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磨小云丨 濛江航道简况

 广西海歌 2021-04-01


作者简介

       磨小云,笔名闲云野鹤。国家三级演员,藤县第四届文学艺术联合会戏剧协会秘书长,曾任藤县木偶剧团团长、藤县粤剧团副团长、藤县博物馆副馆长。2004年提前退休。


濛江航道简况

  磨小云

 
家乡濛江,位于西江干流浔江与支流江交汇处。聪明勤劳的家乡人民,充分利用上苍恩赐的大江小河航道,从事水上运输事业,推动了家乡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浔江濛江河段,平均年径流量约1900亿立方米,是黄河年径流量的3 倍多。浔江河水,自西向东流,刚进入濛江地界,便被巍峨屹立的巨峰神岭横锁截断,河水猛烈翻转两个90度弯,以雷霆万钧之势扑向白马大角,从十二矶继续自西向东狂泻,直射蒙江河口上下游的新安和江权附近两块凸岸平原,把陆地岸线切平,留下质地坚实的几个江心地块:黃婆洲(编者按:即黄驼洲、党州、丁洲(编者按:即洲儿)、泗洲。


濛江河段河床左岸为沙土平原,受水流长期冲刷岸线比较平直,右岸天平镇属地一侧,河床沿岸是一道道凹凸连绵,质地坚硬的山角岭坳,岸线沿在山边,沿岸很少平地。浔江濛江河段,自上游十二矶至下游莲垌马王冲口,河床横截面宽度均超过1300米,党洲和泗洲附近,横截面达到1800多米。浔江濛江河段,河床底质由无数高低不平的石洲、崎岖丛生的石排、犬牙交错的石笋,走向无序的岩层、挺拔向上的独石,坑坑洼洼的硬沙(卵石)和松散流动的黄沙构成。

浔江流域处于亚热带低纬度地区,年降雨量大,水源充沛,降雨集中在每年夏秋两季,历史上出现过接近每秒50000立方米的最大流量,而每年最小流量都下降到不足每秒1000立方米,水位涨退多变。1947年度,濛江镇出现洪水最高水位接近32米(完全漫过濛江街水位为28.32米)。浔江流域,每年进入10月份后,雨量骤减,冬春两季浔江水源,主要依靠云贵高原和桂北山区地下河水源补充,最枯水期,有的年份,濛江河段水位降至零度以下(注释1)。濛江河段,河床各断面宽度与水深,随着流量增减与河床底质不同,而形成较大差异。河床水位达到中洪水(黄海基面高程16米以上)时,水沫线延伸到河床边缘,水面全部覆盖河床。进入枯水期,在河床平坦地段,河水均匀分布整过河床,河道水面宽阔,水位枯浅;有的滩段,河床大部分裸露出水面,或受石洲,石排拦截阻隔,河水归入深槽,或从左右高耸石排形成的河槽穿越而过,水面宽度只有五、六十米,水深却达到十多米。

浔江濛江河段,是险滩相连,流速多变,流态紊乱河段,自上游往下为十二矶、狗尾划、走马滩、黄石滩、铁路和镰刀沙、浪中和草甕滩。“十二矶,滩段较长,河水自白马大角进入,水流环绕神岭南侧山脚的十二个突出石角俯冲而下,到了补镬村对开宽阔处流速减缓。十二矶滩河槽右侧为连绵石排、暗礁和硬沙坝,河槽宽度50米左右。洪水期,神岭山角即白马大角水势爆烈激荡,逐浪排空,惊涛拍岸,极其凶险。自古以来,为船员谈之色变。枯水期,十二矶水位枯浅,水流湍急,流态紊乱,是濛江河段最凶恶险滩。也是发生重大事故最多的险滩。1978年冬,国营梧州航运公司一船队,下航在十二矶触礁,造成船舶翻沉,死亡数人的重大事故。1995年12月2日,藤县天平新马水口村一艘农用船,从新马街边装载乘客开往濛江赶圩,在十二矶被一艘平南籍钢质货船尾随碰撞翻沉,酿成死亡12人重大事故。

狗尾划,位于党洲外侧的丁洲对开水域,长度约800米。狗尾划,顾名思义,水流形态就像狗尾巴左右上下摆动。中洪水期间,河槽两侧明礁,有的与水面齐平,有的成为暗礁,水流翻滚,多处出现喷泡、旋涡、反水。船舶驶过狗尾划,会发生舵效失灵、船体摇摆、方向改变等情况。驾船要全神贯注,紧握舵把,及时调整船位,避开两侧礁石。船舶在狗尾划触礁事故偶有发生。

