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应该是树成林最有价值的一篇文章

 十四笔画0619 2021-03-29
图片

这篇文章,我要讲的是

比高考比考研比工作更重要的——

人生系统

如果我们这一生,不管怎么努力,都注定我们只是一个普通人平凡人,那我们就在认知、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路上多走几步就好了。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社会时钟”,说的是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生活,身边的人对我们的期望。

我们读书的时候,整个社会对我们的期望就是:

“考个好成绩,去个好大学”。

我们工作了,整个社会对我们的期望就是:

“挣更多的钱,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创造更多的财富和价值。”

再然后:

“结婚,买房,下一代的抚养,上一代的赡养。”

这些东西,总是围绕“责任,价值”

但是你可能会发现一些问题,这些东西是整个社会,整个文化体系对我们的“合理要求”

是社会稳定的规训,是文化的教化。它“合理”,但是一定对吗?一定适合我们吗?

不一定。

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果他们没有去迎合这些期待,就会有压力。

文化社会的压力,周围人的压力,父母的压力,以及“脱离了一个秩序不合群”的压力

“你为什么跟周围的人不一样啊。”

“你看谁谁谁都怎么样了,你怎么不怎么样啊。”

“我好像跟他们都不一样”

你自己也会意识到这一点,尤其是你孤军奋战的时候。

我们可以成为不同,自己知道自己要什么。

我们也可以成为相同,我觉得社会的规训是对的。

● 前者,需要我们对自我更清晰的认知,需要我们更加诚实敏锐地面对自己的内心,需要我们某些能力出类拔萃与众不同。需要我们不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需要我们有更坚定的意志。

● 后者,需要我们认可认定来自社会的“价值和意义”,方向很明确,路依旧自己走,但是也需要我们不断地反思和调整。到了某个阶段,应该采取什么方式,怎么做更高效,离目标还有多远。

这是关于目标的,关于价值和意义的。

但是,关于幸福快乐的解释总是语焉不详。

我估计大多数人对幸福和快乐的认识,可能都只是停留在童话里里面,“白雪公主和王子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了一起。”

实现价值和意义,其实只是手段

而快乐和幸福,才是我们的目标。

因为太多的时候,手段和目标,都不是因和果的关系,所以太多人才会迷茫。

如果把一个人的快乐幸福当成终极目标的话,那最快乐的事情其实是活在当下,专注于当前的事情。

那活在过去和未来,活在后悔自责的过去,活在焦虑恐慌的未来,都是和目标背道而驰。

情绪上的痛苦和内耗,挣扎迷茫,痛苦怀疑,都是我们的反目标。

我们其实并不是客观的,也没有标准给我们客观。

我们对外界怎么想怎么看,对我们遭遇的事情,对我们遇到的人,是感恩是怀念还是抵触是讨厌,都取决于我们内心的解读。

内心的解读,就叫认知。

人其实是一个生命系统,我们的认知也是由系统构成的。

情绪管理系统

成就反馈系统

决策系统

生活习惯系统

学习系统

……

图片

如果一个人情绪管理系统薄弱,那他就肯定很容易陷入情绪的内耗,心理的不稳定就会导致认知的不稳定,当认知不稳定的时候就会产生自我怀疑的情绪,再往前走就会变成自我否定。

图片

而成就反馈系统,更多的时候赋予的就是一个人活力,一个人能否相信自己有价值,能否相信自己有改变现状的能力,前一个是价值感,后一个就是效能感。追求价值感和意义感,并且相信自己能够实现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去感受自己对自己的控制,自己对周围环境人或事的改变,得到反馈,优化行为和目标。

这个系统不光决定了,我们能否很好地获得正反馈和动力,同时也决定了一个很重要的属性:我们到底是远视还是短视,到底是延迟满足还是及时满足,是为了更大更长远的幸福暂时有序和节制,还是为了眼前短暂的快乐而选择散漫和放纵。

但是,延迟满足绝对不是委屈和压抑自己,而是选择一种更温和的方式让自己开心。成就反馈系统,解决的是“对未来的焦虑”,好的成就反馈系统对未来肯定是乐观的,“我认为自己有价值,我对自己有信心,我可以改变,我知道该怎么改变。”

