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冰生孙洁 IP属地:浙江

文章 关注 粉丝 访问 贡献
 
共 285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70条)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发汗后,反而出现恶寒,或恶寒症状加重,这是里虚的表现。如果汗后不恶寒,只是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是汗出伤津,阳明燥化的表现。此时胃肠燥热初结,尚未与燥屎相合,可以用调胃承气汤泻热通腑,使燥热随大便而出,则津液自和。胃气即指阳明胃肠津液而言,热去而津液得存,所以说“和胃...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69条)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燥者,茯苓四逆汤主之。茯苓六两 人参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阳虚则少阴心火不能下温肾水;以方测证,本方证阳虚为主,兼见阴虚,还应当有恶寒、踡卧、厥逆、脉沉等症。因为茯苓用量较大,用到了六两,所以兼有水饮如水肿、咳唾痰...
药性解中药之蝉蜕。蝉蜕应该说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味药。没错,蝉蜕就是蝉科昆虫黑蚱——也就是蝉,俗称知了——羽化的时候退下来的蜕壳。· 图2 · 中药蝉蜕蝉蜕有什么功效呢?同样,还是因为它气极清虚——所以我们学习蝉蜕的时候,就记住它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药性特点是气极清虚——性寒又归肝经,所以它有很好的清肝疏风的作用。百...
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太阳病发汗,是正治之法,但若汗之不得法,则汗后病不解,反而出现恶寒。太阳病本来就有恶寒的症状,这里又说“反恶寒”,说明与太阳表证的恶寒不同。在《伤寒论》中,并没有在文字将“恶寒”与“畏寒”区别开来,此处的“反恶寒”其实应当是“畏寒”,是由于阳虚引起的,所以作者在条文...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是倒装结构,宜置于“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后面,意为此证若不温阳化饮,反而用发汗的方法治疗,则更伤阳气,不能温养筋肉,而出现身体肢节动摇不定的症状。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的病机是中阳...
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厚朴半斤,炙,去皮 生姜半斤,切半夏半升,洗甘草二两人参一两.所以重用厚朴、生姜化湿理气以除胀,二药皆是辛开佳品;厚朴用量多达半斤,和厚朴三物物、厚朴七物汤的用量一样,这在经方中是用量最大的了。生姜用到半斤,也是很大的量,只有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与之相当。
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茯苓半斤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五枚,擘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温服一升,日三服。桂枝善温心阳,用四两以助茯苓养心,为臣药。与桂枝加桂汤相比,温阳之力减而增利水之功,虽然同为汗后伤心阳,彼...
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汗为心液,心阳蒸腾心阴则为汗,所以过汗易伤心阳。发汗过多,心阳受伤,不能养心,故而出现“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的症状。“叉手自冒心”,就是两手交叉,盖于心上,是病人心悸时的常见表现,说明心悸因虚而致,按之或可略安,故而后文有“欲得按”之语。本条为心阳不...
发汗后,若表证仍在,邪未入里者,可再予桂枝汤,如25条“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 42条“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57条“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等等情况皆是。邪热入里壅肺,所谓“火郁发之”,所以重用麻黄四两来宣散卫表,使邪有出路,肺气得宣;...
62.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四两 甘草二两,炙 人参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生姜四两.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生姜人参。但营阴已伤,当生津液,故加芍药一两人参三两以生津液。这就是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所以大汗之后,津液必伤,津液大伤,营...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