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末期山水绘画大师张宏二十六幅精品绘画赏析

 天马行空_一画 2021-03-29

明代末期山水绘画大师张宏二十六幅精品绘画赏析

听月工作室2021-03-28 07:06:54

明代(1368-1644年)是中国书画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绘画与书法,是在沿着宋元传统的基础上继续演变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稳定、文化艺术的发达,出现了一些以地区为中心的名家与流派。整个明朝一代书画艺术的演变发展,大致可分为前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但也不能截然分开,而是相互交替衔接的。

明代中叶以前,基本上没有专门的人物画家,戴进、吴伟、唐寅、仇英等都兼善人物。明代后期,人物画的成就要高一些,也出现了较重要的人物画家。最著名的有八大山人、曾鲸、陈洪绶、丁云鹏、董其昌、徐渭、张宏、崔子忠等。这里我们分享最后一位大师张宏精品绘画作品。

张宏(公元1577年-1652)字君度,号鹤涧,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绘画大师。善画山水,重视写生,笔力峭拔、墨色湿润、层峦叠嶂、丘壑深邃、有元人古意。他的山水画以石面皴染结合为特色,乃明末吴门画坛之中坚人物,吴中学者尊崇之(《明画录》记载)。他主要宗法沈周、文徵明,并上追元四家和米芾、董源、巨然,又兼学北宋李、郭和南宋李、夏融合而成自身风格。张宏平生喜好游历名山大川,注重外师造化,汲取绘画养分,藉以开拓创作视野和体悟艺术真谛。所作人物画,线条疏朗,形神俱佳,散聚得宜,皆具天然逸趣。

传世作品有:《栖霞山图》《句曲松风图》《浮岚暖翠图》《止园图》《青绿山水图》《西山爽气图》《华子冈图》《兰亭雅集图》《越中十景册》《蜀葵图》《击缶图》《秋塘戏鹅图》《金山胜概图》《越中十景册2》《村径柴门图》《牧牛图卷》《史记君臣故事图》《布袋罗汉图》《函关紫气图卷》《延陵挂剑图》《农夫打架图》《山塘短棹图》《阊门舟阻图》《松下闲话图长卷》《山水图》《杂技游戏图》等。在文献记载中,张宏一六五二年画过一幅《蜀葵图》,这是他留给人们的最后资讯。

明代末期张宏《栖霞山图》赏析

明代末期山水绘画大师张宏二十六幅精品绘画赏析

《栖霞山图》,明代1634年,张宏,纸本设色,立轴,纵341.9厘米,横101.8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栖霞山图》描绘的是南京近郊的风景名胜“栖霞山”,本画真实地描绘出了明朝时期栖霞山的风貌。整幅画面气势恢宏,以千佛岩为主体,纵深地铺洒出一片葱郁的森林,使人看后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那片清凉世界之中。位于南京城东北22公里的栖霞山以禅寺和石刻千佛岩闻名于世,栖霞山没有钟山高峻,但清幽怡静,风景迷人,名胜古迹,遍布诸峰,被誉为“金陵第一名秀山”。尤其是深秋的栖霞,枫林如火,漫山红遍,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素有“春牛首,秋栖霞”之说。

张宏的《栖霞山图》画面以浓密如屏的树丛遮掩了其下山腰的轮廓,在这里,观画者必须先穿过树丛方能找到通往寺庙之路。张宏所要呈现的并非登览庙宇的经验,而是从雨中远眺的感受。他在题款中写道:“甲戌初冬,明止挈游栖霞,冒雨登眺,情况颇饶,归而图此。”由画幅下半部的细节,我们更可见出张宏的手法。张宏只画了庙门,这扇门也只画了局部,并且明显地按照远近比例法缩小。对岩壁间石刻壁龛的描写生动简洁,与石壁和树荫融合为一个视觉整体。

明代末期张宏《句曲松风图》赏析

明代末期山水绘画大师张宏二十六幅精品绘画赏析

《句曲松风图》,明代,张宏,纸本设色,立轴,纵148.9厘米,横46.6厘米,波士顿美术馆藏

《句曲松风图》是一幅笔墨秀润的中国山水画精品,在空间的整体感方面,我们可以清楚地看见,其空间的安排层次分明,山川高旷。随着画面逐渐向上发展,空间也循序渐行渐深,由近而远。明显可见的是,树林一丛接着一丛,越走越高,空间感极强。另外,画家将山谷的纵深分成几段间隔,段与段之间,也是越来越高。构图的高潮仍是一座“主峰”作为聚集点,主宰了上半段的画面空间,画幅的形状则依旧窄而长。张宏采取了较为直接的方式,将自己观察自然的心得,融入作画的过程之中,但这并非只是“应物象形”而已,而是创造一套刻画自然形象的新法则。

