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评论|中篇小说《贵妃芒》评论(三篇)

 燕山诗文 2021-03-30

【编者按】著名作家马竹先生于2017年12月发表于《长江丛刊》的中篇小说《贵妃芒》,在不少热爱文学的读者中产生了较大共鸣,据我们所知,马竹每一部新作出来都有很多读者写有读后感或评论,譬如这篇小说,一样有热心读者撰写了读后评论文章。本公众号本期特别推荐郭艳、刘阳莉和梁淑艳三位作家的文章,以示我们对文学阅读与写作的参与和在场。中篇小说《贵妃芒》的主要情节是以主人公章守石因为牙疼而看牙医为叙事明线,实际贯穿当下人们对平庸生活之痛而尝试挣扎的另外一条思想隐线。作家借用贵妃芒这种芒果为象征符号,通过对这种芒果的贵气和香艳的复调演绎,目的是要观照人性本有的光辉与平庸生活的强烈反差,以此呈现当下每一个人都可能遭遇的平庸之痛和解决之道。本公众号这次选刊的这三篇文章不代表本号的观点,但作者们对马竹小说的喜爱可见一斑。感谢马竹老师为大家奉献又一篇新作,也感谢读者朋友们对文学的热爱之情!

表达平庸生活的悲凉与涟漪

 ——读马竹中篇小说《贵妃芒》

郭艳

       对平庸生活的逃离,最为典型的故事大概算是《月亮和六便士》里的斯特里克德兰毅然决然地从柴米油盐的生活中抽离,奔向他的绘画艺术。芸芸众生,到底还是躬身生活于日复一日累积出的平庸生活。《长江丛刊》2017年第12期刊发的马竹的中篇小说《贵妃芒》,讲述的正是关于人之于生活平庸之苦的故事。叙事艺术向来注重结构和视角技巧的马竹,在《贵妃芒》中依然秉持了自己的创作原则,同时也持续了他对密度意识叙事的钟情。

  海南有种名为贵妃芒的芒果,皮色嫣然绚丽,香气宜人。贵妃芒的香气既是小说《贵妃芒》的隐喻,也联结着小说的结构。《贵妃芒》里故事场景分别发生在:医院牙科室、家里、开往孝感方向的私家车内。以上场景凸显了小说里的人物关系,也体现出马竹密度意识写作中的空间密度。马竹通过相对单一的叙述场景的转变,勾勒出一个天命之年男人对生活,确切说是平庸生活的微力较劲,荡出的涟漪既是日子如何累积的过程,也是如常婚姻和生活的本来面目,其中不乏难言之苦和阵阵悲凉。

  小说开篇起于几个文人酒桌上的聊天。短短两段话,作者落定了叙述视角,如同一条直路不经意的转折,视角悄然落在男主人公章守石的叙述视角上。这为文本的展开,塑造章守石的人物形象和内心微观做了铺垫和伏笔。其间,作者写道一位离过两次婚的女作家疑惑于章守石妻子是否真如他讲述中那般宽容,这句看似随意的问话,恰恰是作者精妙之笔。生活中,所谓婚姻,通俗理解就是一男一女为了共同目的组成家庭的必然途径。面对的同是柴米油盐,然而,夫妻间的相处到底是不同。女作家的疑惑对应的正是章守石妻子对待婚姻的态度。在马竹的密度意识写作观中,叙述艺术中的密度意识最为能体现生活的丰繁意象,亦即生活本身。

  男主人公章守石因为牙疼,大清早喊妻子陪他去医院就诊。小说情节由此铺开,牙科诊室和美女牙医的相遇,以及后来在元旦当天送美女牙医回孝感,作者在有限的场景设置中写尽了一段婚姻几十年的走过的样子,道出了父子关系有心相照却难相处的纠结。如若不留心,看作者写夫妻间言语粗粝争锋相对的争吵,很容易被误读为夫妻相处的难和不顺。笔者以为,作者意不在此,章守石和儿子的对话,和美女牙医因音乐聊到家的意义,还有文本中诸多细节,无不表明章守石是依赖于妻子,并从未想过要从妻子身边逃离。章守石是身陷于庸常生活,偏偏不肯甘心被平庸生活吞噬,这是纠结之苦,人人可能都有。

