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地重游—母校周边 .2017.4.4.摄影梅坚🍂 ![]() ldudu
2017-05-14
阅读 3178
关注 我的高中母校沈阳二十中学,坐落在中山路口的北五马路上。它是1921年由日本人建立起来的一座建筑——即浪速高等女子学校。至今已近百年。由于文化大革命我们的学业中断于高中二年级。正是因为此,我们对母校格外依恋。在我们离开母校50年之后,2017年的清明节我与梅兰相约一起回到母校探望。此集记述了母校周边的变化。中山路是一条集中了欧式和日式近代建筑的老街。在街道的边上可以看到市政府为这条街道做出的金属标识牌。上面写着: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这是过去我们没有见过的。标志是2015年6月才建立的。这里标志的19项历史保护建筑中的最后一个就是我的母校。奉天浪速高等女子学校旧址。这一段中山路向西连接着著名的中山广场。向东通到和平大街就结束了。这是我们当年到学校要走的必经之路。路不宽,挺整洁。在我读书的年代,这就是最宽的马路了。这个公交车站原来叫桂林街,现在叫中山广场东。在这站下车,过街进北五马路,就到学校了。学校紧邻著名的中山广场。它始建于1913年。从民国初年至今已有一百零四年的历史。文革中这里建立了毛泽东的塑像,广场的周边都是历史保护建筑。现在和我读书年代没有太多的变化。只是感觉更洁净,更开阔。因为它四周没有高大的建筑物。与时下到处是高楼大厦的遮蔽感形成了明显的反差。中山路上,读书年代路边的那些褪色斑驳的欧式日式建筑,不曾引起过我多少的注意。那时感觉这些都是“旧时代”留下来的“破烂”。而今,它们被保留并修缮一新,使中山路这一段很安静很漂亮。这是在中山路和北五马路交叉口处,从这所红房子开始沿中山路往西约有一百米的街道上,会看到一组雕塑。十分抢眼。这是一个站在路边迎接顾客的侍者,还是喝好酒水出来的顾客?一个外国人的雕塑立在马路边上的酒吧门口。![]() 神气十足,他的手势似乎是说:“欢迎光临”。我的感觉大概是不会错的吧。![]() 痛饮啤酒的外国老汉。想来是德国的船员水手?栩栩如生,生气盎然!![]() 沿街拉大提琴的“外国”人。西装马甲,神情专注。他身后有一说明,刻在墙上,看看说些什么。![]() 墙上水泥铸着这样一段字“我们创作《中山路记忆》系列街景雕塑,目的是一起见证中山路明天的新传奇。 2012年12月” 是啊!50年后的今天,走在这条熟悉的上学路上,已经感觉到了“传奇”的改变。祝愿创作者的意愿能够实现。 真希望这组雕塑能够得以保护。如今距它出世才不过五年啊! ![]() 坐在椅子上的外国女孩子不是在看书,而是在敲击平板电脑啊!![]() 在中国沈阳的一条马路上,为什么都塑了些“歪果仁(外国人)”呢?是因为它的建筑物的特色吗?![]() 以德国思想家,作家和诗人歌德名字命名的书店。是一栋二层小楼的欧式楼房。![]() 我们进去,里面显得挺挤。看到的是被隔成的一个个小小的雅座。学生模样的年轻人三二个坐读或是边喝饮料边看书。书架子也不同于一般书店的样子。仿佛是进了一个很舒适的书房。装修的十分精心别具异国情调。暗紫色的书架高耸的立于窄小的空间四壁。![]() 带着疑问我上网查了一下关于这家书店的介绍。深感自己对现代图书店的了解是多么落后啊!原因在于这些年基本没有进过书店啦!原来这是一家很有名气的书店。它是东北三省第一家24小时书店,于2016年8月15日开业。这座欧洲风格的建筑(广州街81号)有着近百年的历史。图片是楼的正面,楼角上清楚标志着1923的字样。