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星堆@大禹大夏国

 新用户3596Ds5V 2021-03-31

关于大禹治水神话传说的辩误 与《三星堆》之谜根据大量的考古及文献研究表明:大禹时代距今约4200年左右,当时的人民已经比较熟练地了炼丹炼铁炼铜等技术及采盐技术,能够雕凿玉石、打制各种生产工具与战争守猎用的冷兵器,农业文明与手工业文明同样达到了相当发达的程度,开辟了由酉水、沅江、长江、乌江、进入大江南北五湖四海,以及连接亚非欧大陆的“南方盐丹丝绸文明之路”。

三星堆@大禹大夏国

但是,这并不等于那个时代的人就能够战胜长江与黄河的洪水灾难,最多也只能治理小河流,以保障农业生产与安居乐业。

所以,关于大禹治理长江与黄河的神话传说,几乎都是后世忤逆者,在寻求合法性政治资源时,煞有介事的硬给好象是自己的老祖宗贴金。同时,又是在用给先祖增加光辉的办法,好为自己寻求统治的合理性——这已成为历史中各王朝的一个历史惯例:没有一个硬祖宗,就要想办法去认一个硬祖宗,即便是认错也要把故事编圆。即便祖宗没有光,也要硬添光。抹红祖宗,也就是抹红了天命,即便八杆子打不着,就将它编成神话故事加以圆说。这些被添加了光辉的祖宗,就被借助于维护这些新兴利益集团的力量。

三星堆@大禹大夏国

洪灾本身不是政治,但救灾却是政治,而且是大政治,也是最为急迫的政治。舆论本身不是洪水,但舆论泛滥了就堪比洪水灾难,而且,危及政治权利,甚至猛于洪水。因此,古人所谓治理洪水,其实是指梳理和抑制已经泛滥成灾的社会舆论,以达到统一认识、族群认同、服从管理的政治目的。治水只不过也是的确存在的正常生产劳动活动而已。

三星堆@大禹大夏国

此间,洪水和舆论都已成为民族灾难,各种利益集团,为了争夺正宗祖先文化遗产,尔虞我诈,造谣诽谤、互不认同,张冠李戴, 指鹿为马;再加上自然灾难也来凑凑热闹,就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自然就有了女娲去补那已经被捅破了泯灭了道德天地的“女娲补天”;就有了夸父因为迷失而去追寻自己祖先居住桃花源的“夸父逐日”;就有了禹父鲧“偷”取装盛祖宗桃都故地土壤的“息壤”,想要通过孝敬祖宗的办法来熄灭泛滥成灾的“舆论洪水”却“殉命羽山”;就有了前赴后继的大禹,充分应用伏羲老祖大酉桃都的丹砂盐巴酉酒的历史而成就大夏的“大禹治水”;就有了共工因为不满意分割权利而大闹桃都“不周祖山”的“共工触山”;就有了忤逆后羿多次围攻桃都祖山“羿伐巴方”的“羿射九日”;就有了发誓要理顺祖先文脉常衔祖山西山之正统文化教化东夷民族的“精卫填海”;就有了因为太嗥王母祖山高大而偏僻闭塞,誓要挖掉这两座伟大祖山的“愚公移山”。百善孝先,协和万邦,拯灾除难,统一认识,也就必然要上升到民族的整体共识与整体行动。

三星堆@大禹大夏国

关于燧人氏、华胥氏、伏羲氏、女娲氏、王母、廪君、盐水女神等等,他们是也许古人的名字,更是那个时代的符号性人物。因此,后人记住了他们,并尊重他们为自己的共同祖先。于是,大禹审时渡事,娶了始祖女娲的直系后裔——涂(桃)山氏女娇,当了大酉国涂(桃)山的女婿,继承并获得了大酉国桃都酉酒代表伏羲女娲始祖(不周山)的特别话语权,加上他的雄才大略,领导有方,深得各利益集团的支持,才写出了大夏王朝洞开中华民族历史文明的光辉一页。那么,大禹出生在哪?为何要“创酒”“祭酒”?事关不小,牵扯到大禹的国藉、民族和血统,还包含着华夏历史渊源。争禹之地,似乎早就是一个历史时尚,不仅巴蜀,全国不少地方,也都争作禹出生地,由此,也不仅仅就只是地望之争了,关系到华夏文明史发展脉络与走向了。

三星堆@大禹大夏国

四川北川、安徽巢县、河南开封、湖南衡山,陕西石泉,还有广西、山东诸城和禹州也都争作大禹出生地,人们也都以本地有大禹的遗迹而自豪。这里还只是排列出有大禹地望之争中,有传统历史的竞争对手,在挂一漏万中,后起之秀还未入榜。事实上,禹“兴于西羌”,既生四川省北川县。

