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国威耀四方:白江口以少胜多,刘仁轨大败日本

 茂林之家 2021-03-29

原创文章,作者穆润

《新唐书·刘仁轨传》有这样一段记载:

于是仁师、仁愿及法敏帅陆军以进,仁轨与杜爽、扶余隆繇熊津白江会之。遇倭人白江口,四战皆克,焚四百艘,海水为丹。

这段话只有寥寥几字,却记载了一个重大的历史战争,即中国和日本第一次大规模军事战争,也是东北亚地区已知较早的一次具有国际性的战役。

中华国威耀四方:白江口以少胜多,刘仁轨大败日本

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年),新罗国向唐廷发出求救信,说高句丽、百济、靺鞨连兵,攻取他们三十多城。唐高宗下诏书谴责之,高句丽、百济无动于衷。唐高宗于显庆五年(660年),派苏定方平定了百济,随后在百济设立熊津都督府,任命王文度为熊津都督。不料王文度在渡海前往百济时病亡,唐高宗遂命刘仁轨代替王文度统军。

显庆六年(661年),百济将领兴起复国运动,起兵反抗唐军,把唐军另一位统帅刘仁愿与新罗王子金仁泰围困在了百济都城泗沘城,刘仁轨接到军报后迅速整军前去解围,经过里外夹击,百济叛军失利逃跑。

然而叛军残余势力还不善罢甘休,他们向倭国及高句丽求援,两个国家都派出大部队增员百济叛军。唐王朝自然不会把这些蕞尔小国放在眼里,朝廷以刘仁愿以及新罗王金法敏率陆军,刘仁轨以及百济王子扶余隆率水军,从熊津江出发,水陆并进,直趋白江口,准备直捣叛军盘踞的周留城。

中华国威耀四方:白江口以少胜多,刘仁轨大败日本

高宗龙朔三年八月(663年),刘仁轨率领的水军率先行至白江口,负责守护白江口的叛军主力是倭国水军。他们有近千艘战船,四万多兵士,倭寇看到刘仁轨仅仅有一万多联军,战船还不到两百艘,认为必然会大获全胜,于是在水面上摆开架势,等待决战。

结果就是文章开头所引的那段话,刘仁轨四战四捷,烧毁了倭寇四百多艘船只,江面都被鲜血染红,唐军大获全胜。

扶余丰脱身走,获其宝剑。伪王子扶余忠胜、忠志等率其众与倭人降。始,定方破百济,酋领沙吒相如、黑齿常之啸亡散,据险以应福信,至是皆降。

战后百济叛军头领逃跑失踪,只获得了他的随身宝剑,其他叛军与倭寇全部投降,那些以前朝三暮四的百济降臣也俯首帖耳的跪倒在了唐军大纛之下。

中华国威耀四方:白江口以少胜多,刘仁轨大败日本

经过这次战役,百济、新罗全部划入大唐疆域,倭国也被驯服。麟德二年(665年)唐高宗携武则天前往泰山封禅,刘仁轨带着新罗、百济、儋罗、倭国四个国家的首领一同参加,拜谒唐高宗。

及封泰山,仁轨乃率新罗、百济、儋罗、倭四国酋长赴会。天子大悦,擢为大司宪。迁右相,兼检校太子左中护。累功封乐城县男。

本来已经声明赫赫的大唐国威经过白江口一战更是远播四夷,光耀八方,日本自此之后近一千年间都在学习中国文化,不敢与中国为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