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偏偏我的孩子敏感冲动又情绪化?其实,每7个儿童就有1个“中招”

 长沙7喜 2021-04-01

 看点    在成长的过程中,部分孩子相比其他人更加敏感,也更容易被激怒,这也使得家长们焦虑不已,甚至对自身的教养方式产生怀疑。对这一现象,德国著名的婴幼儿教育专家诺拉·伊姆劳表示:这类孩子是正常的人格发展类型,家长们无需过度担忧;他们身上隐藏着巨大的潜力,需要家长们用耐心、理解和抚慰来激发。


文丨周滢滢    编丨Travis


曾有这样一个段子:“在没有生孩子之前,我以为隔壁邻居每天在暴揍他的孩子。后来我明白了,他可能只是在给孩子穿袜子。”

在养育过程中,有的父母会发现,自己对良好亲子关系和完美小孩的幻象被无情撕破了——为什么自己的孩子,就是要比别人更加敏感、爱哭、易怒,搞得自己身心疲惫。

有一位单亲妈妈向外滩君倾诉:女儿上小学后,因为老师的一句批评,就哭闹着再也不肯上学。无论老师和家长再怎么安慰,都无济于事,无奈之下只能转学。

一人抚养孩子已经很辛苦,没想到女儿还这么能“折腾”,无论自己怎么“软硬兼施”,她都一如既往地固执和情绪化。

这位母亲内心愤懑:怎么生了你这样的孩子!

图片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父母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和其他孩子相比,自己的孩子似乎更喜怒不定,容易情绪激动,常常因为一些“芝麻”小事而反应过激。

我们会发现,有的孩子似乎的确更容易被“激怒”:

也许一句小小的玩笑,就足以刺激到他们敏感的情绪,绝望和愤怒排山倒海而来;

也许只是一次家庭出行计划的小小变更,他们就觉得像天塌了一样,难以被安慰和说服;

在公众场所,他们也常常毫无征兆地大哭大闹,不依管教,让父母感到“颜面尽失”.... ...


在充满竞争压力和鸡娃氛围的今天,这些情绪化的孩子,似乎还没开始走上正式的“鸡娃”赛道,只是在家庭生活的运转上,就已经让老父亲老母亲们费劲心力、濒临崩溃。

面对这样的孩子,很多父母在感到“心累”的同时,也会伴随深深的“负疚感”——怀疑是自己的教养方式一定是出了问题,才导致孩子如此敏感、脆弱和情绪化。

那么,真实情况究竟是什么?生活中这些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常常陷入极端情绪化的孩子,在他们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德国著名的婴幼儿教育专家、家庭问题研究者,诺拉·伊姆劳女士,在她的新书《情绪化孩子》为我们做了解答。

图片
诺拉·伊姆劳

诺拉·伊姆劳有三个孩子,其中一个正是情绪化儿童。也因如此,她对情绪化儿童的方方面面,有着更深入的观察和感悟。

图片

图片

有些孩子的“过激反应”
其实是天生的

诺拉·伊姆劳关于“情绪化”孩子的研究和发现,缓解了大多数父母的心理负担。

世界上的确有这样的孩子,会比其他孩子更加敏感和冲动,无论是喜悦、悲伤、愤怒,他们的情绪都更极端,也更强烈地感知着这个世界。

这样的孩子被称为“情绪化儿童”

研究表明,世界上每7-10个孩子中就有1个是情绪化儿童。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情绪化”并非是一种异常现象,也不是什么需要治疗的问题,它只是一种正常的人格发展类型。

如果我们天然地以为,所有的孩子都应该有相似的情绪感知和行为模式,那就大错特错了。这个世界上,儿童的正常发育,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多样化。