《句曲松风图》由色彩的晕染,巧妙地捕捉了天朗气清下,山丘青赭相间的柔软色感;画中并未使用任何更为强烈的颜色,确保了此一色彩效果不至于被画面上其他醒目的造型元素所抵消掉。此图视角是由上而下俯视观景,而景中每一段落的空间安排大抵颇为连贯一致。由上往下,我们看见位于右下方的道观;同样的视度看下去,道观之后,跨过溪流,远处则有一座围绕在松林之间的院落人家,只不过,看起来没有道观的角度那么陡斜;再往后看去,则是一道在山谷间蜿蜒的溪流,暗示了更为平坦的视线。

从题跋可以得知,《句曲松风图》是张宏客居于端家时所作。从于家可以眺望句曲山,每天他坐在书桌前凝视窗外句曲山的景色,想起了于端告诉他,5世纪末,笃信道教的陶弘景曾经隐居于此。张宏便作了这张画来回报于端的殷勤款待。而“松风”实为古琴曲名,即《风入松曲》,张宏以“句曲松风”为题,为其所画之景多了一层声乐的维度。

明代末期张宏《浮岚暖翠图》赏析

明代末期山水绘画大师张宏二十六幅精品绘画赏析

《浮岚暖翠图》设色图,纵131cm,横53.5cm是明代画家张宏创作的具象山水代表作,以绚丽多彩的笔墨描绘出了江南山水的秀丽景色,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此图乃张宏具象山水之代表作,题为:临仿子久浮岚暖翠图,但表现的是张宏描绘实景山水的风范。在设色上更有独到之处。如山脚下的两重树林,其树叶以各种色彩相间点缀排列,树林经过墨、赭、花青、红诸色装饰,达到了“暖翠”的题旨要求,体现了作者的巧思。

《浮岚暖翠图》画中的世外桃源里,屋舍隐现,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幽静的隐居生活。这样的布局,拉近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我们呈现出了带有真实感的人间仙境。张宏以高于水平线的视角取景,沿着这一视角能够到达景中的任何一处细节。这是一幅空间感很强的山水画,一层层的山峰与沟壑尽收眼底。画面的右上方显露出远处隐现的山峦,一望无边。山间的雾气由远及近弥散开来,为山景增添了神秘之感。中段有一个巨型平台,平台上有草堂数间,似有高士隐居。高处的溪流冲进平台的凹陷处,形成了一个水洼。在水洼上有巨木支撑的水榭楼阁,为幽静的山林增添了几分生趣。峰峦沟壑之间环绕着千姿百态的林木,画面的底层是一片茂密的树林,并伴随着一片开阔的水域。这片水域是由山上涌下的溪流汇成的。树林边有一处农家小院,屋舍简朴而整洁,里院外院以砖墙相隔,院中干净整洁。不远处,一座拱桥横涧而过,桥上立有凉亭一座,造型别致大方。这一处山脚农庄,瞬间将我们从山间的世外桃源带回了尘世。顺着河流走出来,就可到达村落乃至城镇。这片庄园起到了一个连接作用,把世外桃源与烟火人间连接在了一起,使世外桃源不再孤寂,同时也为尘世之景打开了一扇空灵的仙境之门。人与屋舍为山水增添了生机,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明代末期张宏《止园图册》赏析

明代末期山水绘画大师张宏二十六幅精品绘画赏析

《止园图册》,明代1627年,张宏,纸本设色,图册,共20开,每开纵32厘米,横34.5厘米,柏林东方美术馆洛杉矶艺术博物馆藏

《止园图册》作于明天启七年(1627年),描绘了明朝苏州止园的盛景,共20页,其中第一张册页以鸟瞰图的方式,描写了止园全景,其余十九张描绘了止园中的各个景点,笔墨流畅,气韵生动。这幅著名的《止园图》是明朝时期止园的唯一图像记载,同时也是中国历代园林绘画中的精品。

