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炁體源流】金丹之道、運動坤火、欲色天

 大钧 2021-04-02

图片

金丹之道

(摘自《伍柳仙宗·金仙證論·圖説第十》)

图片

金丹之道前八篇已盡之矣。尚恐學者不知竅妙,故備此圖以補全書之要訣。願有志者一覽無疑,不爲舊圖所惑。庶知陽生在此、調藥在此、鼓巽風在此、藥産在此、採取在此、歸爐在此、駕河車在此、還本復位在此、金丹造化之元功莫不在此矣。(米晶子注:多看。)

然竅本無形,自無而生有,則謂之元關、中宫、天心,其稱名不一也。夫虚無之窟内含天然真宰,則謂之君火、真火、真性。元神亦是無形,静則集氤氳而栖真養息宰生生化化之原,動則引精華而向外發散。每活子時二候之許,其竅旋發旋無,故曰元關難言。

其炁之行後通乎督脉,前通乎任脉,中通乎衝脉,橫通乎帶脉,上通乎心,下通乎陽關,上後通乎腎,上前通乎臍,散則透于周身,爲百脉之總根,故謂之先天其穴無形無影。

炁發則成竅機,息則渺茫以待,成全八脉。則八脉凑成共拱一穴,爲造化之樞紐名曰炁穴。譬如北辰居所衆星旋繞護衛,即古人所謂竅中竅也。竅即丹田,上乃金鼎,鼎稍上即黃庭,竅下即關元。古謂上黃庭、下關元是也。關元下即陽關,亦名命門,乃男女洩精之處,腎管之根由此而生。

但黃庭、金鼎、炁穴、關元四穴俱是無形,若執形求之則謬矣。又謂夾脊兩腎中藏元炁,則亦謬矣。此書圖之所作實發古人所不盡泄之旨,而又有以闢其誕妄也。

運動坤火

(摘自《伍柳仙宗·金仙證論·風火經第六》)

又曰:運動坤之火沉潜于下

坤者,爐也。火者,元炁也。運動坤火之時,往下而行,以通督脉而進,若别行异路,是不能上乾鼎,則藥即耗散矣。 

渾然問曰:我聞玉蟾翁言,神即火、炁即藥,以火煉藥而成丹。今何又言,炁是火?而前文又言,化榖精以呼吸爲火,三事俱言火,不明孰是?

華陽云:此視學者得師不得師耳,真參實悟者,一見了然于心。若心下不實,焉得明乎?非是丹經惑爾,乃爾認錯丹經。誦幾句古言熟語以爲自己聰明,誤也!

凡云是起火、引火、火逼行火、止火,皆爲呼吸氣之火也。凡云凝火、入火、降火、以火、移火、離火、心火,皆屬神之火也。凡云運火、取火、提火、坎火、坤火、水中火、爐中火,皆先天炁之火也。

凡呼吸之火能化飲食之榖精,而助元精。凡神火能化元精,而助元炁。凡元炁之火能化呼吸,而助元神。元神之火又能化形,而還虚助道。成始成終皆承火之力,以登大羅之金仙。所謂火者有逐節事條,豈可執一哉!

欲色天

(摘自《伍柳仙宗·慧命經·集説慧命經第九》)

世尊曰:于欲色天二界中間化七寶坊,如三千大千世界説甚深佛法,令法久住。

欲色者,乃西方之梵語。中華名曰:下中二丹田也。故止觀云:西梵優陀那。此土曰丹田,化者神之妙用。養道胎之法,雖在中田,必兼下田,合化成一虚境。若神之執住中田,則道胎有所滯礙。而非七寳坊矣!

三千者,即上中下三田也。俗僧謂,過去一千,現在一千,未來一千。名之曰三千,豈不謬乎!蓋煉舍利時,住于下田用功,謂之一千説法矣!然必由上中二田之循環,養道胎時住于中田,有十月之功。故曰:令法久住,亦謂之一千説法矣!然必由上下二田之路過,而後出定之時,住于上田,亦謂之一千説法矣!故曰三千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