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马懿是个忠臣(三国演义与三国志)

 金色年华554 2021-04-01

作为三国最后的赢家,说司马懿是个忠臣,您可能会有点疑问,他要是忠臣他司马家还能最后把魏国皇帝扒拉下去,自己当皇上,三国归晋吗?我要说的是,无论司马家其他人如何,司马懿这人还算是个忠臣。

《晋书》记载,司马家从周朝开始就在中央任职,但他们真正发迹是从司马懿开始的。一开始曹操征召司马懿,他还不愿意来,装病不出。后来曹操当了丞相了,又让司马懿出山,司马懿还不想去,曹操那是轻易让人蒙的人吗?他告诉司马懿:“要不到我这来工作,要不去大牢里蹲着,自己选吧。”司马懿没辙了,跑出来做官了。

不过司马懿这个人倒是很有敬业精神,既然出来工作了,就全心全意把它干好。在曹操和曹丕父子手下效力期间,真是拿出过不少好主意。比如前面说过的“得陇望蜀”的典故,就是司马懿建议曹操趁着拿下汉中的热乎劲儿,顺势拿下益州,可惜曹操那时候老了,进取心消磨得差不多了,没听他的,后来也挺后悔。

到后来关云长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吓得曹操惦记迁都。又是司马懿及时阻止。他跟曹操说:“于禁的失败,我们并没有伤筋动骨。这会儿您要迁都,那么淮河汉水一代就会人心惶惶,这块咱们可就保不住了。而且您看关羽势如破竹,但他和孙权的关系属于貌合神离,一旦关羽势头太猛,孙权那边就坐不住了,肯定扯关羽后腿,关也就完了。”曹操听了他的,留在许昌,后来果然孙权袭杀了关羽。

《三国演义》里,曹丕领着一帮人逼汉献帝退位,自己上台。汉献帝被迫下了退位诏书,这时候曹丕表现出一脸的没见过世面,就要接受。又是司马懿提醒他:“您等会儿,您不能人家一让您就接,假模假式的也得退让三次,然后再接受,不然肯定会有人说闲话。”曹丕这才上表辞谢。

您看,司马懿在曹操和曹丕手下,安心工作,踏踏实实尽到臣下的义务。当然,这爷俩比较强势,司马懿翻不出大浪来。但曹丕死后,即位的曹睿是个小孩,曹家的精英也死得差不多了,剩下的曹真之类的虽然不能说是草包,但跟司马懿比差的不是一星半点,而司马懿也是三个托孤大臣之一,基本上有条件揽权了。《晋书》记载,曹丕临死留下遗言,说这三个托孤大臣都可以信任,如果有人离间这三个大臣,让自己的儿子绝对不要相信,可见曹丕是相信司马懿的忠诚的。

《三国演义》里没提这句话,但加入了诸葛亮使离间计的情节。当时马谡出主意,在魏国到处散布司马懿想要造反的流言,然后还贴出司马懿“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告示。可把曹睿吓坏了,曹真给他出主意,让他学汉高祖伪游云梦擒韩信的典故,直接到司马懿驻守的安邑,质问司马懿为何造反。司马懿的反应是“大惊失色,汗流遍体”。最后还是给自己申辩成功,保住了性命,让出了兵权。这点上司马懿和韩信太像了。说明此时的司马懿基本就是一个韩信似的人物,也是韩信的心态,绝没有造反篡逆的想法。

司马懿比韩信幸运之处在于他被解除兵权的时候还是乱世,魏国还有吴蜀两个敌人,而魏国曹家的人物一代不如一代,挡不住诸葛亮,最后还得指着他领兵。这也说明曹家人的确不行了,狡兔没死就惦着把走狗给烹了,不但实现不了想法,还让司马家人有心理阴影了。

不过司马懿一复职,他没想那么多,先立下大功一件。《三国演义》里前期吕布被张三爷称作三姓家奴,其实后来的孟达要论反复无常,比吕布有过之而无不及。一开始孟达保的是刘璋,然后吃里扒外,跟刘备勾勾搭搭,投降刘备。然后关羽大意失荆州,派廖化找刘封求救,又是孟达撺掇刘封不发救兵。后来案子发了,刘封伏法,作为教唆犯,孟达跑了,又投降了魏国。到这会儿,孟达驻守上庸,赶上诸葛亮出祁山,进军比较顺利,这位孟达心思又活泛了,派人跟诸葛亮联系,要带着金城、新城、上庸三郡人马再投回蜀国。他的计划是直接带着这三城的兵马攻打洛阳,诸葛亮的人马直接进军长安。

