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清:一种“具象绘画可能性”的有效实践|1979-2019

 置身于宁静 2021-03-31

作为70年代出生的艺术家,罗清的体验是个人的但却带有一种人类普世性的价值追问。他以个人的体验探索着现实世界里被压抑、被束缚、被扭曲的灵魂。正是这种克制的、审视的、冷静的态度,使得作者的表达更具有一种直指表象之下的真实力量。

—— 李小燕

罗清:一种“具象绘画可能性”的有效实践|1979-2019
罗清:一种“具象绘画可能性”的有效实践|1979-2019
罗清:一种“具象绘画可能性”的有效实践|1979-2019
罗清:一种“具象绘画可能性”的有效实践|1979-2019
罗清:一种“具象绘画可能性”的有效实践|1979-2019

内文版式

罗清:一种“具象绘画可能性”的有效实践|1979-2019

《在场者的荣光1979-2019中国当代艺术四十年个案样本》


罗清:一种“具象绘画可能性”的有效实践

文 _ 李小燕

如果从1978年改革开放算起,中国现当代艺术已经走过了40年,试图去梳理或者概括中国现当代艺术40年的发展,其实是一个很有难度,很具挑战性的问题。因为不同于数千年传统绘画史的研究,中国当代艺术其实是处于一个东方与西方、传统与当代的复杂的时空坐标里。悠久的中国画传统,1949年-1978年(甚至持续至今)的文艺为政治服务的艺术思想,以及西方现代、后现代、当代艺术几乎平行的多重影响都构成了中国当代艺术语境的复杂性。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伴随经济全球化、商业市场的发达,物质主义、功利主义盛行,传统的价值观、旧有的道德体系被迅速和有力地挑战并颠覆,而整个社会又很难在思想和价值观上完成重新建构,因此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以摆脱政治工具论和意识形态束缚为目的,争取艺术自由的现代主义演进,以及1990年以玩世现实主义和政治波普的自我调侃为主调以后,整个艺术环境越来越碎片化、个体化、多元化。文艺批评如果像之前一样简单地把艺术风格和社会现实联系起来,或者从艺术史的逻辑里总结派别,往往简单粗暴,失之于细微关照。此时艺术家的创作更多地远离了宏大叙事而从个人的体验出发去探寻艺术的界限进行个人化的表达。

罗清:一种“具象绘画可能性”的有效实践|1979-2019

无题

油画

50 cm × 40 cm

2017

罗清:一种“具象绘画可能性”的有效实践|1979-2019

无题

色粉笔

40 cm × 30 cm

2017

罗清:一种“具象绘画可能性”的有效实践|1979-2019

无题

油画

80 cm × 60 cm

2018

作为在这种背景下步入画坛的艺术家,罗清的艺术创作不可避免地带有这个背景下的历史逻辑。罗清,1986年至1990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90年至1994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本科;1996年至1998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在中央美术学院系统的学习,使罗清具备了深厚的学院主义写实基础,而在艺术语境迅速演变的时代,作为一个在艺术上有企图心的探索者,罗清的艺术创作也经历过了几个不同的时期,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不是很愿意重复的人,所以跌跌撞撞地经历了几个时期、几种风格,几乎把准确的写实、现实的叙事、现实的批判、表现的再现等走过一遍。”而在历经这些不同风格的探索之后,罗清逐渐找到一种适合他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式:内容越来越简单,画面越来越单纯——多见于面目模糊、夸张变形的人物肖像;艺术家并没有把自己的和现实做更多的联系,语言上极大程度地清除了叙事和再现成分,消解人物肖像的身份特征、面部特征;同时作品具有极强的绘画性,作品中粗狂、扭曲的笔触,以及所携带的些许情绪,使得画面传递出浮躁喧嚣、光怪陆离的商业社会的表象之下,个体或痛苦或恐怖或彷徨或扭曲挣扎的真实感受以及由此所引发的思考。

