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今医案按】恶寒​

 幽默的数据线 2021-04-02

图片


古今医案按】恶寒


(清·俞震)

丹溪治一壮年,恶寒,多服附子,病甚,脉弦而似缓以红茶入姜汁、香油些少,吐痰一升,减绵衣大半。又与防风通圣散,去麻黄、硝、黄,加地黄,百帖而安。知其燥热已多,血伤亦深,须淡食以养胃,内观以养神,则水可升,火可降,必多服补血凉血药乃可。否则,内外不静,肾水不生,附毒必发。彼以为迁,果疽发背死。
【附】一女子恶寒,丹溪用苦参、赤小豆各一钱,齑[1]水探吐;后用川芎、苍术、南星、黄芩,酒糊丸服。
又治一妇人,年五十余,形瘦面黑,喜热恶寒,六月两手脉沉而涩,重取似数。三黄丸[2]下以姜汤,每三十粒,服三十次,微汗而安。
一老妇形肥肌厚,夏恶寒战栗,喜啖热,御绵,多汗。已服附子三十余,浑身痒甚,脉沉涩,重取稍大,知其热甚而血虚也。以四物汤去芎,倍地黄,加白术、黄芪、炒黄柏、生甘草、人参,每帖二两重。方与一帖,腹大泄,目无视,口无言,知其病热深而药无反佐之过也。以前药炒热即煎,盖借火力为向导。与一帖,利止;四帖,精神回;十帖,全愈。
一人形瘦色黑,素多酒不困,年半百,有别馆。一日大恶寒,发战,自言渴,却不饮,脉大而弱,右关稍实,略数,重取则涩。此酒热内郁,不得外泄,由表热而下虚也。黄芪二两,干葛一两,煎饮之,大汗而愈。
滑伯仁治一人,七月,病发热。或令服小柴胡汤,升发太过,多汗亡阳,恶寒甚,筋惕肉。视其脉,微欲绝。以真武汤,七八服稍愈,服附子八枚而痊。
戴元礼治朱仲文,长夏畏寒,身挟重纩[kuàng,丝绵],食饮必热如火方下咽,微温即呕。他医授以胡椒制硫,日令啖鸡三,病愈亟。元礼曰:脉数而大,且不弱,刘守真云火极似水,此之谓矣。椒发阴经之火,鸡能助痰,只以益其病耳。以大承气汤下之,昼夜行二十余,顿减纩之半。复以黄连导痰汤加以竹沥,饮之竟瘳。
震按:古云伤寒则恶寒,又云恶寒多属阳虚卫弱,故参、附、芪、术是正药。诸案或清或下,或治痰,又古语所谓恶寒非寒也。要知丹溪元礼之防风通圣圣、四物、黄柏、大承气黄连导痰汤等方,皆因其人多服热药而病益甚,且脉大微弱也。此与东垣治目赤,烦渴引饮,脉七八至,按之则散,为无根之火,用姜、附、人参而愈者,假寒假热,正可互参。
至如《南史》载,直阁将军房伯玉,服五石散十许剂,更患冷疾,夏月常复衣。徐嗣伯诊之曰:卿伏热,应须以水发之,非冬月不可。至十一月,寒甚,令二人挟捉伯玉,解衣坐石上,取冷水从头浇之,彭彭有气。伯玉曰:热不可忍。乞冷饮,嗣伯以水与之,一饮一斗,遂瘥。
此与华元化治一妇人,长病经年,于十一月,令坐石槽中,平旦汲冷水灌之,云当满百,至七八灌,战欲死,灌者惧,欲止,华不可,至八十灌,热气乃蒸出,百灌全,方令温床厚覆,汗浃出,傅以粉而愈。
二人治法相同,而华案不载恶寒,但云世谓寒热注病。想如今之痨察,日发寒热,所谓尸疰、虫疰、鬼疰等类耳,今人百治不效。若无华公法,安能起白骨而肉之耶?李时珍曰:二人所病,皆伏火之证。《素问》所谓诸禁鼓栗,皆属于火也。治法,火郁则发之。而二公乃于冬月平旦,浇以冷水者,冬至后阳气在内也,平旦亦阳气方盛时也,折之以寒,使热气郁遏至极,激发而汗解,乃物不极不反,是亦发之之意。《素问》所谓正者正治,反者反治,逆而从之,从而逆之,疏通道路,令气调和者也。春月则阳气已泄,夏秋则阴气在内,故必于十一月至后乃可行之。二公之医,可谓神矣。
震按:医理变化,真无把鼻处。诸先哲每云闭藏之月不可发汗,而此则必于至后行之,何相反若是?要之,善医者,二说各有一定之理;不善医者,二说均无恰合之病。此神与庸之不同也。
【注释】
[1]齑:[jī],1.捣碎的姜、蒜或韭菜的细末。2.细;碎。
[2]三黄丸:有中成药,跟大黄黄连泻心汤药味一样,泻火解毒。用于治疗便秘、疮痈。
据《丹溪心法》卷三记载为,大黄,黄连,黄芩各等份,上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40丸,熟水下。   
据《脾胃论》记载该方主治丈夫、妇人,三焦积热。上焦有热,攻冲眼目赤肿,头项肿痛,口舌生疮;中焦有热,心膈烦躁,不美饮食;下焦有热,小便赤涩,大便秘结。五脏俱热,即生痈、疖、疮、痍。及治五般痔疾,粪门肿痛,或下鲜血。

作者:俞震,编辑/刘继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