  芒果的香气引动的不止是章守石对青春朝气的生命的眷念。贵妃芒宜人的香气,美女牙医的青春气息在作者笔触下两者相融,如一缕清风拂进章守石困顿的身心。轻浅的写作流于对生活某些现象的鞭挞,马竹善于观照生活和人性,这个文本中,他的旨意并非表达是婚姻制造了平庸的生活。婚姻,本质上是人安放身心,并对未来人生报以期许的根基。章守石的痛苦是作为个体的痛苦,也是更多这个年龄层男性的灵魂痛苦。牙齿的变化暗示着人的肉体正步入衰老,一个让人无可抗拒的信号。人们通常的理解,认为在天命之年生活安稳,妻贤子孝,人生应该是圆满和幸福。马竹笔下的观照恰恰不是,章守石对自己的期望不止于此,亦非妻子所理解的那样,他甘于平庸不求官,不逐利。诚如章守石对妻子承诺,他必定写出自己人生中最好的作品。人对生活的诉求和希冀,因人相异,正如婚姻的区别,而这点作者在开篇已然点明。

  《贵妃芒》的叙述,马竹极为熟稔地运用了他擅长的密度意识,和结构为媒的创作理念。整篇小说读下来,读者能看见章守石的身心之苦,却并不知道美女牙医为何而苦,不知道她在路上对章守石说的那些话,是真实还是掩饰?这也正是作者的巧笔之处,真实的观照并非无所不知,无所不能。马竹的创作特色很有个性,如果说伏笔和铺垫是创作的基本技法,那么深刻的观照就是书写者的个性风格。他尤其擅长把叙事的时代背景隐藏在叙述的语境后面亦即深处。譬如,他的中篇名作《父亲不哭》的背景是百姓看病难时期,《戒指印》是人际关系越来越难相处时期,《巢林一枝》是底层人生活方向迷失时期,而本篇叙述语境隐藏的背景是全面大力反腐时期。章守石在平庸生活中的挣扎和痛苦,相对于甘于平庸,并以此为安的人来说,是一个异数,因而更加重了男主人公的身心痛苦。所以,《贵妃芒》全篇表面是写平庸生活和平庸灵魂,实则是在思量当下人群的生活形态。

  一枚绚丽芒果的香气,连缀出的故事远不止文本语言叙述,小说带给人的思考未止步于故事本身。小说结构之下,已然隐藏了作者的意图。疼痛不会骗人,来自灵魂的疼痛更是无法自欺。牙齿的疼痛,有方可寻,何况牙疼不是病,只是作者的一个借喻。而身陷庸常里的苦,唯有自知。小说的结尾,妻子萧谨剥美女牙医寄来的贵妃芒,夫妻间的对话看似平静如常,其实那些隐藏的痛苦,令人掩卷长思。

内心深处的不甘平庸

——读马竹中篇小说《贵妃芒》

刘阳莉

  著名作家马竹创作的中篇小说《贵妃芒》发表于2017年12月《长江丛刊》,我在阅读这部新作后,觉得作家是在写一个行将步入老境的中年知识分子面对老之将至且下岗赋闲在家时,人生的诸多尴尬境遇,仿佛身体无从适从、精神苦闷惶恐、灵魂极度悲观,既有迷茫怅惘,也有内心不甘和痛苦挣扎。

  作家用热带水果贵妃芒作为小说的题目,尤其在芒果前加一个“贵妃”,就是在隐喻新生代九零后的青春鲜活,芳香四溢。以鲜活芳香的美女牙医与老之将至的中年知识分子内心的各种疼痛、悲观、无奈、平庸形成鲜明对比,揭示出青春的鲜活与老境的尴尬。这类找不到归属、找不到位置,年过半百又不到退休年龄的知识分子以及提前退养群体的生存状态处在非常尴尬的境地,貌似已然被生活边缘化。这大概是作家隐藏在作品中的思考之一。

  小说通过主人公章守石牙疼让妻子萧谨陪伴到医院治疗,巧遇美女牙医开始,埋下中年人身体的危机。章守石与他妻子萧谨都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幸运上过大学的知识分子,一个是作家,一个是教师。由于他们生长在特殊年代,受过饥饿、经历过文革,因此从作家给他们的取名就能让我们读到那个特殊时代的种种印记。他们遵章守纪、小心谨慎老实做人,认真努力工作。特别是章守石妻子萧谨,在家是贤妻良母,既要照顾丈夫的生活,包揽全部家务,又要在学校当好教师,每天生活如打仗般紧张,又如陀螺般不停在汉口、武昌的学校与家庭之间奔忙。虽然快要退休了,但还是恪守着职业道德,不仅上好自己高三班的课,还要帮带孕妇老师高一班的课,以至在陪丈夫医院看牙排队的空档也在争分夺秒的备课。她是在为培养下一代站好最后一班岗,在燃烧自己最后的蜡烛照亮别人,是值得尊重和同情的知识女性,能让读者读到普通人生活虽然艰辛,但也向往美好的深层意蕴。