历代画家长久以来,便经常以俯瞰的视点来描写含庭园在内的各式景色,但张宏的这幅《止园》册的视觉角度却更为特别,完全跳脱出了传统的构图方式,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表现苏州园林。册页中的景物与观者之间的空间距离更为遥远--而且是前所未见的遥远;画面由下半部的角落沿对角线向上延伸,并以最靠近观者的左下方三角形地带,来稳住构图,观画者得以上下或进出城墙、角楼、桥梁和船只各处。张宏运用了极具创意的斜景与截景构图,营造出俯视花园庭院时,得以窥视受遮蔽空间之内部的视效。

《止园图》册自1627年后便鲜见记载,直到近代,才重新现世。第一次出现是在20世纪50年代,册页的收藏者保留下自己最喜欢的八幅,将其余十二幅卖给马萨诸塞州剑桥的收藏家理查德·霍巴特先生。这也是这套册页在近代第一次被拆散。原始收藏者手中的八幅,在1954年的一次中国山水画展上展出过,继而被瑞士的凡诺蒂博士买走;霍巴特的十二幅则在他死后传给了女儿梅布尔·布兰登小姐。后来,那位原始收藏者又从布兰登小姐手中购回十二幅中的八幅,布兰登小姐也留下了她最喜欢的四幅。景元斋收藏的六幅便是此后我从该位原初收藏者手中购得的,他手中其余两幅则归洛杉矶艺术博物馆所有。凡诺蒂手中的八幅,在20世纪80年代被柏林东方美术馆收藏。最近,藉由组织这次展览的机会,洛杉矶艺术博物馆又购到了布兰登小姐手中的四幅。所以到目前为止,这套《止园图》册分属于三处机构:柏林东方美术馆八幅,洛杉矶艺术博物馆六幅,景元斋六幅。

明代末期张宏《青绿山水图》赏析

明代末期山水绘画大师张宏二十六幅精品绘画赏析

《青绿山水图》是明代画家张宏所绘的一幅山水佳作,是古代青绿山水画的代表作品,绢本,设色,纵;130.3厘米,横:63.1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画中近景高松掩映,板桥横涧,水雾迷濛的山谷间有一士人在观瀑,正可谓“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之趣。中远景奇峰壁立。工笔重彩法,用色厚而不腻,妍而不俗。山、树的造型讲究,体现了作者的写景功力。

画面的上层是村落后面起伏连绵的高山,峰群绵延无尽,云烟缭绕,驻目其间,观者仿佛置身千岩万壑之间,不知其有几许遥远。此画构图深远壮阔,笔法苍劲古拙,墨法苍润,格调苍劲秀雅,布局含蓄谨严。 画中峰峦挺秀,烟雾弥漫,云光翠影,意境清新。岩头水边,古树丛生。一隐士临溪席地而坐,仰视对山飞泉,一仆捧物而来。人物勾勒简明,形神兼备,用笔简中见工,色彩清丽,乃文人山水画之极品也。

明代末期张宏《西山爽气图》赏析

明代末期山水绘画大师张宏二十六幅精品绘画赏析

《西山爽气图》,明代,张宏,纸本设色,手卷,纵31.6厘米,横381.7厘米,浙江省博物馆藏

明代末期山水绘画大师张宏二十六幅精品绘画赏析

《西山爽气图》是张宏晚年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绘成的国画山水长卷,描绘的是苏州西山的夏景,被教委编入高二地理限选新教材,当做古代文人画的范例。从题跋上得知,张宏这幅作品是在炎热的夏天画的,“因思古人有以苦吟作楷却暑……是即摄心调气法也”。而他则想通过全神贯注地绘画,在画面上不厌其烦地表现种种细节的快乐,来忘却“五浊之体,不胜烦恼”。所以他画的十分投入,“觉白云穿树翠峰漾波,颖下凉气飒飒袭人”。可阅读细看的种种细节,加上风趣幽默的题跋,让看画的人来分享他的快乐。

明代末期山水绘画大师张宏二十六幅精品绘画赏析

图中林峦村居,溪水板桥,丘壑幽深,其中有老者曳杖于桥,静赏美景。视野开阔幽远,茅屋草舍信手而成,结构准确,细致中透着洒脱。纵观全图意境爽朗,气韵清疏,笔墨秀润,峰峦情深,得山神之气。整个画面构图丰满,构思巧妙,笔墨相兼,情境相合。丘壑幽深中尽显恢宏之气势,但又充满了许多细节趣味。画家如实地观察和传达物象,使观者在观赏过程中目光在画面上能够沿着起伏的山峰、丘陵,一直深入到每一个可以到达的地方。其间树木茂密,山石嶙峋,冈峦出没,丛树掩映中屋舍隐现,一派安逸清爽之气。可以说是明末山水画中的极品。

