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迎来首个全马 或者好久没跑过30+的跑友, 最近都有些担忧: 眼瞅着比赛逐渐临近, 对42公里心里还没有底呢! 大叔给大家提个醒: 赛前两周, 要练最后一个LSD啦! (长距离慢跑) 没错,两周之后就是广马! 选择赛前两周拉练LSD,主要是考虑到你能有足够的时间去恢复,以便到赛时能够调整到最佳状态。 当然,每个人在长距离拉练之后的恢复时间和效果不一样,能力强的可能只需要一周恢复,但对一般跑友而言,提前两周、或者至少在赛前10天,去跑最后一个LSD,是比较合适的。 备战广马,“九桥”是必练线路 赛前LSD跑多长距离因人而异,对全马参赛选手来说,应该不少于30公里,最理想的距离应该是拉练32-35公里,因为根据过往经验,赛前长距离练习最好能跑到比赛距离的80%。 赛前最后一次LSD,你可以这样跑: 轻松跑 这个练习针对以完赛为目标的跑友。 不用跑得很快,按自己舒适的方式去跑,信马由缰地,闲庭信步地,跑跑走走吃吃喝喝,最好按照比赛每5公里或每2.5公里才能补给一次的模式训练,以获取近似比赛的感觉。 自己掐着跑表、看着关门时间就行了,比赛的每一段都会有关门时间,所以,即使是轻松跑LSD,也要注意速度的均衡,不能时快时慢。 配速跑 这个练习针对设定了完赛时间目标的跑友。 从一开始就严格按照自己设定的完赛时间所对应的配速前进。 例如,你希望两周之后的比赛400完赛,那么,你赛前两周的这最后一次LSD,就要充分模拟赛时状况、持续地以542的配速奔跑,也就是说,以542的配速定速巡航。 如果,你能够将542配速坚持到30+,那么,你完成400完赛目标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最后10公里会掉速的问题。 无可避免地,受限于人体生理极限,我们或多或少都会在最后10公里出现极点时刻,也就是大家都听说过、甚至体会过的“撞墙”问题。 要让你的极点出现得越来越迟、你的极点反应越来越和缓,你就需要多跑长距离,那些30+的LSD! 大叔至今跑过56场大大小小的比赛,早已经没有所谓的“撞墙”反应,如今每场比赛都不会出现抽筋情况,赛后也没有剧烈疼痛,行走如常,恢复也比较快,这些都得益于日常训练的跑量累积和30+长距离的训练。 对于跑马资历尚浅的跑友,最后10公里掉速基本不可避免,所以在前32公里,可以的话,不妨把配速提高几秒,为最后10公里的困难情况留点富余的空间。 例如,400完赛目标的跑友,前32公里不妨努力保持535左右的配速,32公里下来,就能为最后10公里积攒下3分多钟的时间;这3分多钟平均到最后10公里,你每公里就可以跑慢20秒左右,大概就是最后10公里6分配,你也能最后完成400的目标啦。 当然,最理想的比赛配速应该是全程大致均衡,甚至后半程比前半程所需时间还稍微快那么一点点,这是专业选手的理想状态,作为业余跑者,我们也可以此为努力方向。 大叔提醒了大家赛前的LSD,接着提醒大家: 别忘了间歇跑和力量训练啊! LSD,练耐力; 间歇跑,练速度、爆心肺; 力量训练:跑得稳,推进强,不掉速。 间歇跑和力量训练,跟LSD一样,是有追求的跑者都不能偷懒或偏颇的,具体的道理和训练可以参阅大叔此前的公众号文章: 马拉松是最不能偷懒的运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你跑过的距离是不会令你失望的,一起加油吧! 两周之后,大叔将迎来第58场比赛——每届不落的广州马拉松!而这周的长距离拉练,大叔继续以赛代练,1127这周日的中山马拉松,咱们约吗? 跑马大叔 90后进的大学 酷爱户外运动 56场马拉松和越野 全马313 广外跑团代言人 广东地区全马跑得最快的媒体人 长跑长有跑步装备代言人 |
|
来自: 新用户6292eqb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