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宋宫词》:大宋朝的刘娥是一个不祥的女子吗?

 写乎 2021-03-30

作者:朱新渝

(刘娥)

当下正在热播的古装历史剧《大宋宫词》主要围绕着北宋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赵恒(元侃)与来自蜀地的民间女子刘娥之间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展开铺叙,剧情跌宕起伏,其中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情节揭露了宫廷间江山社稷皇位争斗中的诡谲险恶,也反映了当时的内忧外患和社会民间生活。

(一)“金匮之盟”和“烛影斧声”

剧情开始是从地震震塌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的皇宫宫殿,宋太宗赵光义和当时正在宫中的四弟秦王赵廷美都被压在殿中。危急之中廷美急切地说想在死前得知他们的二哥宋太祖赵匡胤暴毙归天的真情。

此时的太宗良心发现认为自己遭受了天谴,遂向四弟承认是自己为了得到皇位而害死了二哥太祖,伪造了母后杜太后的遗嘱“金匮之盟”。并说倘若这次如能获救重见天日,一定将皇位传给太祖的儿子齐王德昭。

(赵光义)  

却说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本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周的殿前都点检,领有兵权。公元960年,赵匡胤征辽途中率军在河南封丘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披身”,成为了大宋朝的开国之君宋太祖,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

赵匡胤家中排行第二,大哥赵光济早亡,另还有三弟赵光义和四弟赵廷美,父亲已逝世,母亲杜太后尚在。

唐朝灭亡后的近百年“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分裂大战乱时期,北宋王朝的建立又一次统一了中国,客观上促进了社会历史的进步发展。

鉴于“五代十国”时期发生了太多的权臣大将谋逆篡位的教训,赵匡胤能够“黄袍披身”成功上位也是因为当时的后周皇帝年幼尚不能理政所致。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为了预防这类事变得再次发生,确保北宋王朝的帝位永在赵家手中传承,便在临终前召见三子立下遗嘱:太祖驾崩后传位于三弟光义,光义又传于四弟廷美,然后廷美又将皇位传回给匡胤的儿子。并将遗嘱书写好后藏于金匮之中,是以有“金匮之盟”之说。

宋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太祖召三弟晋王赵光义入宫饮酒,当夜共宿宫中。次日二十日晨,赵匡胤突然驾崩,此时赵光义已先行回家,得报后又急入宫。

十月二十一日,晋王赵光义即位为宋太宗。

那一夜究竟发生了什么,太祖是正常的死亡或是……

由于当时他们饮酒交谈时屏退了左右,服侍的太监和宫女均不在场,真情谁也说不清楚,正史中的宋史也语焉不详。

但也有人说当时看见房间里闪耀着蜡烛光,还听见了斧子的声音,这又成了“烛影斧声”,更加神秘兮兮。

至于“金匮之盟”是否真实存在,“烛影斧声”和宋太祖之死真相又如何,后世演绎出各种各样的说法,始终无法一致。

(赵廷美)  

(二)来自蜀地的民女刘娥

宋太宗由于在征辽战争中受了箭伤时而复发痛苦不堪,身体健康每况愈下,深感时日无多。因此地震获救之后更加急切地想定下储君太子之位,遂召来所信任的宰相赵普商议。

有资格获得太子之位的除了赵光义的三个儿子楚王元佐、许王元禧和襄王元侃之外,尚有四弟秦王赵廷美及太祖之子齐王德昭。

虽然赵光义的私心是欲传位于自己的儿子之一,但他从维护大宋朝的江山社稷稳定出发,还是觉得储君之位必须传给一个有德有才之人方妥。

宰相赵普深谙太宗之意,首先便力劝太宗不必遵守杜太后“金匮之盟”办法,应先发制人破太后遗训。接着他逐一为太宗分析了上述五人的长短处所在:四弟秦王廷美平日骄纵不法,从社稷长久计不应立为君;太祖子齐王德昭性格过于文弱也不宜;太宗长子楚王元佐本性纯良,但缺乏君王之杀伐决断之气;次子许王元禧虽姿貌雄毅却不擅权谋;唯三子襄王元侃忧国忧民文武全才颇具一代明君之相,这番评价甚合赵光义之意。

