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诗词大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曾对意境提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之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有我之境,是用自己的眼光来看事物,所以物我都带有我自己的主观色彩。无我之境,是忘记了自我,用物去看待物,所以不知道自身是什么,也不知道外物是什么。但不论是哪一种,都是一种心灵的图景,都是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是借助外界事物来反映内心状态。选择什么事物,构成什么境界,发生怎样的变异,都由作者内心的情绪、情感所决定。心灵的图景,就像一面镜子,或变异,或平静,但都能让读者从中窥见作者的内心。请欣赏本期由张全枝、路垚、蒋炳峰三位老师带来的四篇精彩诗评。(刘军华) 春天,为什么会走失 ——简评《走失的春天》 走失的春天 王传宝(安徽) 溪畔的垂柳又憔悴了一截 这块布满青苔的石头 暖暖的,孤独地坚守着 与光阴的那场遥远约定 此时,山色开始在坡上疯长 越轨,漫过堤岸 桃树已挂满青果 山岗上,赤裸的阳光开始炽热 如你曾经热烈的眼神 你若来,这些我都闭口不提 我只想和你谈谈 很快就会走失的又一个春天 ——选自《当代诗歌地理》夏之恋 赏析:不同于诸多的春意盎然之作,“春天走失”这个说法耐人寻味,引起读者注视的目光——这是为什么呢? 正所谓“人遇悲心事,景暗万念灰”,柳,在诗文中通常具有情感的寄托,诗的开篇即说“垂柳又憔悴了一截”,让人想到折柳送行、离别等等,伤怀的基调油然而生。接下来“布满青苔的石头、孤独地坚守”使得诗的意境更具苍茫之感。 春天毕竟还是有它的色彩的,山色啦,挂果的桃树啦,以及炽热的阳光。由阳光之热想到人的热烈,想到曾经的热恋,而今思念的对象,春天没有你,是不够光鲜的。多情空留念,赏春亦是伤春时。 诗的结尾部分感觉有些浅显与单薄,似可进一步打磨,会更好。 自我的皈依 ——品析《信仰》 信仰 成均(湖南) 我并不牵挂什么 我牵挂的,都在我的手心 除了水 和沉于水里的石头 月亮已老,看不透世间 栅栏外的那条老狗 和栅栏里的我对峙着 相互询问,又相互羡慕 ——选自《当代诗歌地理》夏之恋 赏析:看起来平淡无奇的一首小诗,实则蕴涵很深,让人一读再读,一品再品。 《信仰》没有说宗教、没有说真理等等这些高端的字眼,而是选取日常的意象,娓娓道来。其中对于月亮的说词:“月亮已老/看不透世间”是较为独到的。此处并没有把千古的月亮神圣化,而是认为同为宇宙物质,对于世事,月亮不见得比“我”看得透。 结尾人与老狗“相互询问,又相互羡慕”是比较出彩的句子。虽不同类,众生却是平等的,人与狗自然和谐地相处着。 总而言之,整首诗透着平静与通透的感悟。生活是平淡的,诗句也不必非得“惊天地泣鬼神”。可以说,诗者心性的修炼已臻炉火纯青之境,当自己活成自己的宗教,这何尝不是一种信仰呢? 【诗评作者简介】阿果,原名张全枝,河北廊坊人。作品见于《燕赵文学》《中华诗词》《山东诗歌》《齐鲁文学》等。诗观: 诗是灵魂的倾诉,思想的表达,精神的升华。 