走马滩,上游自木魁村对开至下游氮肥厂车渡口对开江中,长度约700米,滩险出现在枯水期。由于该滩段河床平坦,即便最枯水期,河水亦全覆盖整个河床,形成水面宽阔,水位极浅现象。走马滩每年都会出现水深达不到航道等级尺度的情况(据说“走马滩”是因为河水浅到连马匹都能走过而得名)。当走马滩水深达不到航道等级最小尺度时,航道部门要在柴头村(编者按:即头村,原航图标名有误)对开岸边和下游江权码头悬挂揭示走马滩主航道水位的水深信号台,过往船舶根据本船吃水深度,选择停船等候水涨或减载通过。船舶在走马滩发生过不少事故,但因为河床底质是较平坦硬沙,发生事故的船舶只会进水坐浅,不会酿成翻沉死人事故。


黄石”(编者按,航道图标为王石滩)是距离濛江街最近,家乡群众最熟悉的险滩。入口位于氮肥厂车渡口下游约200米,出口在濛江街边的关排石,滩长300米左右。枯水期,黄石滩河槽两侧河床基本裸露,河水几乎全部进入河槽,形成水深、弯曲、狭窄险滩。由于滩段较短,水深富余,所以黄石滩少有事故发生。


铁路与镰钩沙,是在同一段区域内,同一起端和同一终端的两条险滩。铁路角”起自天平石炉步头对开河面,贴近右岸山边,经石炉角,顺直而下,从石炉大地儿村对开的"天字沙"流出,是常年绝大部分时间的维护航道。铁路角每年均有一小段时期,水深不足,航道需转移镰钩沙。

镰钩沙,自石炉步头开始,指向左岸,沿茶壶沙边,到达江权码头对开的暗沙即镰钩沙后,又向大地儿方向横越,从天字沙出口。镰钩沙险滩呈曲尺型,经两次横越河床,水流与河床走向形式大交角,不利于船舶航行。该滩段是在枯水期,铁路水深不足时才开劈使用。

浪中滩和“草甕滩”,也是在同一段区间,同一起端和同一终端的两条险滩。浪中滩从天平大湾村对开河面起,贴近右岸顺直而下,在大木冲村面山角出口。草甕滩从大湾河面起,大角度指向莲垌冲口对开江心的赤眼口石排,再转90°弯,向右岸大木冲山角出口。草壅滩弯曲流急,流态紊乱,船舶在该滩发生事故也不少。草壅滩是在浪中滩水深不足时,才不得已开劈使用。
濛江河段,还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全河段20多公里,左岸一侧,除在党洲尾至走马滩面,即寨头村对开,有一块长度不到一公里的缓流水域可作为船队锚地外,枯水期长航船舶在濛江一侧左岸再没有地段可以靠岸停泊。如果国营航运公司的大吨位“桂驳等船舶装载大宗货物到濛江,拖带多艘驳船的“桂拖”,要把整批船队拖带到沙塘锚地丟拖锚泊稳固,桂拖再单独拖带载货到濛江这艘驳船往濛江街边的关排石下游锚泊,然后返回沙塘锚地,继续拖带其他船舶往目的港。濛江港口的环境更糟糕,枯水期零度水时,蒙江河口最深处只有0.6米,进出濛江的货物,要用载重量不超过10吨的小船从岸边码头运到停在大河的大船,多次往返过驳;载货往濛江港的长航货船,也是用这种方式,将大船的货物转小船驳运到岸边码头,增大了运输成本和周转时间。枯水期濛江街边河床裸露,旅客要走很长一段滩涂和200多米的摇晃“桥板”才能到达驳艇转乘长途客轮。枯水期间,濛江、天平沿江60多艘圩渡,只能选择在濛江街头大田垌冲口河边流态紊乱、不宜停船的“踏埋水”小港湾,无序排列停泊。赶圩村民挑着沉重的物品,要走过几条船才能登岸,人员失足落水事故时有发生。濛江港口的水位缺陷,至使无法建设现代化的码头设施,制约了家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由于国力衰弱,历代政府没投入过资金整治河道,船舶自古以来都是在原始状态凶险河道中航行。为了航行安全需要,有的船舶所有人或经营人,雇请当地船民或渔民在滩险主要部位设置竹木浮棒揭示航道边界或暗礁。更多的是,船员借助世代相传的“水记石和“眼头部位”驾驶船舶。所谓"水记石",就是揭示习惯性航路中某处水域深度的记号石。例如,“三级上拖珠天字水”,是指黄石滩尾的“上拖珠”石,在零度水位时,高出水面3.65米,当水位与上拖珠石顶平面时,位于天平大地儿对开,枯水期裸露的“天字沙”已经被水淹没,且具备足够水深,船舶可以在天字沙上面通过。梧州至桂平航线有九级水记石,即认定9座礁石作为揭示多处地方水深的记号石,其中有4座水记石在濛江河段(注释2)。船员会在礁石上涂上油漆作记号,让过往船员容易辨认,也告知附近群众不要打掉这种礁石。眼头部位”就是船舶驾驶员在驾驶室操舵时,眼睛通过插在船艏中部的“头竹”,对着岸上的参照物(房屋、冲口、大树、庙宇等),三点成一线,确定本船在江中具体位置和艏艉方向,不断调整船位行驶。这些传统经验,除了要死记硬背,还受外界因素变化影响,如是否有人打砸过水记石,岸上参照物是否变更等,存在事故隐患。
解放后,国家交通部于1955年在广州成立珠江航运管理局,统一管理珠江流域水运事业。国家投入资金对梧州至贵县干流河段进行首次整治,梧贵线成为理论上可以常年通航500吨的国家四级航道。同时设置包括濛江航标站在内的各级航道管理机构。
濛江航段是梧贵线中滩险较多、航标配布密度较大的航段。藤县航道段管理区域为梧州界首至平南平田135公里航段,配置航标180座,平均每公里1.3座;濛江航标站管理21公里航段,配标近60座,平均每公里2.6座。濛江航段配布双面界限标,左岸一侧白标白灯,右岸一侧红标红灯。改革开放前,航标标体是用竹木材料做成,分别涂上红、白颜色油漆的小排筏,80年代以后,逐步投放红、白钢质灯船取代。70年代以前,航标灯大部分为煤油防风灯,一些重要位置采用特大号干电池(手搖电话机常用)电珠发光灯。接近80年代逐步改用充电蓄电池,90年代以后,又换上科技含量较高的太阳能充电灯。

