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执古堂医道传承|中医理论基础第四十九课(中药篇)

 幽默的数据线 2021-03-29

编者按:“竹叶柳蒡道,泰山磐石边。龟鹿二仙兴至,逍遥桂枝前。更有四君三子,大小青龙共舞,玉女伴天仙。阳和桃花笑,碧云牡丹妍。酥蜜酒,甘露饮,八珍餐。白头翁醉,何人送服醒消丸?凉膈葛花解酲,保元人参养荣,回春还少年。四海疏郁罢,常山浴涌泉。”中药学是一门系统的学问,和之前我们所学一脉相承,要求我们始终要有天地整体观、阴阳太极观,首先了解天地道理,再学物候变化,最后实现指草为药的效果。

我们开始讲中药学,由于我们都是中医爱好者,不是职业医生,所以我们讲中药学就偏向于大道至简学以致用,学了中药学后至少要能基本熟练运用单方解决问题(就是一味药解决问题,),如原来给你们讲的鱼腥草,艾叶,川藿香等,如果不系统思维学中药学的道理,那么我们就只能一味味地学,一味味地去记,这样就很麻烦,所以我们首先要学天地的道理,再学物候的道理,这样我们渐渐就能明白万物在天地之间的不同是为啥了?

长期去积累天地万物的道理,逐渐就能指草为药,也就是当遇到一个问题,你就能在周围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虽然可能你并不认识那是什么药,但你能知道怎么运用,这就需要我们的思维始终要有天地整体观,始终要有阴阳太极观。

图片

这个图就是太极阴阳,代表天地生万物的意思。

天地阴阳相媾的过程中,天道是公平的,但地道地理环境是千差万别的,所以相媾下来后就产生了不同的物候,如有水的地方和缺水的地方产生的物候就完全不同,高海拔和低海拔产生的物候也不同,背阴和背阳产生的物候也不同,但我们人是冲和之体,是象征小宇宙,原则上我们人的生命就必须冲和。

但冲和是我们追求的理想状态,想完全达到就非常困难,总会有不同的欠缺,只要出现冲和欠缺的人的生命就会失常,失常就会表现成不健康,表现出生病的症状。

我们华夏民族对中药的认识很多学者说是经验的积累,这是不完全正确的,一定是有理论指导的,绝对不是盲目的,如果盲目那一定不会繁衍这么昌盛。

这个理论基础就是对天地之道的认识,认识到天地能产生不同的万物。认识到当人偏离冲和后,就相当于天地产生了具有偏性的人,但天地产生万物后,这万物聚一起后就形成了冲和的状态,就像道德经讲的高下相倾、有无相生的意思,人如果成为偏性之体后,就一定有克制这偏性之体的生命,当找到这克制生命再和我们偏性之体相合后就又回到了冲和之体的状态,这就是中药治病的原理。

那么古人就是按这套思路去不停地寻找验证,并一代代记录下来,中医药学科就日趋成熟。

理论也更加丰富和完善,中医药流传下来的书籍是最多的,是最不过时的。

如果我们学中药按西医思路去学它的成份啥的,那就南辕北辙了。

一、天地造物的万象

天地之道很有意思,总能在不同的地方造不同的生命,当然这生命是有偏性的,而且只能在那种特定地方生长繁衍,并一直保持这种偏性服务于人类。

如长在水里的生命一般就能利水湿化浊淤,如泽泻、薏米等,这个原理就是在这水湿局部,水湿就是偏气,能在水湿地方生长繁衍的生命就是克制这水湿偏气的,那么我们人也一样,如果水湿过重,就代表水湿偏气体质,就需要水生物种的生命来克制它。如平时就要多吃大米饭少吃面食;万物皆为药,千万不要认为去药房里买的中药才能解决一切问题。

由于现在讲中药学的概论,就不展开具体讲,以后我们讲到每种药时再具体讲。

又如果你是缺水湿的体质(我们通常说的阴虚体质),那么你就要慎重食用利水的食物或水生物种,那怎么办呢?大自然很神奇,在土地贫瘠干旱的方也能生长物种,那么这种物种生命就具有滋阴涵水的功效;阳光充足的地方,炎热的地方的万物一般就能清热解毒去火;阳光不足阴暗地方的物种往往能补阳;高原物种能抗缺氧。

