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大闯关 | 被挖出的文物“瓮”的作用是?

 昵称19961031 2021-03-29

题目:被挖出的文物“瓮”的作用是?

A.储酒器

B.储量器

C.棺椁

D.装饰品


正确答案:C 棺椁,其中瓮的作用相当于棺椁。

解析一下:瓮棺葬(urn burial),古代葬俗之一。古代以瓮、罐一类陶器作葬具的墓葬形式。多见于史前时代(中国流行于新石器时代直到汉代)。常用来埋葬幼儿和少年;但日本在绳纹时代和弥生时代有成人瓮棺葬。欧洲青铜时代早期铁器时代的一些文化,还盛行以瓮棺盛放骨灰。多数埋在居住区内房屋附近或室内居住面下,也有专门的儿童瓮棺葬墓地。有人将洗骨葬和火葬的葬具称作藏骨器或骨灰瓮,以区别于一般瓮棺。

瓮棺葬一般都埋在人们居住区的周围。其葬式除条四、第五类(尖底瓶葬)或是瓮与罐口对口的葬具为横置埋葬外,其余皆竖立或稍作倾斜埋葬。

仰韶文化中常见的几类瓮棺葬:

第一类:直筒罐(缸)与器盖合成。罐的口沿外壁附有五、六个倒勾状的“泥钮”,上面扣一个器盖,罐内放置有成人的头骨和四肢骨。伊川县土门仰韶文化遗址中曾发现两座这种瓮棺葬。1960年与1962 年夏,北京大学考古实习队曾两度去伊河流域考古调查,在土门仰韶文化遗址中先后共发现十多座同样的瓮棺葬。从罐内放置的成人头骨、肢骨和盆骨观察,皆是二次装入“瓮棺”的。但在这些瓮棺葬的附近未发现成人二次葬的土坑墓。

第二类:夹砂罐(瓮)与盆或钵合成。罐(或瓮)内置一小孩尸体,其上覆盖一个或两个陶钵,钵底部钻一小孔,此类葬俗在陕西宝鸡北首岭、西安半坡遗址发现最多。河南洛阳王湾遗址、临汝大张、陕西邠县以及河南省西南部的丹江沿岸也有发现。

这类也有成人瓮棺葬(二次葬)。如1972年在临潼姜寨仰韶文化遗址曾有发现。

第三类:豆与鼎合成,也有用器盖(三足盘)与夹砂罐作葬具的,均为小孩瓮棺葬,在鲁山邱公城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六座

第四类:两件半截尖底瓶合成。在洛阳王湾仰韶文化遗址中共发现三种不同形式的“小口尖底瓶葬”,计40多座。一种是尖底瓶的上半段与另一件的下半段合成,一种是两件尖底瓶的上半段合成;还有一种是两件尖底瓶的下半段合成。这三种葬具都是埋葬小孩的。通常都是横置,埋在房子的周围。

第五类:尖底瓶的上半段与直筒罐(缸)合成。内盛小孩尸体后横埋在住屋附近。此葬具曾发现于洛阳王湾仰韶文化遗址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