航道转移是航标站的基本工作。每年枯水期和枯洪水、洪枯水交替时期,都需要转移航道。转移航道就是在要开劈的新航道上,布控好所有航标以后,再撤除将要封闭航道的航标。例如,当水位上涨到四级以上时,勒鸡潭沿山边一侧水深已达到航道等级尺度,船舶航行勒鸡潭沿岸航道既经济又安全,航标站就要按要求开劈勒鸡潭航道,配布好航标,让船舶正常通航,然后再撤去黄石滩上的航标,封闭黄石航道。
放收标灯和巡查航标是航标站的日常工作。在煤油航标灯年代,每天下午,航标工作人员要为每盏标灯加满煤油,擦亮灯镜,开出自划小艇,顺流而下,把灯点燃,挂上辖区每一座航标顶部,这项工作必须在黑夜到来之前全部完成。天亮后,又要开艇将每座航标上的标灯收回。航标工作人员还必须在每个昼夜至少一次对辖区航标实行巡查,发现航标漂流、移位、灭失或灯光熄灭,及时纠正,消除隐患。
八十年代末,国家投放资金对西江航道进行大规模整治,濛江航段几个险滩得到了全面改善。例如,“走马滩,在右岸天平三益铁山角构蓄与河床走向成大角度的丁坝,收窄水流截面,在主航道右侧构蓄顺坝,将横流水挡回主航道,有效增加主流水深,结束了走马滩枯水期水深不足的历史。对铁路和浪中河槽,连续几年进行炸礁疏浚,加宽和加深了航道,枯水期再不用开劈镰钩沙和草甕航道了。通过这次整治,梧贵航线升级为可常年通航1000吨的国家三级航道。梧州长洲水利枢纽建成后,浔江全线渠化,梧贵航线又提升为可常年通航2000吨级船舶的国家二级航道。2019年,国家再投入巨资开工建设梧贵线国家最高等级、可以常年通航3000吨级船船的一级航道。
浔江,全线渠化后,濛江河段航道常年保持在20米高程水位,昔日母亲河纵横交错、高低起伏、嶙峋兀立的群礁奇石,已永远淹没在水底,成为一代人的记忆。今天,展现在家乡人面前的母亲河波阑壮宽、碧波如镜,正是唐朝诗人崔致远描绘的“目极烟波浩渺间,晓鸟飞处认乡关仙界美景。

注释:

1、零度水,指经过多年观察,某段河道出现的最低水位,由业内一致确认,并作出记号的水位。以后,既有出现超过零度水年份,也有达不到零度水年份。濛江街附近零度水对应黄海基面海拔高程是11.75米。

2、濛江境内4座水记石为:一级蛤其石浪中水,蛤其石2.19米,在关排石对开红标靠南约60米;三级上拖珠天字水,上拖珠石3.65米,在黃石滩尾;五级正湾狗肚水,正湾石5.55米,在丁洲边狗尾划南侧;七级车前湾肚石鱼良水,车前湾肚石7.10米,在十二矶车前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