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豆片车子/孙文生

 燕山诗文 2021-03-31

燕山诗文 

- 2021.3.31 -

80年代初,我家支起了豆片坊,买了一辆破旧的“燕山”牌自行车。车子后座上驮着一个长方形的豆片箱子。父亲每天起大早串街转巷赶集上市。赶上豆片卖得顺手,午饭前后父亲到家,下午我便可以骑车上学了。当然这是一件乐不可支的事情。也是十天半个月才有一回的事情。

 那时我正在兴中读初中,离家五里多远。同行的小伙伴们穿的鞋大都是胶轮马车轱辘鞋底,在泥水里、在雪地中、在坡坎上、在秋后满是玉米高粱茬子的广袤田野,成群结队的小伙伴们像角马过河一般奔走在上学路上。有自行车的学生寥寥无己,骑自行车上学是同学们艳羡至极而又遥不可及的事情。

每天上午放学回家,一进村口我便把目光投向我家后房檐下,是不是停靠着父亲那辆自行车。当然十有八九是空空如也。饭桌前我一边狼吞虎咽地吃着午饭,一边支愣着耳朵扫听着门外动静。企盼着外面响起豆片箱子、秤盘子与秤砣的磕碰声。

等!等父亲回来!我站在后房檐下,向西眺望,那是一条通向草场、东新庄的一条乡间小路,两排稀稀落落的白杨摇曳在风中,两道车辙蜿蜒着伸向远方。在遥远的天际,忽然呈现一个虚无缥缈的小黑点,离村口机井房越来越近,我的眼睛也是越瞪越圆。嗯!是一个骑自行车的,是爸爸?不是,真的不是!

约我上学的同学已经走了一拨又一拨……走吧,又担心刚走,父亲就到。妈妈常说:“唉!你前脚刚走,你爸后脚就到了!”可是日落西山父亲归来也是常有的事。此刻,收音机里午间评书联播已经“再听下回分解”了,我一阵风似地冲出后门,朝学校的方向猛跑起来,留给我路上的时间仅仅半个小时。

每天中午就这样等,焦灼地等!真是欲哭无泪、欲罢不能。终于等到这一刻,那个小黑点,渐渐地现身为头戴一顶深蓝色的帽子、佝偻着身子的父亲。我眼睛放亮,跳下台阶急步上前,接过父亲的车子,调转车头一阵小跑,紧跟着来个“燕子单展翅”跨将上去,哈着腰一通猛蹬,车子便飞驰在坑洼不平的上学路上了。耳边呼呼生风,车后豆片箱子颠簸得咣咣作响……

驮着豆片箱子上学着实是令人攒眉咂舌,不要说早已成为校园里师生们的笑谈,就连路上行人也纷纷驻足观看,远远地咧着嘴笑……

我也觉得很难为情。跟父亲商量过不止一次。但这箱子卸下拴上费时费力,我上学赶点儿比火上房还急。索性驮着跑吧,谁爱说啥说啥,有车子骑总比甩两条腿强上千倍万倍!

俗话说,忙中出错,忙中也出乱子。那是一个初秋的午后,白晃晃的太阳光照射着气浪蒸腾的地平线,那条乡间小路的尽头,出现了父亲那佝偻的身影,隐约可见两条腿在拼命猛蹬,我“呯呯”的心跳感知到了父亲的心跳,帽檐下父亲迷缝的双眼分明也看见了房檐下望眼欲穿的儿子!

但是这一次,父亲眼中的儿子已然急火攻心,瘫软在石板上,泛白的嘴唇翕动着,泪水涟涟,竟哽咽着哭出声来!