明代末期山水绘画大师张宏二十六幅精品绘画赏析

《西山爽气图》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该馆藏古代书画颇丰,珍品云集,其中有十幅镇馆之宝,誉为“浙博十图”,其中明代画家张宏的《西山爽气图》卷就位列其中,其地位紧随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可见此画的珍贵程度。张宏的画作大多藏于国内外各大博物馆之中,多幅精品成为国内外著名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明代末期山水绘画大师张宏二十六幅精品绘画赏析
明代末期山水绘画大师张宏二十六幅精品绘画赏析

明代末期张宏《华子冈图卷》赏析

明代末期山水绘画大师张宏二十六幅精品绘画赏析

《华子冈图卷》,明代,张宏,纸本设色,手卷,纵29.1厘米,横280.5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华子冈图卷》作于天启五年(1625年),取材自于唐代大诗人王维的《山中与裴迪秀才书》的一段:“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迳,临清流也。”写辋川别业(陕西蓝田县辋口)二十景之一华子冈的夜景。幅中树石皴擦短促,富有韵律感,而意境萧瑟冷寞,正是文中所说“上下华子冈,惆怅情何极”的情境。

《华子冈图卷》张宏按照王维诗中所描述的情景,依照自己的想象画成此卷,画中将王维的诗意完全地体现了出来,仿佛画家本人亲历了当时之景一般。我们仿佛看到了王维夜登华子冈的情景,同时也听到了冈下村庄中传来了人语声。

《华子冈图卷》重现王维夜登华子冈的情景,让熟悉此文的观者有如参与此行,亲临其境的幻觉。画卷前端有深林古木环拱,露出门阶、高墙与楼阁,其间雾气氤氲,杂草蔓生,点出“寒山”的景象。渡过长桥,有冈陵高耸,形势峻厚,山路沿著脊稜蜿蜒不绝,一直延伸到悬崖顶端,此处就是文中所说的华子冈了。山头一人背向静坐,两僮仆侍于后,如实的描写“此时独坐,僮仆静默”一句。山脚滨临河水,天空辽阔而幽暗,寒月穿过云层低垂在天际,则是写“辋水沦连,与月上下”之景。

《华子冈图卷》画面下端村舍连楹,依稀可以见到人与犬的活动,正是“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钟相间”的描写。 至于幽静清寂的感觉属于抽象的层次,张宏利用枯树、烟霭,及云层与明月,远山与丘壑的对比,营造出空旷辽阔的空间;树干的轮廓模糊,枯枝细密如草茎,土坡上也覆盖细密的杂草,遮去石块的轮廓。主山也没有清晰的轮廓,皴染并无既有格套,而是顺着山石凹凸横斜的走势,连皴带染地塑造出自然的山体。

明代末期张宏《兰亭雅集图卷》赏析

明代末期山水绘画大师张宏二十六幅精品绘画赏析

首都博物馆藏的明张宏《兰亭雅集图卷》有曲水而无流觞,主要场景为于亭中集体观看王羲之作书,空间的转换、时间的流动感并不强烈。

董其昌在张宏《兰亭雅集图卷》尾,就有这样的题跋:“兰亭图有江西益王府刻石,是宋人笔,相传为李龙眠以其家《龙眠山庄图》与《莲社图》,观其布置渲染,亦得十三。此卷别创新意,虬枝偃寒、秀润有法,可称妙品矣。” 跋中将此卷连同益王府本一块归入为李公麟影响下的作品,是后人对这类题材认识的代表性观点。

明张宏《兰亭雅集图》中参与“曲水流觞”的人数更少,大多数人聚集在亭中观看王羲之书写,其时空之间的连续性已大为减弱,画面的起、承、转、合的叙事性几乎不复存在,变为单纯的场景性质。

明代末期张宏《越中十景册》赏析

明代末期山水绘画大师张宏二十六幅精品绘画赏析

明 张宏《越中十景册》之一 日本奈良大和文化馆藏

张宏于1639年赴浙江东部亦即古越地一带游历,归来之后,作了《越中十景》画册。就这些册页的特性而言,在画中的题识可说直陈了他自己真正的信念:亦即他不准备再以传统的面貌来创作,他将以一种全新的构图方式来营造自然风光。张宏带回了很多画稿,然后再根据画稿来完成作品。