诸葛亮那是很高兴的,作为政治家,他可以把过去的恩怨暂时放在一边,采取最符合自身利益的措施,所以他肯定会接受孟达的投降。但是,孟达这个人除了反复无常的本事超过吕布以外,武力当然是没法跟吕布比的,但他的智力上也不比吕布高明,关键时刻指着他,那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诸葛亮只能空欢喜一场。当时诸葛亮听说司马懿又回来了,立刻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告诉孟达,多加小心,司马懿不是好惹的。结果这位孟达是满不在乎,跟诸葛亮回信说,就算司马懿知道我起事了。他要动兵,必须先给朝廷打报告,朝廷批准他才能动,这一来一回,咱们早就起兵了。诸葛亮一听就知道事情完了,果然,司马懿根本就没有等朝廷批准,直接出兵就抓了孟达,稳定了局势。这就是英雄所见略同,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司马懿,遇见这事都会是这个选择,他们是一个量级的,而孟达跟他们相比就是二傻子级别的。

图片

不过这件事又看出司马懿确实对魏国忠心耿耿,没得到批准就动兵,这是犯大忌讳的事,很容易惹祸上身。特别是《三国演义》前面还给他加了一个被怀疑而免职的情节,刚刚复职就来这么一手,危险系数太大,心眼活泛一点就得犹豫。不过司马懿这会儿想的都是形势的需要,国家的安危,没太考虑自己的事,这样不是忠臣,还有忠臣吗?

再后来,诸葛亮二出祁山,此时魏国军队的一把手还是曹真。如果司马懿有二心,想要抓兵权,就应该让曹真多打败仗,自己收拾局面。但司马懿给皇上出主意,说蜀国军队后勤补给比较困难,所以不要主动出击,坚守一个月,蜀兵自然就退了,然后出兵追击,能打个大胜仗。当时皇上还问他:“你为什么带你的这支军队出奇兵袭击诸葛亮一下呢?有大功啊。”司马懿说:“咱不能都对着一边使劲,那边还有孙权呢,得防着他们。”想得很周到,国家安全在第一位,自己立功放在第二位。皇上派韩暨给曹真传达作战命令,司马懿还特意嘱咐韩暨:“我想把这个功劳让给曹真,所以你别说是我说的,就算是他的决策。”还很注意团结,毕竟团结才有国家的稳定。果然,后来曹真投桃报李,在他病重不能带兵的时候,把印信交给了司马懿。

图片

司马懿和诸葛亮棋逢对手,诸葛亮只能几次无功而返,司马懿成了魏国保国的栋梁。

再往后魏明帝死了,又托孤给司马懿,司马懿做了两朝托孤大臣。这回和司马懿一块儿接受托孤的曹家人是大将军曹爽。要说前面的曹真这些人虽然本事不如司马懿,但也都是叱诧风云的人物,而到了这位曹爽这儿,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草包。跟司马懿就没法玩,很快被玩死。那您说了,司马懿算计自己人,这个不算忠臣了吧。您翻翻《三国演义》,先动手的是那位曹爽,自己笨就完了,还招欠,死的一点都不冤。

图片

司马懿掌握大权,小皇上曹芳要给司马懿加九锡,司马懿坚决不接受。毛宗岗先生在这儿批了一句:“此则贤于曹操”。又看出司马懿还是以忠臣自居,直到司马懿死的时候,他还告诉自己的两个儿子:“吾事魏历年,官授太傅,人臣之位极矣。人皆疑吾有异志,吾尝怀恐惧。吾死之后,汝二人善理国政。慎之!慎之!”

可能您又要问了,司马懿是忠臣,那最后怎么魏国的天下落到了司马家了呢?没办法,司马懿死了,他管不了他俩儿子干什么啊。老家儿拿皇上当回事,这俩儿子可不把皇上当回事。毛宗岗也批:“及观司马懿临终之语,而懿之与操则有别矣。操之事,皆懿之子为之,而懿则终其身未敢为操之事也。”我觉得说得很到位,司马懿虽然最后有了权力,但也没想着架空皇帝,但权利他们家有了,基础条件具备,就差的是想法,他儿子有想法了,自然就要有行动了。而且当初皇上削司马懿兵权这个事,司马懿没想什么,但他儿子肯定会有自己的想法,看到老爹这么大本事,这么大功劳,皇上说拿下就拿下,没法保证自己的地位甚至是脑袋,那我们就自己做皇帝好了。所以我说曹家人越来越没见识,狡兔没死就惦着烹了走狗,不但没做到,反而让走狗有了想法,得不偿失。

图片

其实司马家和曹家挺像的,只不过司马懿像早期的曹操,一腔热血,为朝廷尽心尽力。他那俩儿子后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到了第三代上,司马炎做了曹丕一样的事,也最终成为了三国最后的赢家。

《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主要内容就是这些了,下一段是这个系列正文部分的尾章——天时地利与人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