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捕鱼

 济宁文学 2021-03-30


济宁文学

「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捕  鱼

作者:胡勤贵

最能考验人心性耐力的就是微山湖捕鱼了。在微山湖捕鱼靠得是技巧,不是蛮力。用蛮力像拳头拷在棉花上,有劲使不上,徒劳无功,空着急。拿下卡子说吧,一盘卡子有万米。不是抡圆了胳膊抛撒出去;要一人坐船头,一下子一下子小心翼翼的撸抛下去。一人在船尾站着慢慢的用竹篙撑着船缓缓的缓缓的 往前漂移,徐徐前行。漂移的过程向着目标是积极主动快乐的,心里满满的全是憧憬。船行快了,抛的急了,卡子急速下水,卡箍子容易碎了,卡子上的食饵也“跑”了,空留张开的卡子在水中,像弓失去了箭,逮不住鱼儿了。

别看下卡子简单,也不用多少人;只有两个人默默的劳作着。但得识得鱼性。在不同季节里有着不同的要求呢!春夏秋冬里要观水。夏天,卡子须下子在红水里。清水碧波,光照进水里红彤彤的,一眼望到底,鱼儿喜欢。苲草多的水域,日晒不透风,就像森林易生霉变,散发着一股怪味儿。人都熏得远远的。比人还灵敏的鱼儿早跑别出去了。冬天苲草地里暖乎乎的,鱼儿爱往里钻,卡子下苲草地准没错儿。春天下寡地。秋天来了,湖里的苲草旺了浓了,还要用河镰推一推……在烟波浩淼、清一色的湖面上,辩出红水,黑水,白水,二清水……没有几把刷子,还真的辨别不出来呢!熟知鱼性,才能捕获鱼儿啊!

怎样闻出空气里有鱼群的味道,看出湖里的鱼群翻出的气泡?停在三面水岸边连家船上的老人说:尽管身边湖面广阔,湖上鸟语花香,五光十色,而我的眼睛里只有苲草的变化,鱼儿的声响。老人还说,在微山湖上,你东张西望老是想看到东西,便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闻不着。专心致志。本领就可以练到出神入化的地步。微山湖人按湖里获得的经验行事,让多数人能够生息。在大自然的法则面前,需要的是顺应而不是改变。

见我对下卡子感兴趣,老人便滔滔不绝起来。下卡子,傍晚下,第二天早晨拾。每天最多下五盘。一盘卡子有一万米长。每隔一米远,有一个尼龙线吊子,系着卡枝子。卡枝子是用楠竹枝削成的。中间略宽、薄,两端渐宽而厚,末端尖。楠竹枝弹性很大,对折起来都不断。卡枝子大小和火柴棍儿似的。再用火柴头那么短的细苇杆儿箍上。是卡箍子。卡枝子对折夹上饵料,套上卡箍子,成了。饵料用小草虾,红米虾,白米虾,竹节虾都行的。主要逮白鱼,鲫鱼,鳊鱼;下田螺肉当饵料,逮的鱼是鲤鱼,黑鱼。那得换大卡子了,线也要粗些了。鲤鱼黑鱼的劲大,脾气暴,爱折腾。鱼儿吃饵时,咬掉卡箍子,卡枝子迅即弹开把鱼儿的嘴紧紧的撑住。越扑棱撑的越紧,只好张着嘴等着人来。白手拿鱼啊!

四季的轮回,季节的变化,反映了动物,植物;气候,物候的变化规律。这对微山湖渔民的捕捞有着不小的影响。掌握不准这些变化,想有着丰硕的收获那是不可能的。甚至没有一点儿收获也是有可能的。善于捕获的连家船上的老人告诉我:连家船上的人,个个掌握了季节的变化,鱼儿的习性。不然,真没有法儿在微山湖上混。总是经过之后才明白,总是回过头来才发现美好啊!风雨里生存,艰难环境里谋生,是人生最好的老师。

微山湖上捕鱼的法儿挺多的。只是人能想得到的法儿都能逮到鱼儿。有些已经见不到,没有人再劳神费力的下那些功夫了。下卡子还在流传。只是有年纪的人一年四季在湖上捕鱼用,消磨着时光,富裕着生活。青年人奔向城里谋发展去了。微山湖在时间的进程中正废除着那些跟不上时代步伐事物。微山湖呈现出的是不同的景色了。向前看才能发现美好。

作者简介:

胡勤贵,山东省作协会员。曾出版《微山湖散记》、《看绿色成长》、《乡言村语》。现在微山县委机关工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