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涨知识了!看看清代帝王的各种堂名款瓷器

 Bao5685 2021-03-31

堂名、斋名一般是文人士大夫的居室之名,这种风气在清代尤为盛行。

据《清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一书记载,当时有据可查的斋名、室名就有数千个。

清代帝王也常将自己居住的地方冠以书斋、堂名、以明其志、抒其怀。

这种堂名、斋名之风在瓷器上也有所表现。

清人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说:“瓷款之堂名、斋名者,大抵皆用楷书,制品之人有四类,一为帝王,一为亲贵,一为名士而达官者,一为雅匠良工也。”

关于清代帝王的堂名款瓷器,《饮流斋说瓷》一书有少量论述,其曰:“乾隆有彩华、彩秀二堂,皆内府物也,雍正为东园、文石山房;雍乾间为红荔山房;乾隆为友棠咨砚书屋、瑶华道人;道光为十砚斋。

据不完全统计,属于堂名款一类的瓷器有250多种,目前能够确切查有出处的帝王堂名款瓷器有以下几种:

“中和堂”款

中和堂为圆明园内建筑,康熙皇帝曾在此居住,传世品中书“中和堂”款器物,主要为青花釉里红器,有盘、碗、碟、盆等,纹饰多为山水人物图。

“中和堂”款中又有“康熙辛亥中和堂制”(康熙十年,公元1672年)、康熙壬子中和堂制”(康熙十一年,公元1673年)、“康熙癸丑中和堂制”(康熙十二年,公元1674年)、“中和堂制”等不同款识,分别代表不同时期中和堂款瓷器。

图片

图片

图片

“朗唫阁”瓷器:

“朗吟阁”为雍正皇帝登基前为雍亲王时在圆明园中的居所,“唫”跟诗的吟是通假字,“ 朗吟阁”又称“朗唫阁”。

瓷器上书“朗唫阁制”器物有斗彩杯、斗彩碗、白釉花浇、天蓝釉僧帽壶、蓝釉盘、蓝釉碗、白釉碗、匜等。

这种款识瓷器比'大清雍正年制’款更重要,因为那是雍正个人使用的东西。

图片

图片

“懋勤殿”款

懋勤殿”位于乾清宫西庑,取“懋学勤政”之义,为皇室贮藏图书史籍之地。康熙作皇子时曾在“懋勤殿”内读书。

此外,“懋勤殿”还是皇帝御殿亲阅档册,亲自勾决之处,内阁大学士及刑部官员皆面承谕旨于“懋勤殿”。

图片

图片

“朗润”款

“朗润”为福建宫花园内延春阁内一室,门上额曰:“朗润”,建于乾隆七年(1742年)为福建宫花园内佳景之一。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乾隆皇帝曾在此陪皇太后观灯。

1923年建福宫花园毁于大火。

故宫博物院藏一件乾隆粉彩霁兰描金花卉诗句大瓶,瓶体六面开光,三面绘时令花卉,三面题御制诗,诗句后落“乾隆”、“宸翰”、“惟精”、“唯一”、“比德”、“朗润”等篆书红印。

图片

“乐善堂”款

“乐善堂”在重华宫内崇敬殿,殿内悬雍正皇帝御笔书“乐善堂”匾。

“乐善堂”与“古香斋”一样,同为乾隆皇帝为皇子时成婚时所居之处,乾隆皇帝曾将自己作皇子时所作诗文集成《乐善堂全集》刊印。

故宫博物院藏一件粉彩书式盒,形制仿乾隆《乐善堂全集》而制,器面直书“乐善堂”三字。

图片

“慎德堂”款

“慎德堂”是圆明园内的一组建筑,位于圆明园九洲清晏的西面,是道光皇帝在圆明园内的一处生活行宫,晚年主要生活在此。

慎德堂款瓷器在道光一朝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饮流斋说瓷》记载:“亲贵中雅制之品以'慎德’'绍闻’为最有名,'慎德’瓶类近极罕见,有之则价值甚昂”。

图片

图片

此外,堂名款还有“养和堂”、“嘉荫堂”、“雨香斋”、“惜阴堂”、“竹石居”、“正谊书屋”、“红荔山房”等等。

堂名款的流行大概是从明代的中后期,尤其嘉靖、万历年间开始大量出现,明末清初越演越烈,一直持续到晚清民国还很流行。

堂名款瓷器一般都是皇家、贵族或文人所定烧的,所以质量往往更佳,品味也更高,数量也相对稀少,对于收藏来说也更具价值。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