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思维

 新用户99775517 2021-03-30

 “天人相应”及“取类比象”乃中医思维,也是中医之精髓。中医思维模式的核心就是:“天人相应”、“ 取类比象”。将“天人相应”、“取类比象”和中医理论结合起来,就是中医的思维方式。

        万物皆有“象”,按同象同类的原则,由一般到个别,从已知认识到未知,以类万物,我国古代先人即是以这种演绎方法来认识世界,建立了整个传统文化体系。

        中医学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中医学思维,即是“天人相应”及“取类比象”。古人发现,人与万物皆生于天地间,其实和天地自然并无二致,天地是一个大宇宙,人体即是一个小宇宙。因此说,天地之象、万物之象与人之象可互相对应。中医重视“取类比象”,这是中医独有的思维模式,是精通中医的关键。把“象”悟透了,万事万物都可与中医产生联系。学习中医就是要把握古人认识事物的方式,从思维方法和哲学方法上去理解古人,如此才能如庖丁解牛般顺畅自然。天地万物莫不有象,透过“象”去感悟中医,是我们学习中医的捷径。      

        “取类”是抓住了矛盾的共性,“比象”则是一般指导下研究矛盾的特殊性。二者结合,正是中医的核心思维模式。“取类比象”可以说是中医“天人相应”理论的具体应用。      

        其理论即是:天地之间,万物万命,不离五行;人生天地之间,亦禀五行而有生长壮老死。人吃五谷杂粮,人的五脏六腑各禀五行,与万物万命互相关联。能知五行生克制化之理,则人的生命与万物万命自然相应。所谓取类比象,即是人与万物万命之间所禀受的五行之气相互贯通而已。中医四大经典最重视“取类比象”,整个脏象体系就是“取类比象”思维的延伸,“取类比象”思维在中医的起源、形成及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内经》有言:“览观杂学,及于比类,通合道理。”又言:“不引比类,是知不明也。”            真正的中医,其思维必需是纯中医的,必需有“天人相应”和“取类比象”的思维。舍此,绝非真中医。比如“提壶揭盖”一法,用宣肺之法来通小便;“增水行舟”法,以生津润肠之法通大便,这即是“取类比象”思维的具体运用,而绝不是依据成分。是否运用“取类比象”思维,这是判断真假中医的金标准。       

        中医理论是如何建立的:一种观点认为是,前贤对于天地人进行了大数据的观察,然后分析归纳出来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是以“天人相应”,及“取类比象”的思维模式,古人利用阴阳五行做框架,一步一步地推导出中医理论。      

        “取类比象”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传统文化中最基础的文字即是象形文字。“取类比象”,是中医理法方药的灵魂及精髓。舍此他求,皆是外道。      

         ──李书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