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崔俊田 / 散文 / 柿子饼 螺丝转 缝纫裤

 燕山诗文 2021-03-30
在我的印象里,我第一次吃到柿子饼是在1958年的冬天。那些年,奶奶在我家养病,老姑姑来看望奶奶时,常常会给老人家带些小食品,其中有一样就是美味的柿子饼。


柿子饼个儿不太大,圆圆的、扁扁的、软乎乎的,有的上面还有一层雪白的糖霜,看上去不是很漂亮,但咬上一口,感觉如蜜糖一样甜美,而且有一点枣泥味道。这样的美味庄户人一般是舍不得自己独享的,只有走亲访友才带上一点,让老人和嘴馋的小孩子们一饱口福。
平时,我很难吃到柿子饼,只有叔叔、姑姑、舅舅、舅妈等长辈们来家里,带来这美味礼物时,我这个小字辈才有望沾光吃上一两块。而在我盼到这个机会时,慈爱的妈妈却总是往外赶我:“老三,到外边玩去啊。”我知道她老人家是想把可口的美味尽可能多地留给奶奶。“妈妈,我刚从外边玩回来,……”我看着妈妈的眼睛,拖长声音和妈妈说,到外边玩去我是一百个不情愿。“可别忒没眼力见儿,竟给我丢人啊。”妈妈皱着眉头,趴在我耳跟上压低嗓音说,老人家生怕让客人听到。
“乖三儿,到奶奶这儿来啊,快吃个柿子饼。”心慈如佛的奶奶忒关心我。“妈,你老人家可别这样惯着这孩子,越惯会越没样喽。”妈妈对奶奶这样说,是怕我管不住馋嘴巴,把亲朋孝敬奶奶的礼品都给吃喽,奶奶自己反而吃不到多少。
奶奶已经在我家已经住了一年多了。在寒冷的冬天里,妈妈为了不让奶奶受冻,特意把奶奶安排在炕头,并把炕头烧得热乎乎的,吃的上也绝不忍心亏了奶奶。
“老孙子懂事呢,也忒爱干净,但天天都是老孙子抢着给我倒尿罐呢,这说不定是我哪辈子积了德,忒难得呢,奶奶就是喜欢这懂事的孩子。”奶奶常这样夸奖我,这让我很高兴地为老人家尽力。
“当孙子的孝敬奶奶,这是理所应当的,不用老表扬他,表扬多了这孩子会翘尾巴的。”妈妈和奶奶分辨道。奶奶拿了一个柿子饼塞到我的手上:“乖三儿,你尝尝忒甜呢。”


吃着奶奶给我的柿子饼,我感到分外香甜,奶奶说:心疼孙子呢,孙子吃了比我自己吃了还高兴啊。
1958年,我是第一次吃柿子饼,现在人们却很少吃了。在退休的前几年,我们单位办公室的屋后有十多棵高大的柿子树,由于管理得法,水肥充足产,每年秋天都硕果累累,我和同事们要花费半天的时间,细心地采下好几十箱的大柿子,可是人们谁也不愿意多要,因为柿子不能多吃,与苹果、梨、核桃相比,它又很不好储存,时间一长很容易烂掉的,除非将它冻在冰箱里才成。如有耐心的话,你也可将新摘下来的柿子削了皮,制作柿饼,但那是很费功夫的,赶上连阴天还是会烂掉。人们还说吃了柿子饼后,如喝生水的话容易得胃、肾结石,更不能多吃了。而今,随着时代进步,城乡脱贫致富的老百姓生活条件好了,物质生活水平在直线上升,都在意气风发地冲刺全面小康社会,一代代的年青人就像泡在蜜罐里了一样,时间长了,冰激淋、果汁、拿铁咖啡、肯德鸡都司空见惯了,谁还那么渴望吃柿子饼呢?
那些年里,我家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很贫乏。慈爱的舅舅们也经常到我家来,主要是帮我们种地、收秋,给我们送粮送菜,在人力、物力上尽最大努力地帮衬我们度难关。二舅舅路过大寨村时都忘不了买几个美味且松软的螺丝转烧饼给外甥们吃,螺丝转烧饼就是在擀面皮时抹上点油酥卷好,再连转几个圈盘在一起,就成了螺丝的形状,然后再轻轻地擀上几下,紧接着放在烤炉内烘烤,有十来分钟的功夫就香喷喷的了。这烧饼多是油盐的,发面的,外酥里软,放到嘴里香脆可口。对于生活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人来讲,在劳累饥饿的时候,能吃上个螺丝转烧饼那可以说是一种难得的美味享受。


