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用药,知其“走向”,便可四两拨千斤...

 仁义和善 2021-03-29



中医运用中药,其实像用人一样,不是机械化的没味药都固定用多少。这也是我一直不直接给剂量的原因,我给了剂量你用了,和你个人体质对不上,不仅白用还有坏处。
 
中药很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不止要了解性味,还要知道它的“走向”。
 
有的药往上升,有的药往下降;有的走五脏,有的走四肢;还有走上焦的、走中焦的、走下焦的……
 
简单分类,其实也不难理解。
 
一、花叶升散
花叶升散,花和叶是升散的,它们在植物的最表层。比如藏红花、金银花、菊花等等,基本都是奔头上去,清火、去痛、活血等。
 
二、凡子必降
子,是指植物的种子,比如莱菔子、五味子、白芥子、车前子、川楝子等,种子成熟后都要掉到地上,这是往下降,有润肠的,有通下焦的。
 
三、枝走四肢
植物的枝丫好比人的四肢,比如:桂枝、桑枝、紫苏旁枝,都是走四肢的。像胳膊痛、手指发麻,引经药可用桑枝。如果因为受寒较深也可以加桂枝。
 
四、梗通上下
梗,就是植物的中间的梗子,也叫主茎,它是疏松营养的。所以说,茎是能升能降的。比如常见的紫苏梗、藿香梗,在人体内能通气、调气。
 
五、根分三部
根部入药相对复杂,靠上部的根,主要往上面的植株输送养料,它偏往上走;靠下部的根须,是要往下扎的,它的性质偏往下走,解决下焦的问题;至于中间的那一截根,就是守中的,治中焦的问题。
 
比如当归,按上中下的部位,可分为当归头、当归身、当归尾三部分,当归头上行而活血,当归身守中而养血,当归尾下行而破血。
 
以上就是关于中药行走步调的知识点,受篇幅限制,分享的也是比较粗浅简单的。交流的意义更多,要明白中医光知道一个药的作用和性质还不够,还得明白它的“行走步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