三星堆@大禹大夏国

尽管关于夏禹的出生地传说很多,但古藉典章中,大多言说即约4200年前,禹出生于今四川省北川县石泉镇石纽山。而且大多认为禹“生于蜀,娶于巴”,可为凭信。其依据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代的《竹书纪年》:“帝禹夏后氏,母曰修已,修已背剖而生于石纽”。《帝王纪》中有“禹本西夷人也”的记述。随后的史籍记载更为明朗,司马迁在《史记.六国年表》说:“禹兴于西羌”。魏晋时期的皇甫谧也在《帝王世家》中注解道“孟子曰,禹生石纽,西夷人也。传曰:禹出西羌,是也”。此种争议也让历代的王朝为难,如何确认就是一个大大的难事。

三星堆@大禹大夏国

在基本采信生于蜀的说法后,明清两朝选中了四川省北川县,作为禹出生地,并先后显隆恩,恩准在此,可举行祭奠禹王大礼;又颁特旨减少了该县的赋税。2004年3月,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峡考古队,在重庆市云阳县旧县城,发掘出东汉巴郡朐忍令景云碑。此碑成于东汉灵帝熹平二年(173),据考,约在西晋时,因某种不可知的原故,而埋于屋基之下,故得以保存下来。现藏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此碑不仅布局严谨,书风俊雅,镌刻精细,从书法上讲,乃汉碑中之佳品,更重要的是对巴蜀,乃至中国古代史,提出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资料。

三星堆@大禹大夏国
三星堆@大禹大夏国

此碑原文为:汉巴郡朐忍令景云叔于(蜀禹),以(已)永元十五年季夏仲旬己亥卒。君帝高阳之苗裔,封兹楚雄氏以国别。高祖龙兴,娄敬画计,近诸关东豪族英杰,都于咸阳,攘竞蕃蘅(卫)。大业即定,镇安海内。先人伯允,匪志慷慨,术禹石纽、汶川之会。帏屋甲帐,龟车留滞,家于梓幢,九族布列,裳絻相龙,名右冠盖。君其始仕,天资明括。典牧二城,朱紫有别。强不凌弱,威不猛害,政化如神,蒸民乃厉。州郡并表,当享符艾。大命颠覆,中年殂殁。如丧考妣,三载泣怛,退勿八音,百姓流泪,魂灵既载,农夫恻结。行路抚涕,织妇喑咽。吏民怀慕,户有祠祭。烟火相望,四时不绝。深野旷泽,哀声悼切。追歌遗风,叹绩亿世。刻石纪号,永永不灭,呜呼哀哉,呜呼哀哉!赞曰:皇天炳壁,郢令名矣。作民父母, 化洽平矣。百工维时,品流刑矣。善劝恶惧, 物咸宁矣。三考绌勒,陟幽明矣。振华处实,田易遐声矣。重曰:皇灵禀气,卓有纯兮。惟汶降神, 梃斯君兮。未升卿尹,中失年兮。流名后载,久而荣兮。勒铭金石,表积勋兮。冀勉来嗣,久而荣兮!熹平二年仲春上旬,朐思令梓潼雍讳陟字伯字、宁,为景君刊斯铭兮。(段落为笔者所分)碑文中所道前人之未言,就是禹族的一支后裔--景氏先祖,即景氏的先祖“祖颛顼而宗禹”,所谓“惟汶降神,梃斯君兮”,指的是其先祖为来自汶川的大禹之后裔。系由蜀中,而流寓于巴楚之地。也就是从汶川石纽,东徙于巴楚交界的武陵山区(羽山、酉阳)。

三星堆@大禹大夏国
三星堆@大禹大夏国

另一重要史实就是,其先祖伯允(益)曾经巡狩回蜀。碑文谓“先人伯允(益),匪志慷慨,术(蜀)禹石纽、汶川之会。帏屋甲账,龟车留滞,家于梓潼,九族布列,裳絻相龙,名右冠盖。”据考证,此“伯允”即“伯杼”(亦称后予、帝宁,乃夏后七世,少康之子季杼),为被后世所公认的能遵循大禹治国之道君主,而受到尊重和祭祀。

三星堆@大禹大夏国

此段记述,填补了一段历史空白,即大禹率族人向东发展之后,禹乡旧地如何,传世典籍除了夏桀伐岷山而娶琬、琰二女之外,几乎是一片空白。景云碑则记述了先祖伯允(即伯杼)在少康中兴后,为遵循禹石纽汶川之会的遗则,曾甲帐龟车,巡狩回蜀的史实。由此亦证明,大禹“兴于”,或“生于”汶川石纽这一说法,在汉代为世人所认同。也就有了太史公在《史记》中的记述。所以《正义》载:

