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洲“文人史诗”的开端,当属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

 置身于宁静 2021-03-31
欧洲“文人史诗”的开端,当属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

图片

继荷马史诗后,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横空出世,再现了史诗这种文学体裁的庄严肃穆。

《埃涅阿斯纪》整体以荷马史诗为范本,前半部分写漂泊,与《奥德赛》相似;后半部分写战争,与《伊利亚特》雷同。因此,后人通常称《埃涅阿斯纪》为“罗马的荷马史诗”,这本书不仅仅是对于荷马史诗的简单仿作,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特征,不失为罗马民族艰苦卓绝寻地建国的“成长史”。

从情节结构来看,《埃涅阿斯纪》虽然模仿了荷马史诗,但与《荷马史诗》乐观勇敢的基调所不同的是,《埃涅阿斯纪》充满了悲天悯人、战战兢兢的忧郁情调;从内容来看,《埃涅阿斯纪》主要讲述的是“特洛伊之战”希腊一方取胜后,埃涅阿斯从特洛伊逃出,然后建立罗马城的故事。

顾名思义,《埃涅阿斯纪》的主人公就是埃涅阿斯,据传他是王子安基塞斯与爱神阿佛洛狄忒的儿子。当特洛伊城即将被希腊人全面占领之时,埃涅阿斯迫不得已只能带着全家人仓皇逃命。书中有一段话,是这样描写埃涅阿斯当时的处境的:

“我的幼子尤拉斯手指头攥住我右手,在我身边小跑。克鲁萨在后相随。我们就这样行着,拣黑的地方走;虽然直到那时,我还没有受到刀枪的影响,甚至也没有遇见希腊人来攻击,可是任何风吹草动都使我吃惊,我心里很害怕,为我背上背的担心,也为身边走的担忧。”

逃亡时刻,埃涅阿斯和家人随时都会有失去生命的可能。当他背上背着父亲、手里牵着儿子、身后跟着妻子时,已经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反倒十分担心所爱之人的安危。由此可见,埃涅阿斯责任重大,愿与家人同甘共苦。

离开特洛伊后,埃涅阿斯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为家人、族人、追随自己的逃亡者们找到一个可以定居的地点,以供大家安居乐业、休养生息。为此,埃涅阿斯先后到达玛尔斯、奈瑞艾兹、克里特等地,但终究因种种因素而被迫离开。

在风餐露宿的前行之途中,埃涅阿斯和众人一起登上了位于北非突尼斯海岸一座叫迦太基的城市,女王狄朵热情地欢迎了他们。没过多久,狄朵爱上了埃涅阿斯,愿与他朝夕相对、白头偕老。对此,埃涅阿斯拒绝了,并怀着不可动摇的意志继续漂泊在寻找意大利的征途上。狄朵以死殉情,这让埃涅阿斯的良心受到谴责,他只能强忍内心的悲痛努力地往前走。

经尽千辛万苦之后,埃涅阿斯最终率领族人在拉丁姆地区定居下来,后来埃涅阿斯的儿子在台伯河附近建立了阿尔巴▪隆加城。那些在特洛伊之战中幸存下来的逃亡者,终于重建了家园,自此结束了四处漂流的生活,而他们也被视为是罗马人的祖先。

埃涅阿斯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迎难而上也偶尔胆怯、克己奉公也考虑自己、坚韧不拔也不免失望、情深义重也冷血无情。埃涅阿斯在做每一个决定的时候,都希望兼顾个人与团体,人生围绕达成“建设新国家”这一目标而展开,至于个人的情感,只能默默放在心中。

全书中,埃涅阿斯这一形象生动具体、立体丰富,展现了一个血肉丰满、特立独行的主人公。而塑造者维吉尔,注重细致地描写狄多和图尔努斯之死、在地府遇到了亡魂、主人公和长嫂的告别等情节,以此凸显主人公性格的各个方面。梦境、幻景、预言、暗示、讽谕等手法的运用,更体现了作者维吉尔刻画人物的手法之高超。

其实,英雄不光是英雄,有时候也是普通人,也有着平凡的快乐与忧伤。等到埃涅阿斯终于来到可以安然栖居地归属之地时,他的内心会不会感到轻松了许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