图片

而决策系统,最大的作用反倒不是应对未来,而是接受过去

很多人总是容易活在过去,在这些人的字典里面,出现的最多的就是“要是……就”,我总觉得活在过去是对当下的一种不负责,甚至是一种自虐行为。

既然路是你选的,大多数的决定都是你做的,为什么一定要跟过去的自己过不去呢。

决策系统里面有一个最重要的理论:

“你要为这个决定带来的一系列结果后果负责。”

不管是好还是坏。我们也只能尽可能地“用现有的信息做出我们认为成功概率最大的判断”,倾向于概率最大。那些你需要面对的重大决策,永远都只有权衡利弊的不后悔选择,而没有什么稳赢选择。

大多数人究其一生郁郁不得志的原因都在于对过去的悔恨,对不断积累的过错的一种自责和怀疑。

而构建一个良好的决策系统,事实上就是把我们从过去中抽离出来,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去专注于当下,此时此刻的体验和感受。

图片

而生活习惯系统直接连接的就是自律。自律绝不是靠意志力实现的,自律是靠习惯,靠惯性。意志力的最大的作用,就是帮助我们维持那些来之不易的好习惯,以及在事情真的变坏的时候,能够做到及时止损,“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而且,自律可以极大程度提高生命的质量——身体健康,精神良好,生活系统的规律运转甚至是生命维持的基础。你很难想象一个,整天熬夜,神经萎靡的人,能够拥有什么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生活,生命力也会在这种无节制中衰竭。

身体状态会直接影响心理状态,而心理状态也会反作用于身体状态。身体最重要的这句话,大多数人也只会在生病的时候才想到,而真正明白,总还要经历一些,也希望大家永远都只是在道理上理解得更深,而不是在经历上真正地感同身受。

图片

关于学习系统,我们所有的能力的成长都是基于学习得到的,而且读得越多,写得越多,我们对自己的认知也就更清晰,语言的边界就是思维的边界,也就是表达能力越强越精确,对情绪的感知和把握也会更敏锐。

我们的整理归纳能力越强,我们更容易得到“秩序”,也就是确定性,相比于不确定我们更喜欢确定。

因为确定性意味着大脑的低能耗,意味着不用做那么多的决策,你可以想象一种极端情况:

一个人从早上要不早起,早起之后穿什么衣服,要搭配什么鞋子,吃外卖还是自己做,吃外卖吃什么,最后还要想早上做什么。

这些东西都要决策一遍的话,会有多疲惫,感觉会有多糟糕。所以极简的生活还是挺有诱惑力的,极简就意味着“轻松,简单”,我们就可以把我们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更重要的事情,也就是“稳定持续地做那些提升我们价值的事情”。

学习系统,不只是学习方法那么简单,也不只是去应付“中学学习”、“大学学习”那么简单,我们这一生都是在成长的,我们所有成长性能力的提升。都依赖于我们的学习系统。

 人是由系统构成的 

 而系统之间又是相互链接的 

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综合的,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大家说要让自己好好学习,但是这种好好学习的“自律”状态往往只能维持一小段时间。

为什么?

你下这个好好学习决定的时候,可能只是因为某段“鸡血”的共鸣:

“我不能再这么烂下去了, 别人都可以,我为什么不可以。”

但是,你无法长期维持这样的状态,因为在你的成就反馈系统里面,你没有一个一定要为之去努力和奋斗的理由,可能他们来自于:

“社会的规训——你要好好努力。”

可能他们来自于你的恐惧“高考考不好我就完了”,但是唯独你自己不知道要为了自己的什么而去努力,因为以往的三心二意导致总是没有办法坚持到“事情有了一些变化,你看到正反馈”,你从来都没有感受过,完整做完一件事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你每次回顾的时候,都是一些糟糕的回忆,都是一些半途而废的回忆,都是坏的情绪,久而久之你就越来越没有信心努力了,价值上否定自己“我没有价值”, 效能感得不到补充“我不相信自己有改变自己的能力,我不知道怎么改变”。

当然,你放弃得很快,在于你的阻力太大。你的生活系统里面积压了太多旧的坏的习惯,当你每次想要努力的时候,想要做出一些改变的时候,也就是想要建立新的好习惯的时候,这些旧习惯坏习惯巨大的惯性,往往会让你反弹。

就算我们这一次,动力足够强了,下定决心建立了一些好习惯。

最难的来了,自律的维持。

要知道,人的情绪是会影响对事情的判断的。

可以这么说,我们理性的时候是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坚持的,但是我们在极度感性的时候,或者受到了伤害痛苦自责的时候,我们就会怀疑当下的状态。

