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儿童的世界是寂寞的,没有老人的世界是寒冷的” ——“余热”与“残年”辩

 丘山居士馆 2021-04-01

  肖旭

 现在社会上对离退休人员有个说法,叫“发挥余热”,即晚年再做一些贡献。也许当初“创意”是好心,但却恰好暴露了潜意识中对老年人的歧视。
   什么才是“余热”,我在采油井场劳动的日子,中午把饭盒放到加热炉上热菜,这是利用“余热”。解放军汽车队搞技术革新,用发动机的排气管蒸饭,这也是回收“余热”,现在一些热电厂将冷却塔的热量回收,用于供热采暖等。作为人,虽然退休了,但我们能思考,能创造,能爱和被爱,天天吃了饭都在发出2000大卡的热,怎么就变成了“余热”。袁枚有篇《祭妹文》中写的“四肢犹温,一目未瞑”,这才是“余热”的写照。说穿了还是在以“体制内”的眼光衡量人的价值。“余热”是废物利用,它和“残年”是配套的。你很难说恩格斯74岁整理出版《资本论》,巴甫洛夫85岁完成高级神经活动实验,歌德82岁出版《浮士德》,萧伯纳90岁还有新作问世,这都是在“发挥余热”吧。
   要坚信自己什么时候都决不多余。除了社会的意义外,老年人对于家庭和亲人更有着特别的价值。用自己的人生经验指导儿孙自不待言。老人还作为晚辈们凝聚的纽带,维持着家的温馨构架。“亲在不言老”,有了上一代的屏障,下一代再老也会感到安全和年轻。“已烦海内推前辈,犹有慈亲唤小名”,这种幸福对儿女来说是无可替代的。父母能活到高龄,也展示了家族基因的优秀,使子孙们更加乐观和自信。
  有句话说,“没有儿童的世界是寂寞的,没有老人的世界是寒冷的”,无论对社会,对家庭,老人都是不可缺少的宝贵财富。而有目标,有自信、有追求的生活,是老年人心态健康的基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