罗清:一种“具象绘画可能性”的有效实践|1979-2019

无题

油画 身体研究

50 cm × 60 cm

2019

罗清:一种“具象绘画可能性”的有效实践|1979-2019

无题

油画

80 cm × 60 cm

2019

罗清:一种“具象绘画可能性”的有效实践|1979-2019

无题

油画

50 cm × 40 cm

2019

罗清:一种“具象绘画可能性”的有效实践|1979-2019

无题

油画

50 cm × 60 cm

2019

罗清:一种“具象绘画可能性”的有效实践|1979-2019

无题

油画

50 cm × 60 cm

2019

在碎片化、多元化的当代艺术语境中,在影像、装置、新媒介大行其道的时候,架上绘画的地位一再受到挑战和冲击,虽然一度喧嚣的绘画死亡论在今天看来已经不是一个问题。但罗清这种不同于现实主义绘画的叙事性、再现性,不同于某些观念绘画强调观念而忽视、消解了绘画性的探索更是一种“具象绘画可能性”的有效实践。

当然,不可回避地,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所受到的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影响,但比起表现主义主观情绪的肆意宣泄,罗清的作品更带有一种审视的、冷静的关照。从这种意义上而言,作为70年代出生的艺术家,罗清的体验是个人的,但却带有一种人类普世性的价值追问。他以个人的体验探索着现实世界里被压抑、被束缚、被扭曲的灵魂。正是这种克制的、审视的、冷静的态度,使得作者的表达更具有一种直指表象之下的真实力量。从而启示我们真正审视生活和自我。

罗清:一种“具象绘画可能性”的有效实践|1979-2019

无题

油画

50 cm × 60 cm

2019

罗清:一种“具象绘画可能性”的有效实践|1979-2019

无题

油画

60 cm × 50 cm

2018

罗清:一种“具象绘画可能性”的有效实践|1979-2019

无题

油画

60 cm × 50 cm

2018

罗清:一种“具象绘画可能性”的有效实践|1979-2019

无题

油画

60 cm × 50 cm

2018

在我们习惯了被充斥于周围视觉所到之处的时尚杂志、广告海报、以及当代艺术中某些过于甜腻的东西所取悦的时候,在观看罗清的作品时,感受无疑是震撼和深刻的。在这里看不到取悦于眼球的视觉图像,有的仅是被极度夸张变形的肖像轮廓,甚至是已接近异化怪物的形体。这种变形扭曲所带来的压迫与残酷,可能透过生活的表象更接近我们生活的真实:人被社会这个庞然大物所裹挟的无谓挣扎亦或无奈顺从。

罗清:一种“具象绘画可能性”的有效实践|1979-2019

无题

油画

40 cm × 30 cm

2018

罗清:一种“具象绘画可能性”的有效实践|1979-2019

无题

油画

40 cm × 30 cm

2018

人如果过于沉浸、习惯于某种环境,便会被某种环境的逻辑所规塑,生命关注,呼吸节奏被此种环境的利益得失所牵制,所以人要适当地让自己离外在的环境远一些,离自己的内心近一些。罗清始终让自已与社会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正像他所说的“画画其实是很奢侈的精神类的活动,而生活很残酷、很麻烦。”他用“奢侈的”画画这种行为让自己适当地抽离于生活的“残酷”“麻烦”, 保持自己内心的真实和痛感。当然这种距离绝不是消遣与逃避,而是一种清醒、冷静和自持。

罗清:一种“具象绘画可能性”的有效实践|1979-2019
罗清:一种“具象绘画可能性”的有效实践|1979-2019

素描草图 2017

在商业化、物质化、功利化的现实社会中,在语境复杂、学术价值标准难以厘定的当代艺术中,在喧嚣的艺术市场裹挟下,罗清坚守着对绘画和自身的真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想简单,再简单,不愿再画得复杂、想得复杂,只想通过简单的形式把自己的人生经历中的那点儿感受画出来。”他拒绝了对异国情调的制造,对市场流行的风格样式的追逐,对“时髦”的材料工具的凭借,以及对观念和概念的无意义的玩味。他以绘画的形式,凭借着作为画家的敏感,把他内心最单纯的个人体验以及对人作为独立个体的生命关照以他自己的艺术语言呈现在画面中,简单而真实、有力。

罗清:一种“具象绘画可能性”的有效实践|1979-2019
罗清:一种“具象绘画可能性”的有效实践|1979-2019

工作室场景

|关于艺术家|

罗清:一种“具象绘画可能性”的有效实践|1979-2019

罗清|Luo Qing

1986 年至 1990 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

1990 年至 1994 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

1998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获硕士学位

2000 年至 2007 年任教于中国戏曲学院

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