突然的迷茫,突然袭来的空虚感其实会裹挟我们的生活系统,自律随机也就失控了。

因为自律的本质是习惯,以及一定的意志力的提醒和约束,好的习惯是很容易打破的,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而好习惯打破之后的幻灭感,又会进一步的导致破罐子破摔,也就是破窗效应:

“既然破都已经破了,那破得更大一点也不妨事了。”

随即当我们的理性接管感性,也就是主导控制思考的前额叶皮质层开始掌控比赛,主导情绪反应感受的杏仁核退场的时候。

又可能会导致我们对先前行为的过度批判,过度批判再延伸为自我怀疑,自我否定,杏仁核带着“懊悔”卷土从来,事情收尾又变得更加困难。

其实我们要完成一件事,光只有学习系统,够吗?

不够。

我们又不是机器,又不是设定了程序自己就可以跑。

就算有人拿我们当机器,我们也不能拿自己当机器,因为我们是人,带着人性好与坏的人。

那我们能够取得的成就,是我们的短板决定的吗?

也不是。

我们只要在某个角度某个系统足够强,也没准真的能够带动这个机器跑。

完成任务可以允许你偏科。

但是终极目标不允许你偏科,你有问题的系统需要补足和优化。

刚刚说的小任务失败的情况,我们再来看看大的任务失败的情况。

如果人生阶段性的目标没能完成,会给人带来更持久的负面情绪,而这种负面情绪带来的“失败经验”甚至会伴随我们的一生。

“我没有办法坚持做好一件事,我没有能力,我是一个没有价值的人。”

所谓的“习得性无助”也就是人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失败之后,对自我的失望,对主观能动性的怀疑,以至于不再愿意相信自己,再去努力尝试其他的事情。

事实上,如果你真的接受了这两个设定:

“我们这一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不断地去完善自己,努力是不分阶段的。”

“我们的认知是由多个系统构成的,获得快乐的终极方法,就是优化和平衡整个系统。”

这两句话其实是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的。

如果你接受了这两个课题之后,那我想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否定你。

就算最后是你选择否定自己,那也只是“现在的能力还达不到罢了”,你不会否定“之后的可能性”

你应该会清楚,所谓高考的“失败”,最多最多放大到,你目前的各个系统呈现出来的整体水平不足以支持你“在高考这个竞技项目中获得胜利”而已。

并且,这还是在不考虑你运气因素的情况之下,要知道有时候运气也是很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其实我们很多人并不是真的想把“高考”或者说“考研、高工资”当成终极目标,只是我们认为,完成了这个目标之后我们可以获得“维持幸福状态的能力”

相信有什么一劳永逸的事情,这才是对人生的最大逃避。

这种对结果的一厢情愿,好听一点叫“美好祝愿”,难听点叫“自欺欺人”

考上好学校之后,暂停了吗?

没有。

只是进入了一个新的开始而已。

完成了这个目标还有下一个目标,我们需要通过不断地“完成目标”来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你不会永远在高考系统里面

你也不会永远在考研系统里面

但是你会永远在人生系统里面

我们需要通过不断地去完善自己,完善我们在多个系统中的短板,才能够真正地达到“让自己尽可能快乐满足充实”的状态。

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否定你,高考也好考研也好还是今后你人生中的任何事情也好。

这些只是手段,只是手段。

记住,你有一个最高效最有用的手段——

优化和平衡你的人生系统。

是这个东西要你努力,要你永不否定。要你相信改变。

而你,也只有一个目标:

在有限的生命里面,尽量去追求幸福和快乐。

如果我们这一生都确定只是一个平凡人,那我们就在认知、调整和完善自己路上多走几步就好了。

就够了。  

图片

最后,想跟大家说,树成林,我,会陪你们的时间,远远,远远不止高考。

关于人生系统的内容,会在你们高考结束后,在我们筹备的大学公众号,一篇一篇地写。

我们的野心

从来都不只是帮助你们高考

我们的野心

是让你们在“认知、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路上

比别人多走几步”

大学公众号,高中公众号,都算是代表“树成林”这个整体在跟大家说话。

而这个公众号“对木同学”,就完全是我个人的公众号了。

我偶尔的感悟和思考,对世界的观察,都会写在上面。

也欢迎大家关注~

END. 

图片

撰文 | 树林同学

排版 | Carmen

图片来源 : 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