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姓氏争端定村名

 燕山诗文 2021-03-30

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扒齿港镇绳各庄村,是个2000多口人的大村,村里有“成”“ 金”两大姓氏。人们都知道这里是著名评剧创始人成兆才先生的故乡,但对于村名的来源,却知之甚少。通过调查和了解,我们方清楚了它的来历。

两易村名冲突不断

据《滦南县地名志》载,在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秋天,从山西山后陆州,往河北滦州一带过来一批移民。其中有成姓、金姓表兄弟两家人,落户到滦州即现今滦州市西南30公里的一个沙荒地带。这里虽然土质瘠薄,但地广人稀,有许多可供开垦耕种的土地,并且不远处有一条常年流淌的青龙河,可供饮水和浇地。于是,两家人就在这里盖房垒灶,和谐相处生活下来。由于成姓人为兄,金姓人是弟,经协商,把村名定为“成家庄”。

斗转星移,光阴迅即,成家庄的表兄弟两家,在这里一晃就住了百十多年,人员逐渐增多,村庄越来越大,成、金两姓的亲情关系也逐渐疏远起来。尤其是经济上的发展不均衡,两姓之间常常因为一些琐事争论不休摩擦不断。特别是在村庄的名称上,两姓民众更是经常发生冲突。

随着金姓的富户增多,他们认为,以“成”姓为主的“成家庄”,已叫了好长时间,这不公平,应该换一下以“金”姓为主的了。于是,没经“成”姓族人同意,就将村名改为“金家庄”。金姓人这样一改,成姓人非常不满意。怎奈人家有财有势,这边成姓各家各户贫困势弱,根本无法抗衡,最后只得暗气暗憋,不予争端了。

常言道,穷不扎根,富不常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又过了100多年,金姓族人几经变迁,经济状况逐渐衰退下来。而成姓的族人经过几代人的发奋努力艰苦创业,在经济上大有起色,势力上随之也占了上风。于是,他们想到了原来金姓人没经双方商量就改村名的过节,这次成姓人也来了个依样画葫芦,没和他们商量,又把村名改了过来,重叫“成家庄”。

一个村庄名字,几经折腾,两姓家族冲突不断,大打出手之事时有发生,直弄得村内人心惶惶,生活和生产受到严重损失。

重新命名和睦相处

到了清朝末年,这个村庄屡屡摩擦不断的情况,被当时一个叫作“联庄会”的群众团体所得知,为了解除这个长期困扰村民的问题,他们派员前来调查走访,很快了解到村里不安定的因素,多是因为争夺、改变村庄名字所致。用什么方法让这个村庄团结起来呢?联庄会长为此事绞尽脑汁,昼思夜想地寻求一个妥善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天,联庄会长走到村子旁边,发现有几个人在一个场地制作青麻绳子。只见两边的人分头站在支好的木架子旁边,上面挂好几条青麻,然后人们一起朝着一个方向用劲搅动,到了一定程度时,几股青麻往一起一拧,一条又长又结实的合股麻绳就形成了。

看到这里,会长深受启发,一个“成”“金”两姓都不伤害,又有利于和谐相处的村名涌上了这个会长的心头:就叫“绳各庄”!当即,他把全村人召集在一起,分析了村内人们长期闹不团结的原因,就是因为屡屡改换村子名称所致。现在他想到了一个新的名字,叫它“绳各庄”,意在大家像绳子一样,时时处处心向一块想,事往一块办,村子很快就会发达起来。这个建议,向全体村民一公布,立刻得到成、金两姓族人的赞同。人们欢呼雀跃,有了这样一个好村名,日后再也不用担心相互吵闹、打斗了。

事情果真如此,在以后的日子里,两姓族人和睦相处,往来密切,日子红红火火。时至如今已是一百多年,仍是沿用这个名字。“家和万事兴”,村子何尝不是如此?难怪在后来的日子里,绳各庄诞生了驰名全国的评剧创始人成兆才。

“绳”,是团结的象征,是心心相印,劲往一块使的标志。如果两姓家族乃至更多的家庭和民族,都像绳子这样,目标统一,携手前进,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必是一派繁荣昌盛、幸福安康的景象。

作者简介

张浩洪 ,供职于河北省滦南县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中国通俗文化研究会会员、河北作协会员。退休后,现在返聘于滦南县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协助工作。公费出版长篇历史小说《曹操》、长篇历史小说《套路》、长篇历史读物《曾国藩的智慧微博》、自费出版个人文集《文海弄潮》,与人合著长篇知识读物《文海遴贝》、《滦河流域历代名人》。并在国内外的人民日报、中国老年报、燕赵都市报、山西日报、中华日报、唐山劳动日报、老人世界、中国老年报多家报刊杂志发表各类作品。

征稿启示

1、投稿邮箱:yanshanshiwen@163.com

2、来稿请用word格式排版,并附上作者姓名、个人简介、生活照一张及个人微信号一并打包发送到投稿邮箱。

3、稿件须是网络原创首发作品,文责自负。

4、投稿后一周内未收到回复即另行投往他处。

5、读者赞赏的一半为作者稿费,稿费每月发放一次。

顾问:韩布晖  张连福  范丽丽  周祝国 张国印  希国栋  刘新民  张全江

总编辑:纪惊雷

常务副总编辑:曹雪艳

小说、儿童文学主编:代文静   

散文、报告文学主编:杨晓健

诗歌主编:王翠红 刘艳琴

诗词主编:田玉竹 

评论、动态主编:梁淑艳

燕山诗文

遵化文学爱好者的精神家园

置顶公众号,每日第一时间阅读

长按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