画家想以图画报道的方式,将越中的景色呈现在观者眼前;在技巧上,他想要创造一种蜿蜒入深的穿透感:既陡且长的对角线,或向后延伸的曲折线,并以渐小的建筑物排列其间,用以交代此种退入的深度感,将观画者引入作品之中,令我们在视觉上宛如身历其境。张宏在册页中还使用了别的手法,包括沿着河岸或湖岸向后蜿蜒入深;以及一种史无前例的构图方式,将河的两岸分置于画面的上下两边,然后以一座近乎垂直的桥连接两岸,桥面亦随着画面的深入而逐渐变窄。这些技法对观赏者而言,造成了一种很剧烈的远近感,立体而纵深的画面,将观者的视线完全引入画中,使人仿佛置身于画中,近距离地去体会那片清凉的自然风光。

明代末期张宏《蜀葵图》赏析

明代末期山水绘画大师张宏二十六幅精品绘画赏析

明代末期张宏《蜀葵图》轴纸本墨笔纵100.5厘米横44.1厘米无锡市博物馆藏

《蜀葵图》是明代绘画大师张宏创作的一幅花卉作品,图中描绘了蜀葵的形态,是一幅经典的花卉类国画作品。

《蜀葵图》为沈周先书《端阳词》,后张宏补蜀葵等花草而成。画面上方有沈周行书《鹧鸪天·端阳词》,下面是张宏的配图,绘一斜土坡,上有蜀葵盛开,菖蒲挺拔,虽于乱石泥土之间,却不失蓬勃生机。以没骨法写花、叶,用焦墨勾叶脉,通过浓淡干湿表现花卉的阴阳向背。点台疏密有致,颇具情趣。

明代末期张宏《击缶图》赏析

明代末期山水绘画大师张宏二十六幅精品绘画赏析

张宏《击缶图》轴轴,纸本,设色,纵42.8cm,横59cm。

一级文物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张宏《击缶图》轴,创作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

本幅落款:“己卯秋日,张宏写。”钤“张宏”朱文、“君度氏”朱文印,有沈颢题诗一首。己卯年为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作者时年63岁。

图绘村边平坡,老树几株,一人击缶,一人起舞,男女老少多人围观。构图疏朗,用笔率意简放。树石仅用阔笔草草写出,人物线条迅疾多变,突出了坐、立、蹲、行等不同动态,笔简意赅,神完气足。此图将乡间民众娱乐。生活的瞬间刻画得活灵活现,淋漓尽致。 此图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缶”。是唯一历史图像资料,是故宫最重要的古代绘画作品之一。

明代末期张宏《秋塘戏鹅图》赏析

明代末期山水绘画大师张宏二十六幅精品绘画赏析

《秋塘戏鹅图》纸本设色,单页,纵61厘米,横74厘米广东省博物馆藏。是明代画家张宏做所作的花鸟画,此图以山水为衬景,所绘芦苇、群鹅皆具情趣,笔意淡远飘逸。

《秋塘戏鹅图》作于1629年,是明代画家张宏做所作的一幅花鸟画。此图以山水为衬景,所绘芦苇、群鹅皆具情趣,笔意淡远飘逸。款识:“己巳冬月为兴参词兄写,张宏”。

明代末期张宏《金山胜概图》赏析

明代末期山水绘画大师张宏二十六幅精品绘画赏析

明 张宏 《金山胜概图》97x124cm 南京博物院藏

张宏师法沈周,作品笔力峭拔,用笔严谨细致,能准确生动的刻画自然的山水树木;墨色湿润,层峦叠嶂,丘壑深邃。他十分重视写生,他的《栖霞山图》、《旬曲松风图》以及他的《石屑山图》等作品精细的刻画,并采用新的自然的透视法,真实地再现了宁静的自然山水。

明代末期张宏《越中十景册2》赏析

明代末期山水绘画大师张宏二十六幅精品绘画赏析

明 张宏《越中十景册》之二 日本奈良大和文化馆藏

他的《越中十景》描绘浙江东部一带的风景,就显示出张宏不是以传统的形式来创作作品,而是以图画报道的形式真实地将越中景色展现在观众面前。还有他的设色绢本《吴中胜览》册页共十页,画出苏州四季朝暮的十景,今天仍能确认的景观还有五处。充分体现了中国写实山水画的高度。美国史学家高居翰评价他为晚明苏州数十年来罕见的出色画家。但是,中国绘画传统一直是文人画位居主导地位,对写意画的倡导,对写实中国写实画风研究——以张宏的山水画为例画风的有意贬低,使得中国写实绘画研究、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明代末期张宏《村径柴门图》赏析

