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节祭祖日,这6种食物别忘了吃!寓意一年幸福安康,好运连连

 简食记 2021-03-30

导语:清明节祭祖日,无论有钱没钱,这6种食物别忘吃,老传统不能丢清明节,又称踏春节,三月节,祭祖节,节气在仲春和暮春之交!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这天要扫墓祭祀、缅怀祖先!作为流传千年的优良传统,您知道它的由来吗?

清明节起源于周代时期,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在古时,清明节只是一个节气,当时又有“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谚语。后来由于清明节和寒食节很接近,而寒食节则是民间扫墓祭祖的日子,慢慢清明节和寒食节就合二为一了。在当时还有一个习俗,那就是清明节当天,不能动烟火,只能吃冷的食物!

再过几天,就是清明节祭祖日了,无论有钱没钱,这6种食物别忘吃,寓意一年幸福安康,好运连连,老传统不能丢!

1:在江南一带,清明时节有吃青团的习俗!这是一种用“浆麦草”捣烂后挤压出汁,再加入糯米粉揉和,包入自己喜欢吃的馅料,做成一种团子,上锅蒸熟后再在上面刷上一层熟菜籽油,就可以了。

2:鸡蛋,民间习俗认为,清明节吃鸡蛋,可以使一整年都有个好身体!其实,清明节吃鸡蛋源自于先秦时代,因为当时有禁火的习俗,多日禁火的寒食节,唯有鸡蛋才是一种煮好后长时间保存的食品。久而久之就成了清明节必吃的一种食物。

3:粽子,最初吃粽子的节日不是端午,而是清明的前一天寒食节!在如今的江南一带仍然有清明吃粽子的习俗。如今的粽子一般都是根据当地人的口味和风俗而制定的,甜的,咸的,酸的,辣的等等。

4:艾粄,这是一种流传于广东客家地区的应节小吃!在民间又有“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的谚语!新鲜的艾草煮水后将其剁成泥,倒入糯米粉中,再加入煮过的艾草的水,之后包上自己喜欢吃的馅料,上锅蒸熟就可以了。

5:吃馓子,在我国北方,清明节又有吃馓子的习俗!其实馓子在古时叫做“寒具”,是一种针对清明节这天制作的食物!现在的馓子南北方各有不同,北方的馓子以小麦面粉为主,南方的馓子多以米面为原料。

6:清明饭,“清明雨,谷物齐”,这天要把食物吃进肚子里,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些地方,清明节要吃“乌饭”,也叫“五色饭”,“清明饭”,寓意子孙发达昌盛!因做好的糯米饭一般是黑、红、黄、白、紫5种颜色故得名!

清明节,一个传统而又简单的节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既是对万物生长的期待,亦是对逝者的缅怀和尊重!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愿故人安好,愿国泰民安……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样。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聊一聊你家乡的那些清明节习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