分享

仓颉造字

 大美洛宁 2021-03-28

洛宁县兴华乡,过去曾叫“仓圣乡”。它西面的山,叫阳虚山。从阳虚山里淌出的那条清清的小河,叫阳峪河。阳峪河西岸上有个村子,叫阳峪河村。阳峪河村东北边矗立着一座小山,山顶上竖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几个遒劲的大字——“仓颉造字台。”
相传古时候,仓颉在黄帝跟前做史官。有一天,他跟着黄帝巡游,来到了洛河岸边的沙滩上,碰见了一个打鱼的老人。仓颉上前问道:“这儿河里鱼多吗?”老人回答:“不会多啦。”仓颉说:“你怎么知道这儿不多了呢?”老人说:“你没看,这么多水老鹳刚从这儿过去,把鱼都吃了?”仓颉低头一看,沙滩上印着一个个新鲜的水鸟脚印。
又有一天,他们来到一片树林旁,遇到了几个带弓箭的猎手。仓颉上前问:“这里面有野兽吗?”“有。”一个猎人小声地回答。“你们怎么知道这里有呢?”猎人用手往地上指着说:“你看。”仓颉往地上一看,松软的土地上印着几行清晰的野兽蹄印。

又有一次,仓颉跟随黄帝沿洛河而上,在龙头山旁边的河岸上他们惊喜地发现了一只“丹甲青文”的灵龟。紫红色的龟甲上分布着黛青色的纹理。仓颉看着这奇异精美的龟背纹,联想到之前所见的水鸟和野兽的足迹,心里产生了造字的灵感。他想,如果把世间万事万物都用符号表示出来,然后用这些符号记事状物,那可比人们结绳记事方便多了。他不由得想起以前为黄帝管理牲口和粮食时结绳记事的许多麻烦事。绳结时间短了还记得,时间一长,要记的事情增多,绳结越结越乱,到后来就成了一笔糊涂账。并且,记的事只有自己能看懂,其他人就弄不明白了。
仓颉把自己造字的想法告诉了黄帝。黄帝听了,非常高兴,就叫他负责做这件事。仓颉高兴地答应了。

从此,仓颉就把造字的事装在心里。他每到一处,就虚心地向人们请教,搜集人们心心相印、口口相传、约定俗成的符号,然后,把这些符号认真地刻记下来,并把这些符号叫做“字”。他把这些字看得很重要,走到哪里,就带到哪里。晚上如果没有字陪伴着,他连觉也睡不着。
几年后,仓颉就从各地收集了很多字符。他寻思着,赶紧把这些字符系统地整理出来,才能更好地被人们广泛地应用和流传。但是,要整理这些字符,一定要找一个环境幽静、风景秀丽、能启迪自己智慧的地方。

一天,仓颉鬼使神差般又来到了洛河岸边,顺着“阳峪河”向上游漫不经心地走着。忽然,他发现在群山环抱之中,有一座其貌不扬的小山包,在四面山峰的环抱下,稳居中央,宛如金钟落地。山包高约七八丈,山顶平坦如砥,山上长满了奇花异草和各种野果,风景优美,十分静谧。站在山顶,顿觉神清气爽,仿佛能吸天地之精华,能闻八面之来风。仓颉暗暗赞叹:“天下居然有这样的好处所!”

仓颉叫村里人在山顶上搭建了几间茅棚,一个人就在这里安心静气地住了下来。他把搜集来的字符全都摆出来,认真地进行分类整理。对于一些意思相同,写法不一的符号,他就“择其善者而从之”;对于人们急需用但还没有的字,他就按照容易理解、记忆、书写的原则,根据事物的特征,画出图象,造出些新的字符。有的字,一时拿不定主意,难以造出来,他就四处走访,征求别人的意见。据传有一回,仓颉忙了一整天,很晚才回到阳峪河村。房东大娘正在烙饼,见仓颉回来,忙端了一摞热饼叫他吃。谁知过了好大一会,她进屋一看,只见仓颉嘴里念叨着“面、面”,饼子已经凉了,却一个也没动。大娘说:“忙了一天,还不肚饥?快吃饼子吧。”仓颉按下饼子,说:“大娘,咱成天吃面,这面字该咋写啊?”大娘听了,知道他还是在寻思造字的事,就沉思了一会,笑着说:“面从麦子里来,要面,离不了箩,离不了簸箩、箩床儿,你就照着我箩面的样儿造个“面”字吧。”仓颉听了,心里豁然开朗,立刻趴在桌上,比划起来,直到画出“麵”字后才香甜地吃起饭来。