父亲愣了,把车子支好,嘴里嘟嘟囔囔地说着什么!我打起精神,接过车子,在父亲呆滞的目光中骑行赶往学校。抬眼望去,巍峨的大华山巅白云朵朵,山脚下的校园飘扬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抖然间我浑身充满了力量,风驰电掣般冲进校园。

校园甬路旁白杨挺拔、芳草萋萋、渠水淙淙。菜园里的田大爷看见我火急火燎的样子会意地一笑!慌乱中我把车子靠在渠边一棵白杨树下,便直奔教室去了,此时耳边响起了急促的上课铃声……

我伏在课桌上悄悄透过窗户往外看,发现白杨树下田大爷和几个老师正围着那个豆片箱子侃侃而谈。下课后,后勤张老师招呼我来到大树下,咦!朱校长也站在我的车子旁边。我一脸狐疑不解其意,这时田大爷笑着说:"今儿个你爸这豆片还没卖完呢,你就把车子给骑来了哈!"

我探头一看,哎哟!箱子里还有小半箱豆片呢。我的脸"腾"地一下子红了,瞬间一切全明白了,为了让儿子骑上车子,父亲早早收摊回家,午间慌乱之中,竟然没有来得及取走剩下的豆片。

这时后勤张老师说话了:“听老田说,你爸总去他们村里卖豆片,豆片做的非常好吃!”我讪讪一笑,急忙上前把箱子里的包布打开:“校长、老师,我家的豆片可好吃呢!是我妈妈做的,来,快尝尝吧!”

朱校长那一双明亮和蔼的大眼睛望着我,发出爽朗的笑声:“好了!大热的天这豆片再放下去会坏了的,刚才老田夸半天了,今天晚上就炒豆片,称一下,給食堂送去吧!”

我脸红脖子粗,感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正在这时上课铃声响起,朱校长拍着我的肩膀说:"好了,快上课去吧!"

晚上回到家中,我把学校里发生的一切讲给父母,爸爸妈妈既高兴内心又深感不安!学校食堂吃点豆片,还是剩的,校长老师给咱家救急了,咱还收人家豆子,这可不行!一家人进退无措。最后还是妈妈拿的主意,等过年了,给学校送两盘冻豆腐让校长老师们尝尝吧!

冬去春来,这一年暑假初三毕业,我报考了遵化一中。但父母动员我改志愿上中师,早点参加工作分担家庭负担,我的两个弟弟还在读初中、小学。老师们惋惜之余,带着我来到城里找到已调入文教局的朱校长。我揣着大队开的困难证明在中教室门外等候,不一会儿从窗口便传来朱校长那爽朗的笑声:"是骑着豆片车子那个小伙子吧!我印象很深。家庭日子肯定是不宽绰,小伙子学习挺用功!看看有没有调剂余地,你们回去听话吧!"

朱校长随后走出办公室,一双明亮和蔼的大眼睛望着我:“今天进城来,驮着豆片箱子没有哇!”,话音未落又响起了他那爽朗的笑声!约摸半个月以后,我便收到了玉师通知书!

转眼间中师毕业参加工作已是三十多年,我家已买上了轿车。但我却一直偏爱并经常骑着一辆自行车,骑车子便捷、洒脱,其实更有执念于心的那一份本真!

作者简介

孙文生,现任唐山清东陵保护区管委会副主任,喜爱文学、书画、摄影。

投稿须知

1.投稿邮箱:yanshanshiwen@163.com。

2.来稿请用word格式排版,并附上作者姓名、个人简介、生活照一张及个人微信号一并打包发送到投稿邮箱。投稿标题:作者+题材+标题。

3.稿件须是网络原创首发作品,文责自负。

4.投稿后一周内未收到回复即另行投往他处。

5.读者赞赏的一半为作者稿费,稿费每月发放一次。不足十元不发,集体创作以及多人作品一次刊发原则上留作平台维护费用。

编委会

主办:遵化市作家协会

顾问:关仁山  峭  岩  李春雷  杨立元 东篱  王立新  马良  张国印

编委:范丽丽  张国印  曹雪艳  张玉红  王翠红  杨晓健

主  编:曹雪艳

副主编:王翠红  杨晓健

编  辑:

小说与儿童文学:代文静   

散文与报告文学:杨晓健  徐小东

现代诗歌:王翠红  王颖春 

古体诗词:刘艳琴 

评论与文学动态:梁淑艳

燕山诗文

遵化文学爱好者的精神家园

置顶公众号,每日第一时间阅读

长按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