明代末期山水绘画大师张宏二十六幅精品绘画赏析

《村径柴门图》纵205厘米,横86.8厘米一级文物北京故宫博物院。

《村径柴门图》是张宏师法自然的山水画杰作,画于公元1643年,为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张宏在画中题诗云:“村径绕山松叶暗,柴门流水稻花香。”画中描绘了崇山峻岭环抱下的田园美景,远处的山峦在雾气中忽隐忽现,松林下的乡村小路上有行旅者在穿行,山脚下的山庄掩映于雾气之中。高大茂盛的苍松,如同两把打开的折扇,分列在小路两旁,遮护着远处的山庄。山庄中石墙斑斓,柴门半掩,屋宇片片,在茂密的山林中半隐半现。山庄的背后是苍莽的峰峦,层层叠叠,烟岚轻动,远峰连天,一望无边。山庄的前面有一片葱郁的临水稻田,茁壮的水稻郁郁葱葱,正有“柴门流水稻花香”之词意。在这恬静丰美的田园之景里,亦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意境。《明画录》评价此画为:“苍劲秀雅,意境幽深,神品也。”整幅画作气象萧疏,山色空蒙,近景、中景、远景层次分明,透视感极强,视野开阔而幽远。尤其是中景处的山峦隐没于雾气中,虚实关系把握得恰到好处,视觉效果生动而传神。

明代末期张宏《牧牛图卷》赏析

明代末期山水绘画大师张宏二十六幅精品绘画赏析

明 张宏《牧牛图卷》 纸本 27.3x508.5厘米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相对于中国大陆地区的学者对张宏的漠视,美国、台湾等地的美术史学者已经开始注意到张宏在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意义。他们为还张宏在美术史上的本来地位,开始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如美国的中国绘画史学家高居翰在他的著名美术史论著《气势撼人:十七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和《山外山:晚明绘画》中有专门讨论张宏的章节,他认为张宏的山水画在中国画坛上具有划时代的创新意义,“评张宏为晚明苏州数十年来罕见的出色画家”,“打破了传统中大多数的作画定则”。“张宏选择以具象再现为其依归,他们所面临的难题有别于另一阵营的画家,亦即他们无一持续的传统可资定位,也无任何崇高的典范可作为其遵循或认同的依据”。

明代末期张宏《史记君臣故事图》赏析

明代末期山水绘画大师张宏二十六幅精品绘画赏析

明张宏《史记君臣故事图》尺寸:31X24.5cmX4旅顺博物馆藏

台湾学者则认为张宏“扬弃了吴派后期以堆砌细节为尚、用色用笔装饰化的作风”,“采用了一种新的自然透视法来呈现宁静的山水实景,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受到西方绘画观念东传的影响”。从朱万章的《张宏艺术创作年表》可以看出,张宏是一位多产的画家。根据文物出版社出版;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的《中国古代书画目录》第一至第十册统计,在我国各地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库收藏张宏的作品有九十多件。在古代的如《石渠宝笈》、《吴越所见书画录》、《古缘萃录》等很多书画著录书中也著录张宏大量作品。在东京大学东阳文化研究所出版的《海外所在中国绘画目录盖顶增补版》和铃木敬主编的《海外所在中国绘画目录》中统计张宏的作品在海外所藏有二十余幅。就其传世作品来看,张宏在晚明时期虽然不是一位开宗立派的大人物,但其艺术水平和当时的“松江派”、“华亭派”的画家相比毫不逊色。

明代末期张宏《布袋罗汉图》赏析

明代末期山水绘画大师张宏二十六幅精品绘画赏析

明 张宏 《布袋罗汉图》轴、纸本、水墨画纵60公分、横30.3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张宏布袋罗汉图》是明朝画家张宏创作的一幅古画。明代画家张宏依照书中布袋和尚之形象画成《布袋罗汉图》以传后世,图中布袋罗汉赤脚行走在山路中,肩背月牙铲,手捻佛珠,面带微笑,边行进边欣赏路边山景。

布袋罗汉原为五代后梁时期,明州奉化和尚,又号长汀子。身材矮胖,蹙额鼓腹,说话语无伦次,常以杖荷一布袋入市肆,见物即乞求,后遇保福和尚渡化,贞明三年端坐岳林寺磐石入灭。后现身于别州,背负布袋而行,因而得名。