图片

脑神经科学表示,情绪化儿童之所以有一些“过激反映”,是因为他们大脑的神经元与其他儿童有别。

他们有着特别敏感的大脑杏仁核,即使在相对较低的压力水平下,也会向脑干发送信号,让他们对一些“小事”做出灾难般的反映。

也就是说,情绪化儿童的很多行为表现,看上去像是在无理取闹、不服管教,实际上,这是他们在幼年时期所无法控制的,并非刻意为之。

实际上,关于情绪化儿童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1992年美国教育家玛丽·谢迪·柯辛卡在她的《家有性情儿》一书中首次使用“性情儿童”这个词,这一说法就在英语国家迅速流行开来。

图片

她还列出了一些帮助家长认识和判断情绪化儿童的行为特征:

1. 我的孩子经常被感情(比如愤怒)所控制

随着年龄的增长,强烈情绪的起伏,会一直跟随他们,不存在所谓的琐碎小事,小到打翻一杯水、或是戴了顶不合适的帽子,都可能会毁了一个下午。

2. 我的孩子很能坚持,也很固执

当情绪化儿童埋头在做一件事时,常常不想被打断,否则他们就会以威力无比的尖叫和吵闹,来表达不满。因此,情绪化儿童往往看上去非常顽固和坚定。

3. 我的孩子很敏感,总是对别人感到同情

情绪化儿童的所有感官都特别敏感,他们睡觉时,听到最轻微的噪音就开始哭泣。长大后,他们也受不了各种不适,会对食物和衣服很挑剔。但是,他们也会对别人有着强大的同情心。

4. 我的孩子感官特别敏锐

情绪化儿童往往时天生的侦探。他们洞察力敏锐,爱关注细节。生活中很多琐碎的小事,都可能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5. 我的孩子无法承受日常偏差

情绪化儿童更需要一个明确、清晰、可预测的日常生活,当熟悉的日程被意外打破时,他们常常不知所措。

6. 我的孩子精力无比旺盛,总是安静不下来

情绪化儿童通常被描述为“野孩子”,因为他们有强烈的多动欲望,很难安静下来;当他们无法用尽自己的力量时,就会变得烦躁不安。

7. 我的孩子很难接受什么变化

可能只是“妈妈换了新眼镜”这样的变化,对于情绪化儿童来说,都是一件大事,更不用说,让他们换一所新的幼儿园、般到一个新家。他们对于新环境的适应,要比其他人慢一些。

8. 我的孩子是一个倾向于悲观思考的人

情绪化儿童爱动脑筋,喜欢冥思苦想,只是常常专注于一些困难、消极、悲观的方面。因此,他们很可能在团队当中充当一个有建设性的批评者、有批判性思维的怀疑者。


可以想见,陪伴一个情绪化儿童,会是一件劳累、极具挑战的事情,这也使得情绪化儿童的父母,需要比一般家长拥有更多的耐心、技巧。

更何况,在我们的社会里,还流行着这样的观点:一个孩子只要举止失常,看上去缺乏教养,那么,一定是父母的过失。人们普遍认为,只要教育得当,每个孩子都会遵守规矩。

图片

因此,情绪化儿童的父母,还需要面对一定的社会舆论和心理压力,他们更需要外界的支持和理解。

如今,在北美的每个大城市,都有情绪化儿童的家长群,组织情绪化儿童的父母定期见面交流;Faccbook等社交网站上,有超过一万名父母在这里交流经验。

为了缓解这份心理压力,诺拉·伊姆劳还给情绪化儿童的家长,提出了五条忠告

1. 你并不孤单!

2. 你不应该受到谴责!

3. 你的孩子也不应该受到责备!

4. 孩子表现出与众不同,是正常!

5. 情绪化儿童和家庭的幸福,并不矛盾!


