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土经典||散文||李学乾||文人与酒

 白桦树2008 2021-03-30
图片

                                                     本文已授权本平台发布

图片

文人与酒

作者:李学乾 | | 责编:张家凯

酒是有灵魂的水。

文人是人类的精魂。

较之其他物质,酒原本具有灵性:剔透、晶莹、活泼、灵黠、妩媚,能助人之乐,能解人之忧。有了酒,人类生活才多了一分情调,多了一分洒脱,多了一分柔肠。

文人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难想见,如果少了文人,人类将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可以这样说,无论怎样的伟大,无论怎样的英明,无论怎样的威武,也无论怎样的雄壮,他都离不开文人,更离不开文人所创造的精神食粮。

在我们中国,酒已经有一万多年的历史。人类与酒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个人的生老病死年节贺庆悲欢离合迎来送往大都离不开酒。古往今来,吟酒的人可谓多矣,而文人更能饮出情趣,饮出境界,饮出酒的学问,饮出酒的文化。

中国历代名诗、名著、名人,大都与酒有缘。我国最早的文学名著《诗经》,就有四十四首是写当时当地之酒风酒情的。晋代陶渊明,曾专著《饮酒诗》二十首,无怪乎后人说他的诗中“篇篇有酒”。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王昌龄、王维、岑参、柳宗元、杜甫等,无不喜酒,并写出了美妙的酒诗。所谓“李白斗酒诗百篇”正是这些诗人的写照。宋代的诗词散文中几乎离不开一个“醉”字,陆游的“醉中拂剑光射月”的名句,代表了当时文人的“酒意”。元曲和清明小说,无不对酒有着生动的描述。一部《红楼梦》,如果把凡有酒的地方删去,不知还能否成为名著。

当代文人,诸如鲁房客、梁实秋、周作人、丰子恺、巴金、叶圣陶、朱自清等名人大家,虽非嗜酒如命,也大都与酒为友。陆文夫、汪曾祺、贾平凹、王蒙、邓友梅、萧乾等,皆对酒道精通,并写出过有关酒的佳作。

男作家饮酒,女作家也染酒为习。不说古代的李清照、苏小妹、唐碗,只当今大批的女作家中,好酒者亦很是不少。谌容的《劝酒》、舒婷的《斗酒不过三杯》、尤金的《酒瘾》,都描绘出女人与酒有着不可分割的千缕万丝的情结。尤其是张洁的《醉也难不醉也难》,更把女人饮酒的个中滋味儿女情肠泻泄得淋漓尽致。

文人好酒,不外乎两种原因:其一,酒可以泻染气氛,调剂情绪。其二,酒可以刺激神经,产生灵感,唤起联想。宋代著名诗文家欧阳修常“饮少辄醉”,“醒能述以文”。唐代诗人王勃写《滕王阁》及序时,据说先研墨数升,继而狂饮,酒醉蒙头酣睡,醒后抓起毛笔一挥而就,一字不易。此乃酒之神奇也!

文人饮酒,在于一种境界,在于一种享乐。一人独酌时,慢饮细品,静思幽想,自得其乐。斯时斯地,可以将一日之疲惫,数年之积虑,于一俯一仰之间抛于脑后,束之高搁。既无催饮之厌,又无脏话之烦,即使弄得个酩酊大醉,倒也享受了“众人皆醒我独醉”的乐趣。说不定酒醒后文思涌动,写出一些妙章佳句,其乐亦是无穷。

更多的时候,是文朋诗友相聚,把酒问盏,神侃海聊。菜不分优劣,酒不分档次。或灯下清谈,或院中漫坐。三杯两盏淡酒,引出无尽话题,三皇五帝才子丽人国事新闻马路轶事随心所欲。无身心之束,无案牍之苦。悲哀因分担而减轻,喜悦因共享而加强,别具一番滋味。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青莲居士言之极是,然白乐天《劝酒诗》更能表现文人饮酒的良苦用心:“劝君二杯君莫疑,劝君三杯君始知。面上今日老昨日,心中醉时胜醒时。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鸟相趋走。身后金星挂北斗,不如生前一杯酒!”

有道是人生若梦,光阴似梭。把短暂的生命用在钞票的追逐上,这不是文人追求之所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作者简介:

李学乾, 1954年4月出生,河南省石龙区北郎店村人,原鲁山县政协提案委员会主任,系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会理事等。工作之余,主要从事业余文学创作,有600余篇文章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近30篇作品获得国家及地方文学奖励,先后出版五部散文集及《鲁山民间故事》《回望》等。主编鲁山历史文化丛书《鲁山史话》卷,另有《魅力鲁山》《鲁山旅游风光》《鲁山大观》《历史名城大美鲁山》《云水禅心》(4卷)等书稿。分别被编入《世界名人录》《二十一世纪人才库》《河南文化名人录》等数十部文献典籍。

三、投稿邮箱:hwzg2018@163.com。投稿作者请在所投文章的最后,标注上文章的体裁,署上自己的出版用名、电话、100字以内的作者简介及靓照一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