和小伙伴们一样,我也时时盼望着家里来客人,因为好客的母亲总喜欢把我们平时舍不得吃的美味用来招待客人,我们这些小孩子也可以沾光一饱口福。客人主要是舅舅、姑姑、表兄等厚道人,他们来不爱买别的,就爱买螺丝转烧饼,一个是好吃,一个是价钱比较便宜,也就是二两粮票,八九分钱一个。在我们这样劳力少、人口多的贫困家庭一般是舍不得买的,除非亲戚来我家,给我们带些来,我们才能沾沾光。
捧着散发着麦香的螺丝转烧饼,吃在嘴里时,我们不敢轻易地咽下去,吃一口往往要慢慢地品尝好几分钟,想来都是一种满满的幸福回味。
是这些珍贵的食品,我们至今难以忘怀,忘不了那些物,忘不了那些人,更忘不了我们那些苦中带笑的童年如梦时光。
乡间艰苦的岁月过得很快,一晃我就已是十五岁的初中生了,也知道爱美了。那一年,和我们走得最近的二姑姑又来住妈家了,因为奶奶在我家,其实姑姑也就是住在我们家,吃住不愁,想住多长时间都行。人情势力的缘故,关系较远的亲戚一般都装不知道这事,即使知道了也难以有几个人照面。母亲常说:穷不帮穷谁照应,两根苦瓜一根藤。因为二姑家和我家一样,家境都说不上富裕,两家人的心是相通的,说话自然也格外亲切。
那次,二姑的到来真让我喜出望外,因为她给我们带来许多好东西,其中就有我表兄穿过的一条旧裤子,裤子都已是蓝中泛白,裤腿上还有一块深蓝色的补丁。裤子是用缝纫机扎的,这让我相当眼热。我冬天穿的是没有裤缝的黑棉裤,有这像样的裤子套在外面,自是增添了几分人才,而裤子如果脏了的话,礼拜日脱下来洗一洗,周一又穿上了,那让人多干净爽利啊。我可是鸟枪换炮了。
“二姑,谢谢您,难得你老人家惦着我呢。”我向二姑表示由衷的谢意。
“这也算不是什么好东西,好的二姑没有呢,就这么点心意,只要侄子你不嫌弃就蛮好了。”二姑客气地说。
 “嫌弃什么呢?缝纫机扎的,样子又好看,我这下就有替换的衣服了,心里甭提多高兴了。”我拉着二姑的手,不知怎么感谢二姑才好。
我对妈妈说:“今儿个咱们也做点好吃的,谢谢我二姑吧。”
妈妈说:“我到你老婶子那儿看看她家还有咸肉没有,弄个细粉炒肉,贴棒子面饽饽。你看怎样?”
“总而言之,做最好的就可以。”我赞赏妈妈。有了细粉炒肉,也就不错了,要是能吃上一顿大米干饭就更好了,大米,上哪儿找去呀。
我喜欢二姑,她老人家的心眼忒好,到她们庄里看电影时,她总是亲自从瓦房上捅下一些精致的白薯干给我吃,更不会让我空着手回来,那种亲热劲儿真难以言表。
我在1958年就吃上了柿子饼,这在我们村还是超前的;而在1960年就吃过螺丝转,又提高了一步;1964年就穿上缝纫机扎的衣服,标准又好看。回想起来,我很知足啊,我有这么好的亲戚,时时地真心爱护我,宠爱着我,让我感到了生活的幸福,我的童年多的是没有遗憾的快乐。
人常说:穷居闹事无人问,富在深山又远亲。我家住在贫穷的农村,一样也有人走动,也有人关心,这不是我的幸运吗?在落后的乡村,我们在和贫穷作着不屈不挠的抗争,和我们来往的穷亲戚们大都是挺有人情味的厚道人,穷字连着筋,穷穷相助,温暖人心呢。
柿子饼,螺丝转,旧裤子,虽然都是看顾似不值钱的东西,但我却将它们看得如金子一样珍贵,因为它们来自亲人温暖的手中,寄托了人世间浓浓的真情,这真情驱散了我童年时代物质贫乏和世态炎凉。雪中送炭三冬暖,这暖在当时,暖在现在,永远暖在我的心中,并将永远激励着我努力提高道德和才能,不断以知足感恩的心态回报这爱意涌动的温馨世界。
 

作者简介:崔俊田,1949年出生,退休老干部,唐山、遵化作协会员,有多篇散文、诗歌在《唐山晚报》《老人世界》《四季风》《畿东文化与艺术》等刊物上发表。

     

                

  

  

   

   

   

 

:徐小东





稿 

1稿yanshanshiwen@163.com
2稿word稿稿++
3稿
4稿
5稿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