  丈夫章守石,是怀才不遇,心高气傲、云心鹤眼、灵魂疼痛知识分子代表。在以男人打拼为主的社会,他们的社会地位是强势的,经济地位也高于女性。有较强的权力欲,控制欲。章守石一度也有很多荣耀的光环,作家、编剧等,在社会上很有地位,在家很有权威,是一家之主。但由于体制改革,他被赋闲在家,没事干了,相对经济收入也少了。这对于一生站在生活前沿为家庭遮风挡雨的男人是多大打击,他们很多人接受不了命运过早让他们退出社会舞台的现实。章守石面对生存危机,陷入生活尴尬境地。没有了成就感、权威感,没有了用武之地,他窝在心里的火只能在妻子、儿子身上发泄。每每不顺了,就对妻子怒吼,“滚”。其实在一怒之后,隐藏在他内心深处的,是极度的自悲和无奈。他终日郁郁寡欢,苦闷、焦虑,找不到归属感、成就感。日子过得平淡、平庸,了无生机活力。当他巧遇美女牙医治疗时,久藏内心的生机活力一下被激活了,当美女牙医丰满的胸部抵住他的头认真给他做根管治疗时,美女青春活力如贵妃芒果的鲜香气息点燃了他久已沉睡的激情,他太想得到一些新鲜活力;太需要一些爱的刺激了。于是非常疼痛的牙病成了他亢奋的一件美事。牙疼让他有了接触美女的机会。回家后,盘算如何与美女进一步交往。美女的青春活力令他神魂颠倒,心旌摇荡。第二天一早对着急切上班的妻子大喊“我想要”。妻子如往常仍没满足他。他的言行看似好色、花心。笔者认为作者写出了中年夫妻因生理机能的衰老,性生活的无奈及灵魂深处的情感尴尬。人们说夫妻感情恩在前、爱在后,长久的夫妻就成了亲人,夫妻恩情早已超过了 “爱情” 的分量,这样的恩情才是真正的爱。即便二次离婚的女作家说章守石夫妻已经名不符实,但这样的婚姻也会让章守石感到安定,他在生活上完全依赖妻子。他明白妻子是丈夫生命中最后一个观众,丈夫是妻子人生中最后一张存折。妻子理解丈夫赋闲在家的逼屈、苦闷,在生活上处处关心他,让着他,体谅他,尽管他们时常斗气、拌嘴,但他们谁也离不开谁的传统婚姻是稳定的。这是九零后美女牙医不能理解的婚姻观。

  美女牙医和博士生儿子青春勃发,不可能理解章守石的疼痛,章守石牙疼的表像深处,是心灵的疼痛和不甘平庸的挣扎,他对妻子说“绝大多数人的人生都是平庸平凡的,尤其是当你明确感觉到你其实生活在平庸氛围里面,内心还要苦苦挣扎,还要用修行之类以说服自己,这终究还是一种自我欺骗。”他想尽方法想让自己逃离平庸,练书法,为写出杰出长篇积累素材。但一潭死水的平庸生活也在啃食他的身体和内心。面对强壮的儿子,他感到了青春的压力,儿子连喝水声、屙尿声都是那样掷地有声,那样具有青春的活力,青春的气息威逼着他,渐渐步入老境的尴尬让他内心惶恐,为了不被儿子青春的力量压倒,他只能端起父亲的架子,在儿子面前显摆,教训儿子还不婚恋,迫使儿子反感。逃回学校。遇见美女牙医,他孤寂的内心就注入一朵奇葩,他要抓住这鲜活的气息,淡化平庸的暮气。在治牙病的过程中,在送美女回乡的车内,他不停制造雅致的氛围,希冀多了解年轻人的情感、思想,但毕竟青春美女与他“老伯”的思想情感不在一个频道,美女没有深入交流的兴趣,就连章守石想将博士生儿子介绍给她,美女也不感兴趣。或许美女刚经历了失恋,正在痛苦中;或许美女还在为先工作还是继续深造决策纠结;或许她经济出现问题,总之章守石将美女送到地方,他也没走进美女的内心,没法感知美女的情感,沧然若失地在她挥泪背影告别中尴尬返回。

