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石峡摩崖石刻

 家有学子 2021-03-31

Image

红石峡位于渝林城北三公里的红山脚下,源于宋元的石窟寺,历代守边文臣武将、文人墨客到红石峡到此游览题刻,后形成红石峡摩崖石刻书法群落。原有摩崖石刻一百六十多幅,现存一百二十多幅,其中真、草、隶、篆俱全,名家荟萃,被誉为“塞上碑林”。红石峡是集七彩秀水、石窟古刹、摩崖石刻、水利枢纽于一体的名胜古迹,被誉为“刻在石壁上的中国志,盖在大漠上的中国印”。

Image

红石峡摩崖石刻内容分为四类:一为夸赞秀丽风景,此类题刻较多,占百分之六十;二为称赞此处大漠边关,坚不可摧,为兵家必争之地;三为表达汉蒙友好和谐;四为近代名人题刻,表达爱国之情。

Image

红石峡摩崖石刻群落的形成有四个原因:既是一个寺院,才有人流量;又是一个边关,人们到此祈求平安;石质为沉积砂岩,易凿窟而难保存,题刻书迹都是大字榜书,适度弥补了脱落残损的缺憾;景色秀丽,故达官贵人延绥总兵来此有感而发,把酒临风,题壁留念。

Image

关于红石峡摩崖石刻书法学习,有学者提出,因不同字体对工具材料、笔法、墨法的要求不一,故学习大字创作需关注红石峡摩崖刻石。了解名言警句的四字榜书,红石峡实地考察学习极其重要。

Image

《大漠金汤》为清光绪二十五年(一八九九)龙得胜所书,寓意此地为大漠中坚不可摧的军事要地,固若金汤。书法上,此刻石气势恢宏,方圆组合,连带关系好。

Image

《力挽狂澜》为一九二四年崔焕久所书,表达榆林中学师生保家卫国、振兴中华的豪情壮志。一九二四年,榆林中学首届学生毕业,欢送会于红石峡举行,教务主任崔焕久愿同学们全身心投入到民族解放的斗争中,故就此题刻。

Image

《榆溪胜地》为左宗棠所书,乃红石峡题刻典型之作。

Image

《威震九边》为清光绪十五年(一八八九)年叶伯英所题。九边指长城之重要关隘,此赞誉红石峡关山隘要、军事威严。四字排布均匀,威风凛凛,如同边关四位将士身披铠甲,盾牌而立,显得威武雄壮。

Image

《华夷天堑》为明万历四十四年(一六一六)刘敏宽所题,乃红石峡最大题刻。整体气势较为宏大,浑然厚重。

Image

龙蟠虎踞

Image

振河不泄

Image

清 左宗棠《白云黄唐》八言联拓本

Image

清 贺寿慈《安得每成》七言联拓本

Image

吴大澂篆书四条屏拓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