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冯 并

 金钱河南山牧童 2021-03-30

.

 

经济日报原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经济新闻工作、文学写作和经济评论研究,韬奋新闻奖获得者。

.

冯并1945年生,中共党员,祖籍河北阳原。

《经济日报》原总编辑,副部级。中国作协会员、高级编辑;国家有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执行副会长,中国经济报刊协会会长。

个人简历

1968年参加工作,先后任宁夏日报文艺部记者、编辑。

1979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习,获文学硕士学位。

1980年人民日报社文艺部、评论部工作。

1986年任经济日报社评论部主任。

1993年调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任副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

1996年任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后任总编辑。

2005年任中国经济报刊协会会长。

2006年兼任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执行副会长。

2007年兼任新传媒产业联盟主席。

著作

冯并著作和作品有散文集有《不落的琴声》、《塞上明珠》;杂文集《新叶集》,以及《冯并评论集》、《冯并杂文选》、《冯并通讯集》、《文艺副刊史稿》、《经济随笔》等;此外还有200万字的新闻评论、经济评论、长篇述评《大战略》、《大边贸》及上百万字的报告文学等。

.

办报之路

冯并大学毕业后,做过教师,也做过文化部门的新闻干事,1981年,冯并在社会科学院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人民日报》文艺部,而后调至《经济日报》。每一个学习或工作阶段对于冯并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冯并认为,"第一个对自己的新闻生涯有重要影响的媒体,是远在西北塞外的《宁夏日报》"。《宁夏日报》使冯并进入了新闻界,迈上一条办报之路。

无论在哪一个阶段,冯并都没有放弃摸索和学习,谦虚的学习态度为冯并后来成为一个"多面手"打下了根基。在宁夏,冯并爱好文学,结交了许多文学成就突出的良师益友,经常进行一些文学创作;在北京社科院研究生院学习时,结交了一些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从许多优秀的老师、同学身上开阔了视野,汲取了学问;在人民日报文艺部,于散文、诗歌之外,锻炼了写杂文的能力,以杂文新秀著称,也为冯并后来做评论埋下了伏笔;从《人民日报》到国务院人事劳动部工作,三年的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的职业生涯,使冯并对经济学和经济报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是冯并由文艺步入经济和经济报道的源头;《经济日报》更是冯并的一个大课堂,在这里冯并真正接触了新闻,安岗引导冯并走入新闻的世界,范敬宜给冯并开辟了评论的广阔天地,后来商德和艾丰的办报经验也给冯并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促进了冯并对深度报道的认识。

冯并在摸索中坚定了在新闻道路上的决心,也逐渐提高了自身的多种素养,既在文学上有所建树,创作了《不落的琴声》、《塞上明珠》、《新叶集》;又在经济领域有所成就,创作了《日本--融东西方为一体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等经济学著作;在新闻理论方面,冯并的《中国文艺副刊史》方汉奇赞誉为"填补新闻与文学史空白之作"

冯并有着多年的新闻经验和丰富的学科经历,从《冯并杂文选》、《冯并评论集》、《冯并通讯集》、《经济随笔》2004年新出版的《改版》,一本本著作记录着冯并的新闻历程,从文艺部编辑到《经济日报》记者、评论部主任、副总编辑再到今天的《经济日报》总编辑,冯并用文字记录下了自己的新闻足迹,记录下自己对新闻工作的实践贡献和理论思考,也记录下《经济日报》的一段历史,更表现出冯并对新闻工作孜孜不倦的进取追求。

冯并的办报思想来源于新闻前辈的先进经验,来源于自己丰富的学科基础,更来源于自己的新闻实践,在采访、策划、编辑、经营方面,冯并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创新的思维。《经济日报》是一份较早进入报刊零售市场的党报,冯并以"三贴近"为主导思想,发起了一场改版运动,力图真正创办一份贴近群众的市场化党报。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