该图所作人物线条疏朗,形神俱佳,散聚得宜,皆具天然逸趣。作者在画中运用了北宋画家梁楷的皴法,并加入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写意中见精神,是写意人物画中的经典之作。

明代末期张宏《函关紫气图卷》赏析

明代末期山水绘画大师张宏二十六幅精品绘画赏析

明代末期张宏《函关紫气图卷》纸本水墨 27.3 x441.3厘米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这是一幅牧童放牛图,小牧童们或坐于牛背上,或用劲拽缰绳,或与牛打闹,童趣十足。画面上牛的形态各不相同,或抵角打闹,或卧于一起,或母子情深。张宏,字君度,号鹤涧,明代著名画家,善山水,其山水画以石面皴染结合为特色,有元人古意。

明代末期张宏《延陵挂剑图》赏析

明代末期山水绘画大师张宏二十六幅精品绘画赏析

《延陵挂剑图》轴纸本设色画,纵180.5cm,横50cm,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该图描绘的是“延陵挂剑”故事中季札来到徐国祭悼徐君的情景。图中以高远与深远相结合构图,陵园体势开阔宏伟,且背靠崇山峻岭颇显气势;加之设色沉稳,使画面的整体氛围趋于沉静肃穆,符合故事中环境的要求

《延陵挂剑图》描绘季札再次来到徐国,祭祀徐君的情景,其背景为远山近村。远景为山峰叠嶂,烟云缭绕,迷茫一片,山头隐隐约约。近景和中景为数株参天大树,徐君陵在两侧的大树掩护下,在陵墓外有数人在陵墓一前守卫,身穿红色大袍,正在朝拜者为季札。

本幅自识:“延陵挂剑。崇祯乙亥冬日写于久征馆。吴门张宏。”钤“张宏”“君度氏”印2方。

此画幅下钤“李氏珍秘”“小雪浪斋主人六十后审定真迹”“松门清赏”鉴藏印三方。

明朝末期张宏《农夫打架图》赏析

明代末期山水绘画大师张宏二十六幅精品绘画赏析

《农夫打架图》扇页,明,张宏绘,金笺,设色,纵16.2厘米,横5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扇页有自题:“丁亥秋日写于横塘草阁。张宏。”钤白文印二方“张宏”、“君度氏”。

“丁亥”是清顺治四年(1647年),张宏时年71岁。

此图与张宏《阊关舟阻图》扇绘于同一年。图绘酷暑时节,农夫在稻田边争斗的场景。折扇自明代普遍流行以来,除了具有驱暑纳凉的日常功用外,更是书画艺术的表现载体,是人们出入怀袖的雅物,因此,以社会最底层的农夫为表现主题的画扇,实属罕见。此图人物众多,情节非常生动,有斗殴的双方、劝架者、观望者,还有受场面刺激狂吠不已的黑犬。彼此通过“争斗”的主线相互串联,成为一个彼此呼应的整体。图中各类人物虽为小写意,造型不够精确,但是人物形象的刻画高度精炼,神态表现得细致入微,是一幅难得的带有戏剧性情节的画作。

明代末期张宏《山塘短棹图》赏析

明代末期山水绘画大师张宏二十六幅精品绘画赏析

明 张宏《山塘短棹图》南京博物院藏

《山塘短棹图》是张宏晚年所作的一幅山水画,描绘了苏州文人访友的场景。此图作于1646年,时值明亡之后的一年,李自成没能守住疆土,清军攻陷北京,直取江南。苏州一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不安。在画中我们便能感受到那种孤傲与不屈的文人精神。此画以苏州山塘为题,选择了深秋时节,借万物萧瑟之景来暗喻苏州即将落入清军之手。在一片空明洁净,萧疏淡远的景色之中体现出孤冷肃穆的情怀。这是一种纤尘不染的高绝境界,这是无声的抗争,以宁静不乱来表现苏州人是吓不倒的。宁静秀美的山川不会因侵略而显得凌乱,画境中充满着明末士大夫们所特有的感伤故国的遗民情怀。

这幅画在构图上洗练、简洁,画面奇纵稳定,平远空旷。笔墨不多,但意境深幽,“疏而不简”,“简而不少”。在空旷的湖面上,有一叶扁舟浮于水面,船头端坐着渔人,似乎在沉思。近景处两株粗壮的大树立于湖边,象征着苏州人民不屈的精神。树下的水榭中有一人向湖面瞭望,跟船上的渔人对视着,仿佛在交流着对时局的看法。画中树石用笔刚劲犀利,强烈地显示了树石的质感和立体感,并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层层推远,描绘出湖光山色的空明洁净与萧疏气象。

