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 数九寒天挖坑泥

 燕山诗文 2021-03-30

全文共 2428字         阅读全文需7分钟

作者:张国印

编辑:杨晓健

  坑泥是坑塘里的於泥,挖坑泥是用坑泥做肥料。粪土,粪土,久粪成土。久土则也能成粪。而街边村路的尘土被雨水冲流进坑塘又沉积长久的坑泥则是上好的肥料了,视粪如宝的村人哪能放过,于是就有了一种劳动——挖坑泥。

  我村西头有个大坑塘,南北长二百多米,东西宽三十米左右,近十亩的水面,雨季里汇聚了多半庄的雨水。塘水满满,一片滉瀁,照的天地间顿生活力,也是大人孩子洗澡纳凉的好去处。那时谁家盖房便先把木头木板放在水里浸泡,一个夏季过后再捞上来,木头会坚硬结实,做柁檩子椽子及门窗虫子不咬不蠹,房子也会长久永固。

  于是,那水中的木头便成了我们孩子戏水的宝贝,或在上面自由浮动或干脆仰在宽木上像睡在炕上样地悠闲或几人围木激水打仗,那景致真真如童话般意境——阳光下,水面饱满,一派天水风光,一大群赤裸的孩童喜戏玩耍——现在想来,仍是神仙般感觉。

  到了冬天,凛冽潇瑟,冰雪封地,自然也冻结了坑塘,那个夏日里一派蓬勃的坑塘像变成了一块不规则的长条玉石亮晶晶地卧在村西,耀眼圣洁,华贵美丽,净处,凿一块儿冰含嘴里凉凉甜甜,解喝润肠。同时坑塘又转身成了打出溜滑的所在——仍是个好去处。

  这时,队长组织社员挖坑泥了。挖坑泥是个简单又繁累的工程。首先是抽水,几台水泵均排置于坑沿儿,管头放在冰面凿开的窟隆内,柴油机为动力,机器一响,水泵转动,几个出水管便喷射出水头儿,水顺着修好的沟渠穿街过道奔村南河去了……

  坑大水多,需几天几夜才抽干,这时,几声“嘭嘭”的声音响起且传出很远很远,厚厚的冰层塌了,落底了。接下来是破冰除冰,用尖镐将冰刨成小块,搬到岸边,于是十亩坑面就露出几个工作面,下面是黑油油的於泥——坑泥。十几名劳力持铁铣从坑沿一字上下排开到坑底,最下面的人挖一铣泥倒给上面的人,依次进行,拾级而上,最上面的人将泥滩摆在坑沿儿路边,单摆独放,免得冻成一坨,不便起运。一半天的功夫,那泥便排排行行,撒的满地都是。

  挖泥的场面好看且振奋人心的——冬日,晨霞金光里或午后暖阳中亦或落日余辉之下,上下一行人低头躬身接泥,起身挥铣送泥,循环往复,动作娴熟一致,望过去,画面感极强,有厚朴有灵动似白描似剪影,有静有动,动的洒脱,静的从容,动静相宜,优美协调,韵律深含。而坑塘内往往是多个生产队众多劳力挖泥,那时,场面便更热闹,试想一下,十几组上百人处于一隅,频频重复一个协调一致的动作,此起彼伏,是何等的壮阔呀,两只手,一铣泥在一个节拍中由下而上传送,那场面不就是几十年前的“千手观音”舞蹈吗?常说劳动者最美,但更别忘了劳动者创造的劳动场面——那是美丽到可以动人的!

  第二天清晨,用镐刨起冻成块的坑泥,装上骡马或牛车运往田间,或撒于麦田,或撒于白地旷野,来年春天会故自溶化成了名符其实的肥料。

  挖坑泥最难最累的是最下边那个人,也往往是队里最棒的男劳力,且需一个半个时辰换次班。在寒冷中,穿着水鞋,站在泥水中一锨锨挖满泥,在转身传给上面的人。脚下冰凉,嘴里冒着热气,卖出的力气,又催人出了身汗,稍停歇便会前心后背透凉寒。生产队有大有小,队大男劳力多换班方便些,你一会他一会,游刃有余,出泥也快,效率高。可队小人少的就为难了,换来换去无非是张三李四,或是李四张三。下边不得力,上边受影响,半天出不了多少泥,队长急着没办法,社员瞪眼干着急!这时有人站出来了——是女社员二梅。二梅说不能总使唤男的,妇女能顶半边天,这是毛主席说的,咱咋就不能?众人劝不住,她脱布鞋换水鞋,几个急步到了坑下,换上了男丁劳力,便一铣铣地挖起了坑泥。二梅风风火火,小子性格,敢说敢干,关键时候顶了男人岗位,于是,劳动效率提高了,坑泥越挖越多。冷寒中,刺骨的泥水下二梅紧张忙碌的身影招来众人赞许的目光。自此,挖坑泥最下边的位置便多起了女孩子的身影!其实,不足为奇,那个时代,各行业中都有了妇女的一席之地,有女将军,女科学家,女飞行员,女拖拉机手。而令村人赞叹的是二梅的勇敢勇为甚至勇于牺牲的精神——二梅婚后终身未育,是着凉受寒所致,还是另有它因,不得而知。但过来人宁原相信前者,以肯定那段不平常岁月以及二梅平凡亦伟大的奋斗精神和人生经历。

  其实,挖坑泥只是一种劳动,过去农村的繁累非次一种,二梅是那个时期的劳动模范,优秀代表,更是生产队广大劳动者其中的一员。

  坑泥不可每年都挖,那个清贫年代,街土垃圾也不是很多,於积到坑塘的自然就少。五年八年挖一次而已。挖坑泥还有个好处——清於,保持坑塘的最大容积,以绝夏季雨水过多而生洪涝之灾……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控坑泥的情景已过去几十年。

  几天前,老家传来消息,村西头的大坑塘己经填平了,规划成街道房舍,闻之,我不禁神思恍惚,又想起它几十年前的模样,想起它夏日的饱满丰盈,想起它冬日的晶莹凝练,也想起了父老乡亲挖坑泥时的壮观与艰辛,还有二梅长辈们绚丽激情的青春岁月,那是我儿时的天堂乐园,更是社员们浑洒生命热情的所在……眼里潮湿,继而泪水涟涟,像参加了一个时代的葬礼……

——本文节选自长篇非虚构文学《国印乡痕》

 作 者 简 介 

张国印,河北省遵化市人。幼始喜欢读书,继而迷恋文学。读书、写作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级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五十多万字。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唐山市作家协会会员,遵化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文集《时光·岁月·记忆》。

稿

1、投稿邮箱:yanshanshiwen@163.com

2、来稿请用word格式排版,并附上作者姓名、个人简介、生活照一张及个人微信号一并打包发送到投稿邮箱。

3、稿件须是网络原创首发作品,文责自负。

4、投稿后一周内未收到回复即另行投往他处。

5、读者赞赏的一半为作者稿费,稿费每月发放一次。

顾问:韩布晖  张连福  范丽丽  

          张国印  希国栋  周祝国 

          刘新民  张全江

总编辑:纪惊雷

常务副总编辑:曹雪艳

小说、儿童文学主编:代文静   

散文、报告文学主编:杨晓健  徐小东

诗歌主编:王翠红

诗词主编:田玉竹 

评论主编:梁淑艳  

动态主编:陆丹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