  通篇小说,让读者体味了中年知识分子以及退养退休群体面临的各种生存危机和步入老境的生活尴尬,看到了这类群体中的代表章守石不甘平庸、平凡、不甘沉沦的痛苦挣扎。马竹是一位对凡俗生活洞悉力极强的著名作家,他的许多名作都表现出他对生活有着深厚的仁爱之心和悲悯情怀,他关心普通人生活的疾苦,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环境和喜怒哀怨,擅长叙写小人物,写普通人的生活、家庭。平民百姓琐碎的日常和生老病死,经过他细致地观察,巧妙构思,艺术性叙事再现,都会让人的内心得到纯净的洗礼,灵魂受到真善美的升华。

  人的一生大多都是平凡平庸的,都要经历青春到老的人生历程,但老并不可怕,老也有老的骄傲。鲜香甜美贵妃芒的香气也可在老境中弥漫,在中老年的灵魂中芳香四溢。这是作家马竹新作《贵妃芒》带给我们意味深长的思考。

不堪细嚼的庸常悲苦

——读马竹的中篇小说《贵妃芒》

梁淑艳

  著名作家马竹的中篇小说《贵妃芒》(发表于《长江丛刊》2017年第12期),是一部反映城市文化人生活难堪于庸常与心境悲苦的作品。作者敏感的笔触不是把城市知识分子生存状态下困苦与艰难往沉重里推入,而是以举重若轻的语调,有着米兰·昆德拉似的叙事主旨设置,亦即生活原本充满玩笑。这部作品,我们依然可以阅读到,作者奉守着他的密度意识写作观念,成功结构了都市情感小说《贵妃芒》。

  贵妃芒是芒果的一种,作者借用这种“贵气”和“香气”的含义,让读者通过眼耳鼻舌身意的多方位感觉,进入叙事文本,同时又是一条叙事隐线,如同血液,维系小说命脉。城市里知识分子形象的章守石是第一叙述者,以生动细致的场景再现式描述还原当代知识分子疲惫的生活形态。在平庸的生活中,触及城市里错综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悲凉疾苦的心态。作者在《贵妃芒》中驾轻就熟使用了他的密度意识叙事进行故事展开,在不到四十八小时的时间密度中,囊括了现实生活里一个时期的人生样态。极简的几个场景却密织了无限纷繁的人生意味。我们可以读到,作品的叙事空间简单到只有几处,即医院牙科、家里和开往乡下的车内。作者通过这几个逼仄的空间,衍义了生活的无比复杂和困苦。当灵魂的疼痛与现代物质需求发展产生冲撞时,有些灵魂势必变得越来越平庸。作者的笔端敏锐地伸向异质于人性生长的根本病灶,贵妃芒的气息既是折射出一个步入中年男人庸常悲苦的境遇与凄凉日子的积累,貌似也是医治灵魂悲苦惟一可选的良药。

  《贵妃芒》是从几个要好的文化人的酒桌上讲段子说酒话开始叙述。塑造了单位体制制度下,赋闲在家的章守石靠写作为生,进入叙事视野,却在文人身份失去平衡,于是自以为人生显得悲凉与凄苦,以致深感自己早已陷入生活的泥沼,内心也就过度依赖妻子。一次牙疼经历,看似司空见惯的生活锁事,竟然巧妙的奠定了写作基调,人物形象的树立和内心变化的揣测,作者对之拿捏得细致入微。带着离掉第二次婚姻的女作者和一位文学论坛人物恰到好处的提问,实则也是作者扪心自问的过程,铺陈现实婚姻生活中存在的种种,即使处于稀疏形态,也一样在深处涌动出密度。平凡的婚姻如同一张织满平庸的网,而这网包罗每天不可逃离的面对柴米油盐,儿女情长,夫妻情感亦然。

  章守石要求妻子请假陪同去牙科,治疗过程中与接诊的牙医美女姚颜相识,通过谈病情,谈生活感悟等等,建立起两人间的交流关系。后来以朋友之名送牙医美女回故乡。作者通过对生命里两个女人做一个别有用心的精妙对比,妻子代表的是传统文化的价值观,牙医代表了新生代的生活和价值观,从侧面表达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姿态,在深层次中其实有种一致性,作者通过小说结尾的微信有不言自明的表达。庸常生活状态下,作者刻意着墨家庭生活中的恶语相加冷寂了夫妻和家庭生活的悲哀和空虚,未必不是受挤压后灵魂的反抗和伸张,再加上外界新鲜气息的猛烈冲击,婚姻这把出鞘的双刃剑直抵人性本源,小牛试刀般检测了章守石对新生事物的免疫能力。也体现了作者冷峻犀利的文学艺术的审视与研判。其实姚颜的远走,并没有逃离章守石的视野,从海南寄来的芒果,和微信里发来的消息:“芒果没熟不能享用,芒果熟透容易霉变,这都是没法吃的,不然会中毒出事。”作者在结构小说的启示和隐喻中,表述某些表象之下,有更深层的内里。一如这个90后美女牙医的冷静和理智。