再读张继《枫桥夜泊》 邱晓文(福建) 也想去姑苏 去寒山寺烧一柱香 布满凡尘俗事的心,诵咏 心经 夜半钟声里,捋一捋 张继的惆怅 伫立枫桥,远眺 曾经入诗的点点渔火 青柚子般的月亮 有些清凉 沽一壶浊酒 身体里的乌啼,如蝉翼 轻轻拍打 夜泊的客船,不度生死 只度时光 ——选自当代诗歌地理·精 粹|邱晓文:再读张继《枫桥夜泊 》 赏析:这首古诗今用,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唐·张继的《枫桥夜泊》传颂千古,至今仍是感人至深、精美超群的诗中奇葩,而诗人在此诗中同样写“愁”,却并未刻意模仿古诗的情境,而是以“再读”,巧妙地融入张继的“愁思”中,也让我们看到了诗人构思之巧妙,起到了异曲同工的玄妙效果。 张继在《枫桥夜泊》古诗中引用了大量意象词,用以烘托“客愁”的情境,而诗人更以新的视觉,以“青柚”和“蝉翼”为意象,将月亮的清凉之景以及内心撞击的愁思,表现得更有张力。虽然是身处不同的境遇之中,张继的“客愁”和诗人的“心愁”,都让我们看到了将对象化为诗中的形象,进而更增添了诗的感染力和表现力。由诗人的起笔也让我们看到了构思的巧妙,“也想去姑苏/去寒山寺烧一柱香”,缘何?因为心中“布满凡尘俗世”,背负着沉重,用了个“也”字,便很自然地将自身融入进来,非常巧妙的用笔,衔接得自然完美,让人不得不佩服诗人笔下之绝妙,而心头的愁让诗人在“夜半钟声里”,追随着古诗的脚步,去“捋一捋张继的惆怅”,愁在这一刻化为了相同之音。而尾句“夜泊的客船/不度生死/只度时光”,也让我们看到了更深远的意境。 诗虽短小,但诗人用笔巧妙,衔接自如,确是一首古诗今用的好诗。 【诗评作者简介】路垚,江苏人,作品散见《当代诗歌地理》《湖北诗歌》《安徽诗歌》等平台和期刊。诗观:用心声去追索诗的远方。 花想容 王国良(黑龙江) 每一朵花 都是造物主的杰作 作为花,有时也会给自己在胸前 挂上一串露珠项链 就像大山里的二嫂 不管多忙,都要把一头秀发 梳成一缕春风,裹上花头巾 再去放牧她的那群梅花鹿 每次从大山归来 都要摘一朵杜鹃或达子香 插进一首山歌,黑崴子的山山 水水都成了她的听众 也会来到诺敏河边 照照月亮的镜子,捧起一条河流 揉搓二哥的一件旧军装,让浪花 绕过白桦林,汇入湿漉漉的星光 摘自夏之恋 | 在你的犹豫中,我可能是个迟到者 赏析:作者标题是花想容,但通读全诗,能读出花想容其实是表象,应该是二嫂想容。 诗的首节写花想容、花爱容,为写二嫂想容、爱容作映衬作伏笔。后几节都有凝练的诗句描写二嫂想容爱容的。如,第二节中“不管多忙,都要把一头秀发梳成一缕春风,裹上花头巾”。第三节中“都都要摘一朵杜鹃或达子香插进一首山歌”。第四节中“照照月亮的镜子”。 作者在最后一节用旧军装一词引领、升华了主题,点明了二嫂的军嫂身份。“捧起一条河流/揉搓二哥的一件旧军装/让浪花绕过白桦林/汇入湿漉漉的星光”。诗意的语音,质朴的感情,捧河流揉搓旧军装,表达了对二哥这位军人的真情实感。 作者咏赞乡间的质朴生活,咏叹其中的清美的人生。诗句浅近而不平白,诗意鲜活,读来亲切,别具一格。 【诗评作者简介】蒋炳峰,笔名讲理。安徽淮南,市报社电台通讯员,有上百篇诗歌散文散见于各类刊物。诗观:寄情于山水。 本期主持:刘军华,现任齐鲁福建文学社诗评副主编。 本期审编:刘军华 · 齐鲁文学 · ////////////////////////////////////////// 秉承“探索,创新,文明,诗意” 推进前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