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光节俭的三个境界,无人超越:身体力行,节俭成癖,适得其反

 小天使_ag 2021-03-29

道光帝是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帝王,他从小深受父亲与祖父的喜爱,按理说他应该是个被溺宠的小霸王,但他却是中国历史上最“节俭”的皇帝,这是为何呢?

原因只有一个,因为他是真的节俭!笔者将他的节俭分成三个境界,它们分别是:身体力行、节俭成癖、适得其反,下面请听笔者分析。

一、道光身体力行,将节俭进行到底。

道光的节俭源自嘉庆二十三年(1818)九月,当时还是智亲王的道光随父亲嘉庆前往盛京(今沈阳)祭奠先祖。当时嘉庆特意从仓库拿出太祖努尔哈赤生前遗物,并声情并茂地与道光讲述太祖当年打天下时的艰苦。听完嘉庆的讲解,道光触动颇大,立志要像先祖那般,时刻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决不辜负父皇对他的期望。

回京后,他当即叫人将房间奢华之物一概搬走,只留下床辅和桌椅等生活必需品。另外他每天傍晚都让太监出宫买烧饼,由于来回路途较远,太监买来的烧饼往往是凉的,但道光毫无怨言,沏上一壶热茶,啃完烧饼,立即上床睡觉。这样,连点灯的费用都节省了。如果说他当皇帝之前这样做是为了讨好嘉庆,那他当上皇帝后也就没这个必要,可他依旧崇尚节俭。

登基元年,他就停止各省进贡水果、蔬菜、药材等土特产,且不再增建宫殿楼阁。另外他每日不过吃四菜一汤还经常派太监出宫买烧饼。据说除龙袍外,他一个月只换一套衣服。更让人意外的是,有次他的衣服破了,一般皇帝可能就直接换新的,他竟让内务府拿去缝补,但没想到内务府光缝补就花了千两银子。道光虽很愤怒,但内务府总有千百种理由应付他,于是他命嫔妃学做针线活,之后凡需要缝补的活儿都交给她们。

二、道光矫枉过正,朝堂上下身着补丁麻布。

道光以节俭教育子女这无可厚非,但他对大臣的要求却有些不现实。据说他看到官员衣服光鲜就摆出不高兴的样子,还规定六品以下官员不得衣着绸缎,一律布衣布靴。史载道光十年(1834),有人举报盛京将军经常在家里演戏宴乐,道光立即革了他的职。大学士兼领班军机大臣曹振镛为了迎合上意,率先穿上打补丁的裤子。不久后其他大臣纷纷效仿,个个衣衫褴褛。临朝前,他们或互相哭穷,或相互交流经验,比如哪里可以买到便宜的疏菜,如何将“一斤米煮出五斤饭”等等。道光帝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以为自己勤俭节约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但实际上一切都是假象,当时北京城旧衣的价格突然飞涨,品相稍些好的竟比新的还贵。后来旧袍越来越少,价钱越抬越高,一套寻常旧袍顶得上两套新袍。而大清帝国的早朝列会,从殿上望去,好似站着两排叫花子,皇帝就像是叫花子头,天朝大国的尊严荡然无存。

三、道光节俭成癖,于国家大事面前斤斤计较。

另外道光的节俭与其父嘉庆不同,他已经达到凡事斤斤计较的境界。道光十八年(1838),他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鸦片。该行动最终卓有成效,期间共收缴20200箱鸦片,价值800万两白银。禁烟运动时,林则徐起初采用武力手段逼迫英商上缴鸦片,但收获甚微。于是他采取怀柔措施,承诺他们以一定数量的茶叶作为上缴鸦片的补偿。从结果来看,这个方法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英商的抗拒心理,但清政府需要补偿的茶叶数额也非小数目。当林则徐将这笔数目上报道光时,道光竟舍不得出茶,犹豫多日也不答复。虎门销烟近在眼前,林则徐只好和邓廷桢等人上奏说:“所需茶叶十余万斤,由臣等捐办,不敢开销。”道光这才悬下心,立马批复:“照所议办理!”

由此可见,道光节俭成癖,以致在国家大事面前不分轻重、难以决断。但实际上节俭本是我国古来崇尚的优良品德,本应大大赞誉。而道光本人却过度要求其子女、嫔妃与大臣奉行且凡事以节俭为主,最终适得其反并非无理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