上面简单列举的就是不同地方产生不同物种,产生不同的偏气功效。

那么不同物种不同部位效果又不一样,所以我们用药就分:叶,茎、干,根,花,叶和花一般就具有清散的功效,茎、干、根一般就有通的功效。如果这个植物生命潜藏壮大的是根,那么一般又具有补益的功效。

籽和果也是这个道理。只是这种补又要分倾向性,如有的滋补,有的补中带泄,有的纯偏泄,有的纯偏补,古人认识到这些规律后就结合人体生命状态调配使用。

但人是小宇宙,他和其他万物不同,要准确去适应人体生命,准确运用,就必须按人生命的规律来才行,不然也很难达到效果,于是就出现四气五味的概念。

二、四气

四气是什么呢?就是讲我们宇宙生命状态,也就是春夏秋冬的状态,就是:温热寒凉。

温春、热夏、凉秋、寒冬。

如我们身体生发之气弱,那么就需要温的药去帮助肝肾,主要是肝;

如果我们身体没法到达蓬勃状态,处于寒凉的蜷缩状态,那么我们就需要热气的药;

如果我们体质过温,老是发芽生长状态,那么就需要凉药;

如果我们身体老是处于亢奋蓬勃状态那么就需要寒药,总之就是去平衡偏性的状态。

这个思路就指导了我们去大自然中怎么找药,带着这思路就会发现:夏天生长成熟的植物往往偏寒凉,冬天生长成熟的植物大多偏温热,这样有了大方向大原则后搜索范围就小多了。

三、五味

五味什么概念呢?就是木火土金水五行概念,五味:酸苦甘辛咸。

酸主要能收缩,所以在这酸的基础上药味又多了一个涩的概念。酸是木性,但也是克制肝木不要过旺,意思是悠着点慢慢来。

那么肝木主春,按阴阳平衡相对的原理呢,就在秋天还没完全成熟时的药物就能克制肝木的过旺,如石榴皮,青皮,枳实等这些都是破肝气往下拉的,苦味药是克制心火的,心火肯定是蓬勃向上的,但一直向上肯定不是个办法,得叫它掉头向下,那么很多夏天成熟冬天潜藏的药物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如栀子,黄连等。

甘味药是补脾土的,所以大多根茎类淀粉含量重,含糖高的都具有补脾土的作用,如山药,茯苓,白术等,但有的不甜也不香没啥味道但能补脾,这类在中药学里就多了一个淡的概念,如茯苓味甘淡,淡的药还能利水。

辛味药是发散功效的,肺主皮毛,主表,所以辛味药主要主肺。

当寒邪闭表后就需要辛味药去开散,肺是主秋,主凉,主收敛,那么就容易闭表生病,按阴阳平衡相对的原理,春的物候就和它相反,所以春夏很多花叶辛味的药物就能解决秋凉闭表的问题,如辛夷花,紫苏叶等。

咸味药主肾,咸能软坚,什么意思呢?

肾是主收藏的,要藏精,但藏起来后你又不能给我冰冻起来,一旦冰冻起来后面就难有生发之机会,所以就要找既能补肾还能软坚的药物。

这类药物海产品最多,如海马海龙海龟海蛇等。

植物类的坚果大多也有这功效,果实坚硬的外壳其实就是保护里面不被冻坏。

根茎类很多也具有这功效。但药物一般都是兼味的,如甘咸,那么五味结合四气就能指导我们更精准找到需要的药物了。

下节课我们继续讲中药概论,讲升降沉浮、炮制等概念。

好,讲到这里,我们一定要慢慢把中药这些天地之道的概念建立起来,建立起来后对我们的好处就不仅仅是中医药知识那么简单了。

谢谢大家。

执古堂医道传承书院编辑团队
整理:王雪良
编辑:蔡槟行、礼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