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车市场大局已定,接下来轮到单车出行了?

 新用户29545xRw 2021-04-01

一纸《网约车细则征求意见稿》给了滴滴和众打车APP一记闷棍,而且还不允许说不,滴滴那份漂亮的公关文也删除了。

打车市场,经历了三个阶段。烧钱补贴的1.0阶段;扩张兼并的2.0阶段;再到如今逐步走向垄断的3.0阶段。

随着滴滴合并了Uber中国,不管是否愿意承认,中国的打车市场基本已经大局已定,唯一的悬念,就只剩下那份征求意见稿了。

资本总是逐利的,现在资本流向了哪?正是目前最火爆的单车出行市场,共享经济的概念被一再抛出。先来看一组数据。

摩拜单车


2015年10月30日获得数百万美元A轮投资;

2016年8月19日获得数千万美元B轮投资;

2016年9月30日获得超1亿美金C轮融资。

OFO


2015年12月完成900万元Pre-A 轮融资;

2016年2月完成A轮融资,2个月后完成A+轮融资,总计2500万人民币;

2016年9月2日获得数千万美元 B 轮融资;

2016年9月26日获得数千万美元战略投资。

小鸣单车


2016年9月27日完成数千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

2016年10月8日完成1亿元A轮系列融资。

优拜单车


2016年9月,未上线就获得千万级别天使轮融资。

再来看看这四大竞争者背后的资本集团。

摩拜单车:

自带Uber基因(摩拜单车CEO王晓峰曾是Uber中国高管)

愉悦资本、熊猫资本、创新工场、高瓴资本、华平投资集团。

OFO:

唯猎资本、东方弘道、金沙江创投、真格基金、天使投资人王刚、经纬中国、滴滴出行。

小鸣单车:

联创永宣、知名运动单车品牌凯路仕董事长邓永豪,及多家上市公司背景股东。

优拜单车:

中路资本、初心资本、点亮资本、火橙创业加速器。

这么多资本集团的进入,三家单车出行企业都已进入亿级资本的竞争阶段,也基本宣告进入烧钱的1.0阶段,加上有传言说乐视也在单车市场寻求合作,这个行业的竞争才刚刚开打。

目前,就我个人的体验来看,虽然资本迅速切入单车出行市场,但是单车出行依然面临诸多难点没有解决。

第一,不管是摩拜单车、OFO还是小鸣单车,现在都处于亏损状态,造价成本本身不低,但要说盈利,为时尚早,这也是拼命融资的目的。


第二,单车的骑行舒适度还不够,因为害怕遭到过多的人为破坏,摩拜单车用了太多标准化的设置,甚至都无法调整座椅的高低,长时间的骑行其实并不舒适。

第三,虽然单车共享的美好愿望是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但是毕竟单车出行受天气因素制约过多,大热天,大冬天、下雨天等都不适合。

第四,后续维护是一个难点,摩拜单车的数据,从7月初到9月,遭到人为破坏的单车约150辆,差不多每四辆车里就有一辆违规用车。

第五,政府项目的竞争。其实早在2007年,国内就引进了公共自行车系统。杭州,南京、上海部分区县等都已经试行公共自行车项目,而且在骑行体验上不会比摩拜、OFO差。虽然我在《摩拜单车真的是零推广吗?你太天真了》一文也提到,摩拜单车一直在试图与政府合作,但是想要完全代替政府原有的项目,也存在一定未知数。


共享单车如今正是风口上的猪,资本不断涌入,但是问题也依然存在,能否复制当初打车市场的成功路线,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