正好元侃妻郭妃怀孕在身不日即将生产,太宗便下了一道诏旨:三位皇子中谁先诞下皇孙者立为太子。

当下朝中众人都明白了太宗之意。秦王悻悻然怨愤不已,元佐元禧心中也不服气,德昭本就对继位不存幻想,只求自身平安便好。

元侃这时正在云州征辽军中,地震发生时山崩地裂,元侃下落不明,传回京城的邸报是元侃已遇难身亡,此刻郭妃震中诞下一皇长孙子麟儿。

谁知元侃大难不死,他同震下的山石滚落河中昏迷不醒,恰巧被从蜀地逃难过来的民女刘娥所救。

刘娥原怀有身孕,丈夫是一个银匠,战乱中全家逃难来到北方。不幸途中丈夫病故,自己又小产了孩子也没保住,真如当时的民谣中所唱:“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喜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流浪在外头。”凄苦万分,不可言状!

善良的刘娥悉心照料昏迷中的元侃,当时她也不知元侃的身份。清醒后的元侃看见眼前这善解人意的女子深为感动,两人情真意笃定下终生永不相负的誓言。

元侃将刘娥带回京城家中,又入宫去禀报太宗刘娥的救命之恩,请求父皇准许自己纳刘娥为妃,但刘娥的微贱民女身份使太宗不以为然。

刘娥是一个聪慧能干的女子,她善治醒酒茶,又精于蜀绣,待人和气,和侍女婉儿结为了姐妹。元侃更加钟意于她,唤她小名莺儿,两人心心相印,情投意合。

乾元门外在为皇长孙麟儿举行的祈福礼中突遇刺客,慌乱中麟儿在刘娥的怀中为秦王府派出的侍女刺杀。太宗盛怒之下迁恕于刘娥,但在元侃和为求贤淑之名的郭妃的苦苦哀求下下旨赐鸠酒于刘娥留下全尸,命途多舛的刘娥却在小叔苏义简和婉儿的帮助下活了下来。

秦王廷美铤而走险谋反企图在皇后娘娘的生辰寿宴中利用舞女出剑剌杀太宗,危急关头又是刘娥挺身而出救下太宗。事败后秦王被关进大理寺监中撞柱而亡,此前回到京城的德昭已被毒酒害死。

这时黄河发生水灾决堤,大水直冲滑州城,城中老百姓危在旦夕,为进一步考察三位皇子的德才,太宗命三位皇子同往滑州治水救灾。

面对汹涌不止的洪水和灾后百姓的苦难怨愤,元佐忧惧有余无所作为,元禧伙同贪赃枉法的州刺史沆瀣一气接受赃银,逼死了正直的河官,又草菅人命下令纵火烧毁隔离营使不少无辜百姓蒙难。唯有元侃一心一意积极救灾济民,考察水情水势后釆取引水入泄洪区以保全下滑州城,当灾后发生时疫后又力促建立隔离营有效防治。

虽然元禧竭力将治水功劳归于自身又将火烧隔离营的罪责嫁祸于元侃,但在最后事实对质查证后羞恼自刎而亡,此时元佐因为恐惧而成了疯颠之人,太宗对三位皇子的表现也了然于胸,太子储君位归于元侃终成定论。

但太宗依然始终认定刘娥是一个既克夫又克子的不祥之女。

(三)从民间女到章献皇后

上面剧中演绎的几位皇子的命运结局与真实的史实多有出入且按下不表。

宋至道元年(995年),元侃被立为太子,改名恒。

至道三年(997年),赵恒登基为帝,即宋真宗。

后来,宋真宗两任皇后郭皇后和潘皇后均已薨(hong),几位皇子也早夭。

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真宗遂立民女出身的刘娥为皇后。

刘娥自立为皇后以后管理后宫,处理宫闱之亊有理有据。又常常陪伴退朝后的宋真宗披阅奏章至深夜,逐渐达到了处理朝政大事“周谨恭密”的程度,由于真宗晩年多病,朝中大权渐渐集于刘娥一人之手。

