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6条)

 玄冰生孙洁 2021-04-08

从头学中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6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太阳病本来应该用汗法,但如果汗之不得其法,比如无汗用桂枝,用汗用麻黄,或者发汗太过,如水淋漓,或者汗之不透,邪未尽去,疾病并没有得到治愈。或者干脆就没有用汗法,而是用了吐法、下法、温针等错误治疗方法,结果导致病情变化而不愈的,就被称为坏病。经过这一系列治疗后,太阳病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表寒证,所以不可以再用桂枝汤了,而是要“观其脉证”,仔细诊察病人现在的状态,根据他的实际情况,“随证治之”。这段条文最为有名的,就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十二个字了,它不但是治疗“坏病”的基础原则,也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

“不中”,是河南方言,就是不好,不合适的意思。从语气上来说,比“不可”要更温和一些,并非绝对不可以,只是可能会不合适。后面的第42条:“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第45条:“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第57条:“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再发汗,宜桂枝汤。”第240条:“病人烦,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等条文都是经汗、下诸法后,仍有桂枝汤脉证,还是可以用桂枝汤。可见“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其实也是可以再用桂枝汤的,并非绝对的禁忌。

本条下半部分,正好举了一个桂枝汤禁忌的例子。桂枝汤本来是解肌发表,用于治疗太阳中风,表虚自汗的。如果病人是“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这是麻黄汤太阳表实证,就不能用桂枝汤来治疗,否则病重而药轻,外不能解表寒,在内反助郁热,深入血分,就会出现烦燥不安,甚至斑疹黄疸、狂乱谵语等变证,加重病情。“常须识此,勿令误也”,就是说一定要记住这条禁忌,不要犯错误。正因为本条如此强调无汗不可用桂枝,所以这个禁忌也被前人称为桂枝第一禁忌。

点击下方链接复习近三条伤寒条文: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3条)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4条)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5条)
字帖获取请点击:
伤寒论字帖

从今天起“从头学中医新”开启《伤寒论》新板块了!

《伤寒论》怎么读,怎么理解?是很多中医爱好者学习伤寒的痛点。

关于《伤寒论》条文解读、应用的名家著作众多,很多初学者不知如何选择合适的著作来学习。我们尝试对《伤寒论》条文进行逐条讲解,用尽量简单、精炼的语言,帮助大家理解伤寒论的字面含义,以做入门之用。

如果您对于条文的解读有什么疑惑或建议,可以在文章底部留言,小编一定会回复。

希望中医学习路上,“从头学中医”团队能同广大中医爱好者一起“温故知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