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节哪一天上坟?老话说:“清明送钱粮,拜山不过社”,啥意思

 邓解民 2021-03-31

清明节即将到来,虽然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但是这个节气更注重节日的含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扫墓”,那么上坟的时间应该是清明前,还是清明节当天呢?农村有句俗语说:“清明送钱粮,拜山不过社”,下面就来看看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什么是不过社?

自古以来,清明节就是一个很隆重的节日,特别是清明与寒食融合到一起之后,就更显隆重了。现在的清明节一般是放假三天,但是以前的清明节最长放假七天,由此可见清明节的隆重程度,几乎与春节差不多。

当然这也是源于古人崇尚的孝文化,所谓“百善孝为先”,而清明祭祖也是孝顺的一种体现。要知道古人对孝顺可是非常看重的,早在三国时期就有“举孝廉”的说法,意思就是孝顺廉洁的人,就可以通过地方举荐而做官,比如曹操就常对人提起:他是举孝廉出身。

所以在古人看来,孝顺就是立足之本。虽然现在很多人也把孝顺挂在嘴边,但是有些人却仅仅是挂在嘴边而已。比如在农村就有很多这种情况:年迈的父母连饭都吃不上,但子女们却不管不顾,当老人去世后,就隆重的大摆宴席,以显示自己孝顺,真有点作秀的感觉。

在以前人的思想中,常以“天地君亲师”为价值观念取向,所以古人在遇到任何重大的事情之前,都会举行祭天、祭地、祭祖的仪式。所谓“祭祖”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祭拜自己的父母以及三代以内的祖辈,称之为“家祭”;另一种是祭拜宗族先祖,称之为“扫大众山”,或者拜山。

清明送钱粮,拜山不过社

每到清明节时,人们就会去祭拜父母及祖辈,这种祭拜就属于“家祭”,比如陆游的诗句中就写道: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说的就是“家祭”,俗称为“上坟”。意思就是在上坟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他一声,中原已经被王师收服了。

“家祭”除了祭拜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烧纸钱,俗称为“送钱粮”。意思就是给祖辈们送一些用度之资,让祖辈们在那边生活无忧,这样就可以给子孙后代带来更多的福气,这也就是“清明送钱粮”的来历。

但是清明送钱粮也要有时间限制,“拜山不过社”的意思就是清明上坟的时间不能超过春社日。“春社日”也是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是祭祀土地神的日子,这个节日主要是用来祈求风调雨顺,庄稼丰收的日子。

古人认为,对于刚刚离开的先人,要提早祭拜,也就是说新坟要提前祭拜。这是因为每个地方对新人都有优待,当然新坟也不例外。可以让他们提早享用亲人的祭品,如果在春社日之后祭拜,就会造成土地爷与祖先抢食的现象,所以对新坟的祭拜,要在“春社日”之前。因此就有了“拜山不过社”的说法。

春社日一般为立春之后的第五个戊日,约在春分前后。今年的春社日是农历的二月十五日甲戌日,也就是说今年的新坟祭拜时间应该在二月十五日之前,也就是在今天之后的五天之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