(网络照片)![]() 它一共有500平米(上下两层),除了公共阅读空间还有三间VIP(电子)阅读空间。(网络照片)![]() 内部以哥特式和新古典主义风格为基调装修。与欧洲图书馆的阅读功能相结合。精致,典雅,舒适。这就是我刚才看到的场面。(网络照片) ![]() (网络照片)![]() 书店集“阅读,创意,时尚,艺术”于一体,出售图书,唱片,文创产品,欧洲礼品。定期举办文艺展演,提供咖啡,西餐,VIP阅读等服务。这就是所谓的实体书店。(网络照片)![]() 呵呵!我真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大开眼界!(网络照片)![]() 这家好利来蛋糕店就没有那么多名堂了吧!然而,在五十年前,这也是无法想象的啊!![]() 这个位于街角大树下的雕塑引起了我的兴趣。是一个静静的坐着喝着饮料的女孩。一张干净的桌子,边上还有一张椅子。![]() 呵呵!可以休息一下啊!和雕塑一起留个纪念,这是学校周边最有趣的一段景致。(梅兰拍摄)![]() 起身告别啦!![]() 马路对面近些年耸立起来的银行大厦表现出了另外一种风格,它似乎在提醒人们:我才是最现代化的标志!![]() 然而,它在这条街上的出现似乎破坏了这一带历史文化建筑的整体美感。显得十分不协调。“欧风街”的风采大打折扣。![]() 这里就是中山路与北五马路的交叉路口。顺路口往右边一拐,就是母校的所在了。![]() 北五马路,母校就在这条路的右手一侧。(拍摄周良昌-2017.5.18)![]() 看到了路边的红房子,以前它是灰色的,现在为了与老建筑一致,被涂抹成砖红色。这是老师们的宿舍。五十年了,它们还在这里。![]() 显然,老房子也经过了改造,那些窗户就是后来新换的材质和式样。母校被遮盖在银行大厦的后面了。老师们,你们真是不易啊!![]() 看到了,这就是久别的母校。大门是新的,传达室是新修的。红楼的大门也是被装茸一新。多么熟悉啊,多么亲切。那时的红楼岁月已经远去,那时的少年人已两鬓斑白了!![]() 如同当年来上课,背着书包留张纪念吧!(宝坚摄)![]() 校门口斜对面的街口立着的“小洋房”还在。它们都被涂成了砖红色。但是仍旧有着宝贵的陈旧感。里面的占用者正在进行新的装修。![]() 五月夏日,绿树掩映下的红色吧屋。(拍摄周良昌2017.5.18)![]() 只有这个角楼还是那样子。不动声色的把着街口,记得当年它是一家小杂货店。我曾到这里买过面包吃。![]() 它现在是一家卖烟店。还挂着超市的牌子。真想进去看看,对这年代久远的老房子多少感到神秘和敬畏。但是不想进去打搅了,没有时间了!![]() 门口有一个抱着吉他弹唱的乐手雕塑。暗淡中感觉到的是沧桑和有趣。![]() 当五月夏日午后的阳光照过来时,吉他手才显出了他神气的风采。(此照为老校友高三二班的周良昌特意拍摄赐与。编者感谢!)![]() 隔街又是一座白色的角楼,这也是过去经过而从未在意的。现在想来,它们都比我们年长许多,又共同经历了半个世纪之久的风雨。不禁对它们心生怜爱。感到了保护这些历史建筑的意义。![]() 这是一家咖啡馆。似乎关门了?,挂着下午3点开业的牌子。我看到有两个外国年青男女笑着进去了。不是关门了吗?难道他们是老板吗?母校的四周还是那么熟悉,母校,北五马路,中山路,欧风街,希望你们永远安好! 曾经踉跄去,归来谱新篇。 问君几多欢? 何日君再来? 配乐: 《我有一段情》小提琴演奏家陈蓉晖 编辑: 李宝坚 更新于 2020-05-0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