在前两年的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宋真宗宠幸了刘娥的侍女李氏生下了皇子赵祯,也就是后来著名的宋仁宗。刘娥将此子视为己出,孩子一生下来后即被她抱走,以后管教甚严。赵祯也是直到刘娥逝世以后方知自己的生身母亲是李宸妃。

宋乾兴元年(1022年),宋真宗驾崩。刘娥以皇后身份临朝称制,上朝时仁宗赵祯位左,刘娥位右。

刘娥是开创了大宋皇朝女主临朝先河的皇后,以后效仿她的有宋仁宗的曹皇后,宋英宗的皇后高滔滔和南宋末的谢太后。

但是刘娥颇具才干作为,在她临朝期间兴修水利,创设谏院,兴办州学,发行交子(宋朝正式发行的世界上第一种纸币),她又终结真宗后期的“天书乱象”,结束党争,可以说正是刘娥的大有作为,为以后宋仁宗亲政后的大宋“仁宗盛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两件事可以说明刘娥的为人:有一次,刘娥上朝时曾问群臣:“唐之武(则天)后是什么样的女主?”有一位大臣直接告之“唐之罪人也!”刘娥听了良久默然不语。

天圣二年(1024年),刘娥身穿帝王龙袍参加了朝庭的册封大典,有诌臣上书请刘娥“依武后故事”,更有程琳献《武后临朝图》暗示刘娥可仿效称帝。但刘娥将上书的奏章撕碎之后掷于地下曰:“我不做这种对不住大宋列祖列宗之事。”所以才有刘娥“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这种说法。竟连诤直的大臣司马光也在上奏中称誉:“保护圣躬,纲纪四方,进贤退奸,镇抚中外,于赵氏实有大功。”

刘娥临朝称制时一直不让赵祯亲政,亦不让赵祯知悉自己的生身母亲李宸妃,致使两人在李妃生前未能相认,这一做法有违人伦。刘娥逝后,朝中有流言说李宸妃是被刘娥害死的,宋仁宗命人到李宸妃灵柩所在的洪福院开棺查看,发现李妃是按照礼制身着后妃服并按后妃礼下的葬,在水银的养护之下李妃面色如生。宋仁宗大为感动,亲自到刘娥灵柩前祭拜说:“大娘娘(仁宗称谓刘娥为大娘娘)一生清白了。”

宋明道二年(1033年)3月,刘娥病逝,享年64岁,谥号“章献明肃皇后”。宋史中记载:“太后临朝十余年,天下晏然。”

元代时,民间根据刘娥和李宸妃之事编成了一出包公审案的传奇故事“狸猫换太子”,说的是刘娥以一只狸猫换掉了李妃的生子赵祯后李妃被打入冷宫,后来被包拯陈州放粮时审结清楚,仁宗赵祯认母后迎母回宫。

这个故事显然不是历史真实,其中的刘娥是作为负面角色出现的,但因为故事离奇,后来被改编成各种剧目和电视剧上演,一直长盛不衰。

真实的历史是到了南宋的后期,太祖赵匡胤的儿子德芳的九世孙为宋理宗,十世孙宋度宗,十一世孙为南宋末的三个幼主,也就是说大宋王朝的皇位又重新回到了太祖这一脉之中。

冥冥之中,这是轮回吗?

南宋祥兴二年(1279年),南宋残余军与追击的元军在南海崖山发生最后一场大战,史称“崖山之战”。南宋兵败后宰相陆秀夫背负8岁的小皇帝赵昺(bing)跳海而死,南宋军民10万人宁死不降蹈海殉国,存续319年的大宋王朝正式灭亡。著名的爱国英雄南宋文天祥在一首七律诗“正气歌”中发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强音!

(清平乐,刘娥)  

【作者简介】朱新渝(欣雨),退休铁路工程师,重庆市诗词学会会员。热爱学习祖国传统文化,有部分诗文作品发表。祖籍浙江海宁盐官,现居重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