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刑场上,他们突然说了一句话,结果保住了性命,成就了一番霸业

 文史茶馆 2021-03-30

因为犯法而被判处死刑,已经走上刑场马上就要被杀头了,当事者绝望之际,仰天长啸一声,声振寰宇。正是这垂死之际的一声巨喊扭转乾坤,那人不但可以不死,反而因祸得福,开辟出人生另一番驰骋天下出将入相的局面。

这不是传说。

楚汉相争之际,落魄的韩信因不被重用而从项羽那里逃了出来,跳槽到了刘邦阵营。可是韩信仍然不被重用,只当了一个仓库管理员。大材小用,韩信很憋屈,工作不怎么上心,一不小心就犯了死罪,被五花大绑到了刑场上。和他一起被执行死刑的还有十三个难兄难弟,他们依次都被砍了头,终于要轮到韩信了。

怎么办?一生的抱负马上就要灰飞烟灭了,人生就这样还没有开局就玩完了?太不值了吧?天生韩信,难道就是要这样白白来世上走一遭吗?韩信不甘心,忽然抬起头来,怒目圆睁,如霹雳一声巨喊:“汉王难道不想得到天下吗?为什么杀掉可以帮他得到天下的壮士啊?”

普通人听到这样一声喊叫,往往会嗤之以鼻,这求生的伎俩也太拙劣了,还不如喊一声“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呢?但是,韩信是幸运的。台上的监斩官是夏侯婴。这家伙是汉王刘邦的司机,能给刘邦当司机的人当然也不是凡人。

夏侯婴有一副好心肠,更有一双好眼光。他看韩信相貌非凡,就放了他,然后进行面试。经过几轮交谈,夏侯婴发现韩信的确是个人才,就像刘邦推荐了他。韩信也很快迎来事业的春天,最终成为“汉初三杰”之一。

没有那一声巨喊,韩信坟墓上的松树恐怕都长到合抱那般粗了。

拥有这样的传奇,韩信是第一个,却绝不是唯一的一个。隋末唐初,天下大乱,有所谓“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处狼烟”之说。正当大家斗得难分难解之际,李渊从太原起兵,只用了八个月就攻入了首都长安,建立了唐朝。攻入长安后,李渊决定要杀一批人,都是过去跟他对着干的。

这其中就有个壮士,他叫李靖。

李渊为什么一定要杀李靖?这当然是有缘故的。李靖本来是马邑郡丞,隋朝一个芝麻绿豆大的小官。可是,官虽小,李靖却很敬业,很当回事。马邑离太原很近,李靖嗅觉异常灵敏,他发觉李渊蠢蠢欲动,准备干一票大的。出于对隋朝政府的忠诚,李靖决定去江都向隋炀帝告发李渊。

当时的隋炀帝本来就对李渊很怀疑,处心积虑想找个理由做掉他,苦于一直没有证据。可以想象,如果李靖告密成功,还有后来的唐高祖李渊吗?幸亏,当时关中已经大乱,李靖滞留长安无法南下。而等李渊攻入长安,他当然不会放过李靖,就将李靖绑到了刑场上,准备行刑。

当被带到李渊面前时,李靖丝毫都不紧张,也不害怕,也没有哭鼻子,他扯着嗓子高呼一声:“明公起兵,难道不是为天下除暴安良吗?难道不想成就一番大业吗?为什么因一点小小的过节就要杀掉壮士呢?”

如此气定神闲,如此声壮如牛,如此出语不凡,李靖的这一声呼喊引起了李渊的注意。李渊判断,这是一个牛人,可以为我所用,就不计前嫌刀下留人放掉了他,还封他以官职。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李靖何止是一个牛人,他是唐初最牛的军事家,最一流的战将,最优秀的统帅。如果没有他,有没有后来的唐朝都很难说。

然而,如果没有那一声呼喊,李靖的骨头恐怕都已经烂掉与草木同腐了。

唐朝是靠喊出此等声音的人开国的,却差一点毁在一个喊出此等声音的人手里。

唐玄宗时期,有个幽州节度使叫张守珪,他手下有个人叫安禄山。安禄山这种人,从来就是惹事鬼,从来就不会安分守己做人。有一次,他竟然偷政府的羊,想发财想疯了,不幸的是,安禄山被抓住了。张守珪将他抓过来,严刑拷问,安禄山倒是供认不讳,好汉做事好汉当。张守珪准备乱棍将他打死。

安禄山当然不想死,他勇敢地抬起头来,大声呼喊:“大丈夫难道不想消灭那两个蕃族吗?为什么要打死我这个有用之人?”

当时的中国北方,有很多不安分的少数民族,时时骚扰边境,搞得张守珪好不苦恼。安禄山猛然一喊,说我能帮你搞定那些蕃族,你为什么要杀我?张守珪觉得此人威武雄壮,器宇不凡,身壮如牛,是个猛人,就放了他,还任命他为偏将。安禄山靠着张守珪的提携一步步发达起来。

或许有人会说,安禄山不是英雄啊,他是个奸臣,“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如果他这时候被乱棍打死了,倒真是唐朝政府的福音,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呢?

话不能这样说,起码在开始的时候,安禄山绝对是一个英雄,是一员难得的干将,在他的努力下,北方边境逐渐安定下来。至于后来的造反,一则拜唐玄宗昏庸所致,一则也是被杨国忠这样的奸臣给逼的。“安史之乱”的罪责,要由他们三个人共同承担,不是安禄山一个人的错。

当然了,如果没有当时那一声呼喊,也就没有后来的这些是是非非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