明代末期张宏《阊门舟阻图》赏析

明代末期山水绘画大师张宏二十六幅精品绘画赏析

《阊门舟阻图》扇画,纸本,设色纵17cm,横51.3cm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明代画家张宏所画的一幅扇面画。

本幅自题:“丁亥中秋,寓蒋氏酿花斋,同友游虎丘,返棹阊关,舟阻不前。偶有便面,作此图以记其兴,呵呵。张宏时年七十有一。”下钤“张宏”、“君度氏”印两方。

明代中期以后,吴门画家中表现怀念送别题材的作品颇多。苏州城西的阊门是当时送别友人的地点,这一有着特定意义的建筑也随之在送别图以及其它实景山水画中反复出现。《阊门舟阻图》描绘的不是送别的场景,而是张宏游玩虎丘之后返棹阊关时亲眼所见的热闹场面。除此以外,故宫博物院还收藏了2幅描绘阊门的作品。陆治的《濠上送别图》轴描绘阊门以及苏州城墙的远景和整体,袁尚统的《晓关舟挤图》轴描写群舟争渡的阊门城楼和门洞局部。3件作品从不同角度真实生动地描绘出当时苏州水城繁荣兴旺的场面。此画以写实的手法展示了明代苏州古城之西门的繁华景象,集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于一身。

明代末期张宏《松下闲话图长卷》赏析

明代末期山水绘画大师张宏二十六幅精品绘画赏析

《松下闲话图长卷》,纸本,设色,纵25.6厘米,横112.2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松下闲话图是明代画家张宏作于1633年的一幅长卷,此幅自提:癸酉春二月。此时正值明崇祯五年,国内局势稳定,社会经济比较繁荣。1633年,张宏游历南京一带,距离1634年的《栖霞山图》仅一年,古人游历名山大川一般都是几年后才返回,由此推断,此幅《松下闲话图》所描绘的是南京一带的景色。

张宏在游历南京一带时所作,据图中所绘之景,应为秦淮河畔的一处景色。图中所绘林木众多,山石巨大,在山脚下有茅屋掩映在山林之中。近处的大松树下两位老者在谈论着什么,也许是在议论时局,也许是在谈论景致。中间一片碧波万顷的水面应是秦淮河,无边无沿地向远处延伸着。两岸林木葱茏,以松林居多,山峦起伏间,树影婆娑,一片清凉胜地。层峦叠嶂的远山似乎没有尽头,画中视野无限开阔,生动地展现了秦淮河畔隐居人家的生活风貌。隐居山林,松下闲话,回到茅屋中再沏一杯清茶,在谈论古今中体会百味人生,这就是晚明时期的秦淮人家。

明代末期张宏《山水图》赏析

明代末期山水绘画大师张宏二十六幅精品绘画赏析

《山水图》轴,纸本,浅设色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一级文物,是明代画家张宏的山水画作,创作于1626年,是张宏创新绘画风格的代表作品

张宏此图,是一幅“有古人”而又“无古人”的山水佳作。后世的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以及近代的任伯年、吴昌硕、徐悲鸿等名家都在沿用这种画法来作画,并将之细分为“大写意”与“小写意”。

画家将实体彻底分解为无数颤动的墨点和浅淡的色点。再一次地,张宏似乎是在探索另一种新的描绘法,希望能够更贴切地捕捉外在感官世界的现象,以求呈现一种融合而非解析性的视觉经验。

明代末期张宏《杂技游戏图》赏析

明代末期山水绘画大师张宏二十六幅精品绘画赏析

《杂技游戏图》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描绘串乡走巷的三教九流和市井俚民生活,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下层的社会现实,是一幅十分难得的风俗画卷。

明代张宏绘于崇祯十一年,长卷《杂技游戏图》,此图描绘串乡走巷的三教九流和市井俚民生活,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下层的社会现实,是一幅十分难得的风俗画卷。洋溢着广大老百姓的喜悦情感,神态逼真,生机勃勃,打破了文人画“顾影自怜”的面貌,化缘、打腰鼓、磨镜、吵架、镜耍猴、斗纸牌、做法事……画上人物栩栩如生,皆不饰背景,人物按情节分为多个单元,各节既可独立成章,又可合成一个完整画面。是一幅研究当时吴地风俗的重要资料。

收藏
举报
0 条评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