开始,仓颉造了很多象形字。有许多字就好像是照着实物画的图画。其中有画动物和植物的,如牛、羊、马、鸟、木、禾等;有画天文、地理、人体的,如日、月、水、田、人、口、手等;还有画工具、神物的,如戈、祖等。但是,对于表达意义的字,他却感到难以创造。譬如“够”字,他苦思冥想了好长时间还是想不出来。无奈,他只好去问黄帝。黄帝说,有用的东西再多也不够,多余的东西一点都嫌多。常言说“话说三遍如淡水”有些大臣说话,本来说一句就行了,可他非要说很多句,真叫人够得慌。仓颉听了,忽然开了窍很快就用“多”和“句”组成了“够”字,左右互用都行。他还用这个字提醒人们:不说或少说废话。
仓颉“观奎星圆曲之式,察鸟兽蹄爪之迹”,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夜以继日,废寝忘食,把各地人们所创造的字符搜集起来,加以整理、改造和创新,获得了很多文字。但由于字太多,没有地方写,仓颉就只好把许多字先刻画在红土泥上,放在台上晒干,然后再小心地收集起来保管。因此,兴华乡的人们至今仍流传着这里叫“晒字台。”

经过了一年的辛劳,仓颉的工作终于可以告一段落了。那天,风和日丽,天清气朗,附近的人们都聚集到了造字台下,有的敲打着兽皮鼓,有的吹着竹管,有的敲击着石块,有的敲击着木棒,唱啊,跳啊,进行庆贺。
突然间,天空雾蒙蒙的,太阳像被云雾遮住了一样,人们纷纷抬头仰望,只见天空“忽啦啦”下起了大雨。可仔细一看,落到身上、地上的不是雨点,而是金灿灿、黄橙橙的谷子。人们说,这是仓颉造字感动了上天,因此,上天用“谷雨”来赏赐他。会场上顿时沸腾了,敲击声、口哨声、喊叫声一阵高过一阵。后来这一天,就成了人间的“谷雨”节。

据说有一天晚上,仓颉躺在床上,就要迷迷糊糊进入梦乡时,忽然,听到山坡上隐隐约约传来一阵哭喊声。过了一会儿,哭声越来越大,渐渐变成了嚎啕恸哭。仓颉披衣来到野外,向着哭声走去。借着皎洁的月光,他看见原来嚎叫的是山坡上的一群恶鬼。仓颉走到它们跟前,说:“你们这样悲痛,有啥伤心事?”一个饿鬼说:“以前人们无字无知,都虔诚地供奉我们,我们可以安享清福。如今,你要造文字,人们就会聪明起来,以后恐怕供奉我们的人就越来越少了。”那鬼喘了一口气,“再说,有了文字,更会滋生欺诈、阴谋、杀戮。民德败退,天下从此再难太平。阳间不得安生,阴间也要带灾!所以,你还是把那造字的念头打消了吧。”说完,又哭起来。“哈哈,真是鬼话!”仓颉说罢,扭头就走。

几天后,村里上山打柴的人们回来说,山上有个黑龙潭,里面藏着一条老龙。往日,他们路过那里,如果不放些供品给它享用,它就出来劫路,又吃干粮又伤人。可奇怪的是,自从仓颉造字以后,这老龙就潜入潭底,再也不出来要供果伤人了。
人们都赞叹说:“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龙为之潜藏’,真是惊天地、恸鬼神的大事啊!”
很快,仓颉造的字就在各地流传开来。人们都称赞他为大家做了一件大好事,都暗暗尊称他为“颉皇”。民间甚至还有人传说,仓颉“龙颜侈侈,四目灵光”“生而能书”,聪慧异常。黄帝为了表彰他,专门赐了他一个姓——“倉”,意思是他的功绩比君王还高。
 “人怕出名猪怕壮”。仓颉自从整理出这些文字后,看到的净是人们奉承的笑脸,听到的尽是人们赞美的话语慢慢地就开始骄傲起来,觉得谁也没有自己聪明,甚至连黄帝也不如自己。周围的人们对他也逐渐敬而远之了。