三星堆@大禹大夏国

“禹名文命, 字高密。身长九尺二寸,西夷之人也。连身高都记述了,就这个身高讲,禹也是一个伟人也!当前普遍共识是,夏文化作为“北飘一族”,自西向东迁徙,经历了西兴东渐的一个发展渐进过程。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三大版块,并由这三大版块形成了三大中心:初始时期,大约公元前22世纪, 则集中在西蜀岷江、涪江、嘉陵江(渝水)、乌江、酉水流域,形成最早期的巴蜀版块。以羌人农采牧经济为内容,逐渐兴起,并在强盛后东渐。并由巴蜀地域特点,对水利颇有理解。鼎盛时期,大约公元前21世纪,则是夏文化——禹娶涂山氏得巴方盐丹(后世所谓“神仙不老丹”之太嗥伏羲女娲始祖文化)之便利建大夏国都古江州(今重庆南岸区一带)的夏启时代。当酉阳酉水桃都“大溪文明”——酉(酒) 母文明,沿着乌江、长江进入巴蜀盆地以重庆(古江州)为中心的繁荣开花结果以后, 便成就了“大夏文明”或者说“祭(酒)祀文明”, 其代表作品就是“三星堆文明”与“金沙文明”;同时,当酉阳酉水桃都“大溪文明”顺着酉水、沅江、洞庭进入下江荆楚吴越地区与当地文化融合以后,便形成了“河姆渡文化”及“良渚文化”;同时向南北发展,到了汉水流域而挺进到中原地带以后,即在今晋南、豫西、豫中地区,遭遇后羿寒足部落的兵变颠覆以后,变异性地形成了以殷商文化为主体的黄河中原版块“殷商文明”。

三星堆@大禹大夏国
三星堆@大禹大夏国

大约到了公元前18世纪,华夏民族完成了以黄河文明为代表的“殷商文化”,完全取代和统治了以长江文明为代表的“大夏文化”,并逐步过渡到了农业文明与青铜文明时代。历史上:黄河文明至“殷商”以后,几乎一直统治着整个华夏民族到近代,历史长达3000余年之久。大夏文明衰亡时期,则《龟藏·巫启》龟守在南巢,即巴蜀、巴楚、荆楚、江淮流域,形成了巴楚、荆楚版块。此时期的夏文化已经无力与中原王朝对抗,关于上古伏羲桃酉(酒)文明也被强权北移,本土人文只能被动抱残守缺,化身仙(先)界鬼神。后来,尽管有“三国鼎立”的“魏蜀吴”时代,但最终仍然还是没有阻挡住衰亡。景云碑正是这一时期的产物,一个只能追忆先人辉煌的历史记忆与安慰了。而四川广汉三星堆文明及金沙文明就是后人祭祀大禹大夏国文明的最好的历史见证。禹生于蜀娶于巴告诉人们一些什么呢?

三星堆@大禹大夏国

那就是:正是出于早期的版块地域特点——位于长江中上游的巴蜀大地, 挟着岷江、涪江、大渡河、嘉陵江、沱江、乌江、酉水、沅江等大小支流,冲出三峡后,直逼坦荡的中原,由于水文条件的复杂性,造就了夏文化中既独特又根深蒂固水文化——形成了从先帝炎帝、黄帝起,到尧舜接禹父鲧因治水而屈——葬于巴地幽都(重庆丰都)与羽山(彭水郁山)之间(涪陵点易洞),再至禹娶涂山氏——重庆(南岸涂山镇?)初建大夏国于古江州(重庆),及启之国师伯益禅位而隐居于重庆永川之箕山?一个如斯之治水(梳理和阻止上古传统文化丢失与道德败坏的舆论洪水,重建尊老爱幼祭祖孝宗互敬互爱的和谐社会)世家便屹然于巴蜀大地。正由于禹生于蜀、娶于巴而初建大夏国于江州(重庆),才会有大禹治水的世家遗传,也正是由于大夏文化(南方长江文明)在被殷商文明(北方黄河文明)取代以后,再经过当时皇权正统“去夏文化”的政治需要,辉煌的大夏文化便被人为地移植、改变,甚至从华夏后文明时代给活生生地抹掉了——不是他们真正的祖先当然就不敢、不愿或者不便记入正史吧。

三星堆@大禹大夏国

但是,大夏文化并没有被完全摧毁,聪明的夏之后人,为了更加有效地传记自己的祖先文化, 便通过民间(或者地方官府)祭祀(祭酒)活动,把对祖先的怀念变成了“祭祀工具——祀器”。比如:三星堆文明、金沙文明、良渚文明等等,并编成了美丽的神话故事在“天府之国”(川酒云烟:广汉“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陶酒器,从酿造、贮藏到饮用的酒器亦应有尽有,充分证明了3000年前至3500年前的巴蜀古国,便是“祭酒”圣地。三星堆遗址的发掘,从此打破了中华民族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传统学术观点,形成了古蜀地区或者是更早的中华民族文明发源地之一的新观念。就酒文化而言,在当时的巴蜀地区就有了相当高的酿酒水平)甚至全球各地四面八方代代相传!

三星堆@大禹大夏国

真正的大禹精神如《三星堆》文物一样永垂不朽!

三星堆@大禹大夏国

真正的大夏文化与巴蜀同在!

三星堆@大禹大夏国

真正的酉(酒)、桃堂、丹穴所产生的华夏文明永远“长生不老”!

田景和

2009年8月10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