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连的突围(如中学生优秀习作展示之四)

 陳昱文 2021-04-02
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自选。

套路原指武术训练的技巧、程式、方法等。现在社会上、生活中也有各种套路,套路有时助力成功,有时成为羁绊……




于连的突围

文/钟懿

司汤达给《红与黑》题的结尾是“给少数幸福的人”,而这恰是主人公于连突破社会沉重枷锁,突出复仇命运的套路重围的最好概括。

于连出身卑微,在1830年的法国,那样一个重视身份与财富的社会里,显得卑贱如蝼蚁。上层人士的鄙夷与不屑,催生了于连拼了命也要跻身上层社会的野心。

如果仅仅评判故事前半部分,你会简单地认为它只是一个人的复仇,个体向不公正的社会宣战的范例。而所谓“复仇文学”,古往今来,大多遵循相似的套路:主人公隐姓埋名苦心修炼,一朝成功声震江湖。古代勾践卧薪尝胆、现代基督山伯爵,莫不如此。

但于连不同。

当他凭借着年轻丰满的灵魂征服了德﹒莱纳夫人,又因为他人的嫉妒陷于满城风雨中时,他没有就此困囿在这一方小城里,周旋于一众庸俗的“名流”之中,而是以过人的才干被推荐至省城的神学院进修。

这是于连的第一次突围。

由农村到城市,想逆天改命的少年第一次踏足上流阶层的会客厅,但他的身份,只是一个客人,甚至只是一个仆人。倘若于连执着于这种套路,满足于成为市长夫人的情人,那么,《红与黑》也只不过是“小城故事多”的又一个翻版。

幸而,于连以此为踏板,在神学院里如鱼得水,终于得以进入巴黎,成为侯爵的秘书,在侯爵府里,他再次故伎重施,如一个精明的猎人俘获了侯爵女儿的芳心。

照理来说,故事到这里,于连的第二次突围就已经成功了,底层人物步步高升,终于叩开门阀血统的阶级大门,即将拥有进入上流社会的资格,于连的复仇成功了。没错,这是许多复仇故事的结局,塑造了“现在的我让你高攀不起”的快意套路,但此类故事的内核仍然是对物质、名利的病态追求,不应该是《红与黑》流芳百世的原因。

果然,就在于连志得意满之时,一封来自小城的揭发信碎裂了他的美梦,狂怒的于连欲枪杀德﹒莱纳夫人,未遂后入狱。在狱中,于连与市长夫人和解,并在真正爱情的幸福中走向死亡。

这是于连的第三次突围。

从物质走向精神,于连虽然失去了梦寐以求的权利,但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德﹒莱纳夫人真挚与深刻的爱,救赎了他混浊而堕落的心灵,使他坦然平静地走向死亡。

如果没有于连一次次地从命运布下的天罗地网中突围,想必《红与黑》不可能这么深刻。司汤达亦是明智地通过描写笔下人物,一次次抗争复仇文学固有的套路,展现了法国社会十九世纪的缩影。

于连的突围,是对命运不公的抗争,更是对世俗偏见与套路的反叛,使他以一种幸福的回归了结自己奋斗的人生,也是《红与黑》经久不衰的真正所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