图片

在情绪化儿童身上
隐藏着巨大潜力

不同于“每个孩子刚出生都是一张白纸”的说法,现代人格研究表示,每个新生儿在一出生时,大脑就已经具备了某种态度,决定了他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方式。

这也就是所谓天生的人格特质和性格基础。

哈佛大学的人格研究员杰罗姆·卡根,精心设计了一项研究。他让成千上万的新生儿接受不同的刺激,观察他们是如何回应的。他发现,即使在四个月大的时候,婴儿就展现出了不同的性格反应。

大概有20%的婴儿,在出生时就高度敏感,特别容易受到刺激,也很难处理好压力,比其他婴儿哭得更多。

杰罗姆长期跟踪研究了这些“高反应性”的婴儿,发现他们在未来,比其他婴儿对世界有更多的好奇心,并且对一件事更容易坚持,甚至寿命也更长。

图片
Jerome Kagan

正如“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那些性情敏感、冲动、易受刺激的情绪化儿童,原来在他们的身上,也隐藏着巨大的潜力。

诺拉·伊姆劳表示,尽管情绪化的孩子在童年时期表现地如此“出格”,父母无需过分焦虑他们的未来。

家长在面对养育挑战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情绪化儿童身上所具有的特殊的潜质:

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把他们变成杰出的艺术家和创造者;

旺盛的好奇心、毅力、重视细节,有助于他们在未来成为优秀的科研人员;

蓬勃的野心和旺盛的运动激情,是成为一名运动健将的必备品质... ...


她还在研究中惊喜地发现,安徒生、爱迪生、爱因斯坦、乔布斯等,都曾是情绪化儿童。很多伟大的天才在突破自己的怪脾气之前,也曾经是“难养”的孩子。

孩提时期那些令人头疼的“问题”,却在未来成为他们的一种特殊天分。但前提条件是,情绪化儿童必须在父母的帮助下,学会调节自己的强烈情感,安全度过童年时期的挑战。

也就是说,每一个情绪化孩子,只有在幼年和童年时期,不对自己失去信心,构筑起内心的强大力量,才更有可能收获一个幸福和充满意义的人生。

因此,情绪化儿童更需要的是什么?是父母能对自己始终保持信任和耐心;是周围的环境能很好地接纳和认可自己... ...

图片

诺拉·伊姆劳提醒,我们对情绪化儿童一次又一次失去耐心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他们本身的行为,而在于父母自身的期望——父母往往对孩子在每个年龄段能做什么,有着不切实际的高估。

正如有一位情绪化儿童的母亲反思说:“不是我们的孩子有错,而是我们对他们的期待错了。”

比如,尽管情绪化儿童很有同情心,但是他们在5岁前几乎不会去考虑别人的感受,因为换位思考的能力,要在5-9岁之间才能慢慢形成;直到小学阶段,他们才能非常有限地考虑到周围的人,但是在情绪紧张时,他们仍然会退回到幼儿阶段的水平。

因此,每一个情绪化儿童的父母,都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发展情况,来调整自己的期望,而不是与其他同龄孩子作比较。

无论如何,最终能帮助孩子度过危机的,只能是父母的理解、耐心和抚慰,是一个充满爱与信任的童年。

图片

你对孩子说的话
未来会成为他们内心的声音

坦白说,面对一个情绪化儿童,脾气再好的父母,可能都很难控制自己不发飙。

为了帮助父母的养育之路,走得更轻松和坚定一些,诺拉·伊姆劳结合自身的养育经验,给出了几个值得注意的重要原则。

 1. 从小锻炼孩子,识别自己的各种情绪 

帮助情绪化儿童应对复杂情感的第一步,就是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各种情绪。

当孩子还不能准确表达内心的情感变化时,成年人可以帮助他们表达出来。

比如,“你觉得自己可能完成不了这项任务,感到很有压力是吗?”“你现在内心有些失望是吗?”

这项训练在孩子的婴幼儿时期就可以开始,这样孩子才能够更好地觉察、分辨自己内心的情感,意识到当下的感受是怎么来的,并能用复杂的语言表达出来。

这其实是一项需要培养的能力,而不是很多家长所想当然以为,孩子长大以后就能够自然习得。

图片

 2. 缓解焦虑,“倾听”是最重要的法宝 

所有父母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旦孩子开始进入嘶喊和怒吼的模式时,你根本没有办法和他展开交流。