  但凡熟悉作者创作历程的人都知道,其作品多以丰繁密集的思维纹理,丝丝入扣的叙事见长。他们的遭遇与处境终究无法逃脱现实,作者以悲悯为怀真切观照每一个灵魂。如果说细致白描意象如同血液可以增强小说的可读性,那么密度意识里所集结的叙事艺术就像串连在这些意象中的筋骨,共同构筑小说表达的骨血和灵魂。从他以前那些获奖的中篇小说中不难发现,无论是《竹枝词》里的编剧童济,还是《父亲不哭》里的从事广播电视事业的季冬,以及后来作者陆续发表的中篇《南水北往》背井离乡的文化编辑韩艳玲,再到《巢林一枝》和最近发表的《贵妃芒》,他们有着如出一辙的贴上文化人的身份的标签。他们隐藏着生活在庸常世俗里,在主人公内心世界里悲凉与痛苦的挣扎,不甘庸常的心使他们灵魂脆弱的无法触及。

  纵观通篇小说,不难发现,人在不同的现实生活遭遇中,趋向于随众而安的平稳和庸常。下意识提及城市文化人,尤为重要,个人的自省和自察,作为自身无可撇开的社会属性,也是人之为人,人之于生活应当保有的自性。作者以观行照度之心,无上正等正觉向醒着尚未觉悟或着沉睡的人们,传递正信正念……

  芒果其香若隐若现,委婉的表达了不可触及的庸常与悲苦,可见作者选择意象的唯美意识的艺术性和语言之外的思辩性,提供了无限的想像空间。主人公的牙疼其实只是庸常生活的一个疼痛,作者借用芒果的贵气和香艳观照人性光辉下,笔端文字之躯以及生活之庸常,映射来自灵魂深处的痛点。芒果好吃,但却五味杂陈,一但细嚼,不悲即苦。

小说作者简介

马竹,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全委委员、武汉作家协会全委、湖北广播电视台专业编剧。1985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从事影视编剧、文学创作和艺术研究。发表小说、诗歌、散文、文论、影视剧本等作品近六百万字。主要代表作有中篇小说《红尘三米》《荷花赋》《芦苇花》《竹枝词》《父亲不哭》《戒指印》《南水北往》《巢林一枝》《贵妃芒》等,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小说月报》《北京文学》等刊物转载,入选多种出版物。影视代表作有《山那边是高坪》、《汈汊湖风暴》、《大汉口家族》、《红土情》等,在中央电视台等全国各地电视台播映。小说作品多次进入中国中篇小说排行榜并曾荣获长江文艺优秀小说奖、芳草文学奖、第四届湖北文学奖、第七届屈原文艺奖等奖项。有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马竹作品精选》。

评论作者简介

郭艳,湖北仙桃市人,网名天水碧。爱好阅读,在《武汉作家》丶《长江丛刊》丶《十堰文学》、《汉水文苑》等杂志及报刊发表评论、散文、诗歌等文章。

刘阳莉:笔名幽谷兰畹。成都企业髙管。作品散见于巜十堰作家》、巜清江》、《中国乡土文学》、巜鄱阳湖文学》、巜江州风》、巜柴桑人》、巜台湾好报》、巜中华日报》、巜大沽河文学》、巜燕山诗文》等文学报刊及网络文学杂志。

梁淑艳,笔名:风雨彩虹,欣雨。现居河北遵化。系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遵化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作品散见于《河北新农民建设》《长江丛刊》《十堰作家》《东湖印象丛书》《知音汇》《漱玉》《承德诗词》《遵化周报》等。发表作品百余篇。获得首届河北省群众艺术馆《大众文艺》征文诗词类三等奖。以及各类文学奖项。

1、投稿邮箱:yanshanshiwen@163.com。

2、来稿请用word格式排版,并附上作者姓名、个人简介、生活照一张及个人微信号一并打包发送到投稿邮箱。

3、稿件须是网络原创首发作品,文责自负。

4、投稿后一周内未收到回复即另行投往他处。

5、读者赞赏的一半为作者稿费,稿费每月发放一次。

顾问:韩布晖  张连福  范丽丽  张国印  希国栋  周祝国  刘新民  张全江

总编辑:纪惊雷

常务副总编辑:曹雪艳

小说、儿童文学主编:代文静 散文、报告文学主编:小愚  玉庭小筑

诗歌主编:王翠红 张瑞华

诗词主编:田玉竹   

动态主编:梁淑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