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雄不问出处——五胡十六国的牛人们 NO.127

 金色年华554 2021-03-30

NO.127

舰队绵延百里,十分壮观,桓温立于船头,意气风发。

站在他旁边的,是他的心腹谋臣——参军郗超。

郗超对桓温说:这条水道是临时挖掘出来的,恐怕很难一直保证畅通。如果敌人坚守不战,万一水运不畅,粮草供应不上,我军可就危险了。

随后他提出了两个解决方案,供桓温选择。

上策是马上弃船登岸,全军走陆路直趋邺城,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争取速战速决;

中策是屯兵于济水一带,专心运粮,囤积粮草,等到储备充足后在明年夏天再进军,这样虽然迟缓,却可以确保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见桓温始终未置可否,郗超急了:如果舍此二策,继续这样连军北上,那是下策啊。一旦我们不能迅速取胜,拖到秋冬季节,枯水期的到来会让后勤运输更加麻烦,而且北方寒冷,三军将士又缺乏冬装,恐怕到时我们担忧的,就不仅仅是粮草了!

然而,无论他怎么费尽心思磨破嘴皮,桓温始终都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他之所以不用其上策,其实很容易理解——毕竟这种冒险激进的方式和桓温本人不打无把握之仗的谨慎个性格格不入,就如柴油和汽油发动机一样根本无法兼容。

但他不接受中策的原因就相当令人费解了——这种力求万无一失的作战风格,看起来简直是为桓温量身定做的,匹配度堪比龙虾和十三香,为什么他还是要拒绝呢?

我个人觉得,也许他是在顾忌朝中众多的反对派——他担心自己在外的时间太长,那些人会乘机做手脚,威胁到他在朝中的地位。

他不是不想这么干,他是不能这么干啊。

事实上,这一点连他的对手也非常清楚。

前燕大臣申胤就曾说过:晋室衰弱,桓温专制其国,晋国朝臣中的很多人都不愿看到他得志,不愿看到他北伐成功,一定会在暗中百般阻挠,拖他的后腿。

也许正因为这样,桓温觉得这个中策太缓,耗时太久,而不得不选择了郗超眼中的下策。

可是,郗超最担心的后勤运输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桓温对此早有考虑,除了汶水、清水这条线外,他还安排了另一个备份方案——命豫州刺史袁真从寿春(今安徽寿县)出兵北上,占领谯郡(今安徽亳州)、梁国(今河南商丘),再西进到石门(今河南荥阳北),然后开挖石门,将黄河水引到睢水(古淮河的支流),这样运粮船就可以从睢水直达黄河沿线。

无论如何,多了一个冗余方案,东方不亮西方亮,这边不通那边通,毕竟要稳妥得多了。

就这样,桓温没有听郗超的,继续稳扎稳打向前推进。

他先是派部将檀玄攻克了湖陆(今山东鱼台),生擒前燕守将慕容忠;接着又在黄墟(今河南兰考东)大败前燕下邳王慕容厉,慕容厉全军覆没,只身逃回邺城;随后其部将邓遐、朱序又在林渚(今河南新郑)击溃了前燕将领傅颜。

见晋军节节胜利,中原民众也纷纷响应。

前燕高平(今山东巨野)太守徐翻举郡投降;前任兖州刺史孙元则率众起兵,配合晋军作战……

慕容暐大惊,连忙调集兵马,以其庶兄乐安王慕容臧为统帅,前去阻挡晋军。

但慕容臧的水平比起桓温就是小舢板比航母——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自然是连战连败,损兵折将。

7月,桓温率军到了枋头(今河南浚县)。

枋头是黄河上的重要渡口,距离前燕国都邺城仅有百余里!

一时间,邺城震恐,人心惶惶,皇帝慕容暐和主持朝政的太傅慕容评也如同不会游泳的人突然溺水一样惊慌失措,只能毫无章法地胡乱挣扎。

慌乱之下,两人一面紧急派人到前秦请求支援,一面甚至打算放弃中原,撤回辽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