无论严厉还是温柔的话语,他们根本听不进去任何解释。

脑科学研究表明,人一旦感到焦虑时,大脑皮层就会处于戒备状态,这时任何沟通和自我调节方法,都没法工作。

而情绪化儿童的大脑,更容易进入戒备状态。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也更容易触发焦虑。

想要帮助孩子缓解焦虑,其实并不需要父母采取什么具体行动,也许只是改变自己的态度,多倾听焦虑背后的原因,就可以大大降低他们的焦虑水平。

比如,当孩子抱怨“幼儿园里的孩子实在时太吵了,真是受够了”时,父母仅仅是耐心倾听,对孩子就已经是一种帮助,而不是表示无所谓(“他们也不至于那么吵吧”),或者反驳他(“我不相信”)。

图片

如果父母能够察觉孩子的焦虑,对他表示共情地说:“我完全可以想象这对你是多么困难。谢谢你尽管如此,还是每天都去幼儿园”,那就更好了。

父母的倾听与认可,不仅可以缓解孩子的情绪,还能强化他们内心的抵抗力。

《伴随孩子一生的四种价值》作者杰斯珀·尤斯就表示,只要孩子能够在成长中得到足够的帮助、关怀和亲近,就可以平缓焦虑,并发展出强大的忍受焦虑的能力。

 3. 尽情安慰你的孩子吧,即使它看起来没用 

当孩子大发脾气、陷入情绪崩溃、怎么劝解都无效时,你应该怎么做?

很多家长普遍认为,让一个孩子单独待着,甚至闭门思过,他就可以学会自我平静。实际上,结果恰恰相反,如果没有外界的安慰,孩子体内的压力荷尔蒙水平就会越来越高。

英国大脑研究者马尔特·桑德兰博士为此特别提出“安慰科学”——看上去,父母无论是否安慰孩子,孩子发脾气的时间和次数似乎都不会有所改变。但是,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孩子的身体和大脑却会产生巨大的差别。

在孩子发脾气、情绪奔溃时,父母更应该给与抚慰和拥抱,哪怕只是静静陪伴,它不仅可以让孩子的神经系统更好地恢复平静,更重要的是,还能帮助孩子逐渐习得一种自我调节的能力。

图片

这种自我调节能力,对每一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它能帮助我们在低谷时刻摆脱巨大的心理压力,更好地处理情绪,恢复平静。

由于情绪化儿童往往比其他孩子更难培养这种自我调节能力,因此在成长过程中,也需要父母给与更多的陪伴、支持和安慰。

 4. 向学校坦诚孩子的需求,筑起一道安全网

学校,是家庭之外,承载了一个孩子最多欢乐与忧愁的地方。但对于情绪化儿童来说,学校更是一项十足的挑战。

无论是刚开始上幼儿园、小学的艰难过渡期,还是中途换了新老师、新同桌,对于他们来说,都充满诸多不确定性和压力。

因此,父母最好在开学之前,便和老师做好解释,“自己的孩子为什么更需要一些耐心的陪伴”,以及“他在哪些方面可能更加敏感和激动”,并恳请老师在这段适应期和过渡期,尽量照顾到孩子的需求。

幸运的是,有些国家已经开始在学校环境中做出一些改变,来关注到情绪化儿童的心理需求。

比如,在德国柏林一所小学里,为了照顾到某些孩子脆弱的内心世界,学校走廊里特别设置了一台“思家电话”,课间孩子可以通过这台电话,获得所需的亲近和安全感,从而顺利度过学校生活。

图片

最后,还要强调的一点是,情绪化儿童,往往有一个特别脆弱的自我形象,他们更迫切地想要从父母那里,寻找一个问题的答案——我到底是谁?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正如《母性》杂志创始人佩吉·奥马拉所说:“注意你是怎样对孩子说话的。总有一天,这会成为他们内心的声音。”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孩子在婴幼儿时期,得到了足够的尊重和欣赏,他们的自信和自尊就会日益增强;相反,任何愤怒和失控,都会影响一个孩子自尊的建立。

其实不单单是情绪儿童,在任何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存在这样的魔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