一天晚上,仓颉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阳峪河村的房东老汉来找他。老汉说:“你造了那么多字,如今成了有功之臣,你还能数的清我脸上的胡子吗?”仓颉听了,只觉得脸上一阵发烧。他想起自己刚到阳峪河村的时候,处处小心,事事虚心。有一天,老人为了测试他造字的诚心和决心,对他说:“造字是一件大事。仓颉,今天我出道题,你如果能做出来,你就可能成功;不然,就难说了。”当时,他毫不犹豫地说:“老人家,你就说吧!”老人慢慢坐到木墩上,用手捋了一下胡须,慢条斯理地说:“你能数的清我下巴上的胡须吗?”仓颉看着老人,一脸正经,一点不像开玩笑的样子。于是,他就走过去,半跪在老人跟前,两手拨拉着,一根一根仔细地数起来……一晌过去了,仓颉数得眼花缭乱,但他才刚刚数了一半儿。吃饭的时候,大家都劝他别数啦,可他好像没听见一样,仍然专心地数着。一直数到太阳快落山时,仓颉才站起身,自信地说:“我数完了,数清了。”老人也伸着大拇指说:“仓颉啊,看来你一定会成功!”从此,仓颉便开始了艰苦而又漫长的造字工作。每当他信心稍有动摇,老人就及时鼓励他;每当他遇到困难,村里的乡亲们就聚在一起,为他出主意想办法。他心里明白,其实许多字都是他从各地人们那儿收集来的,自己不过是做了些整理和改造的事儿。如果不是各处人们的智慧,不是大家的帮助,自己怎能完成这一恩泽万世的大业?想到这里,仓颉面带愧色地问道:“老人家,你对我有啥意见,就尽管说吧。”老人说:“我的意见你还愿意听吗?”仓颉说:“我永远都是咱阳峪河村的仓颉啊。”老人见他依然坦诚,这才说:“我有一窥之见,说来你听。你开始造的字,绝大多数我都没意见。譬如,'女’和'子’合起来为'好’,'女’和'少’合起来为'妙’;双人走为'从’,三人聚为'众’等等。只是有几个字,我得问你。”仓颉连忙说:“老人家,说吧。”老人停顿了一下,说:“你造的'马’字、'驴’字、'骡’字都有四条腿,为什么'牛’和'羊’两个字,只有头,没有四只蹄子呢?'千’和'里’组成一个字,应为'远’,为啥叫'重’呢?两座'山’摞在一起,还不'重’吗?为啥叫做'出’呢?三点为'水’,四点为'火’,鱼应游在水中,为何游在火上呢?……”听了老人的话,仓颉不觉额头上沁出了细细的汗珠。他万万没想到,老人家竟一下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他连忙说:“老人药石之言,一字千金。我近来心浮气燥,粗心大意,铸成谬误,实在惭愧。我要收回这些字,赶快改正过来。”老人见仓颉知道错了,莞尔一笑说:“错字传之已远,用之已久。收回来也不容易,只是今后要谦虚谨慎,这才是最要紧的。”老人说罢,捋着胡须出门就走。仓颉正要慌忙挽留,忽听得卧在床上的大狸猫“喵”的一声,一下子把他从梦中惊醒……

从此,仓颉又恢复了以前谦谨的样子,整天背个袋子,寒来暑往,四下走访,发现字符就记,遇到问题就请教各地的人们。也不知他又走了多少路,问了多少人,只听说许多年后,仓颉一共造了一石粟子那么多的字。
后来,虽然人们通过“假借”、“形声”、“会意”、“指事”、“转注”等方法,又创造了许多汉字,表事达意越来越方便,但因为仓颉造字的事儿流传得久且远,影响最大,因此,人们就把创造中华文字的功劳全都记到了仓颉的功劳薄上。

山子作品集锦

洛宁民间传说故事——野狐泉

洛宁故县水库工地的“钢铁炮工排”

作者简介:山子,1950年生,洛宁县人,大专学历,曾有军旅生涯,历任班长、排长、政治指导员,转业后,曾担任副乡长、县政协办公室副主任,喜爱文学,1996年开始在杂志和报刊上发表散文、诗歌和小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