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焦老师讲成语故事之十五:忍辱负重

 新用户8635YIC1 2021-04-02

      公元222年,为了报占领荆州、杀死关羽之仇,蜀汉昭烈皇帝刘备御驾亲征,率领大军七十万来攻打东吴。吴主孙权紧急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率兵抵抗刘备。

       这陆逊陆伯言可非寻常人物。他出身江南士族,性格豁达大度,自幼饱读兵书战策,很是善于谋略,孙权对他赏识有加,并把兄长孙策之女许配给他为妻,换句话说,陆逊是孙权的侄女婿。但陆逊并非因为亲戚关系才被任命为大都督的,而是因为他却有奇才。他此前担任偏将军右都督,在代替吕蒙镇守陆口时,他曾假装怯懦,用来麻痹敌军,结果大败蜀汉名将关羽,为东吴夺回荆州立下大功。

       陆逊登台拜印,做了东吴的大都督。他当时年仅三十八岁,又是个文弱书生,所以在军中威望不够。而部下韩当、徐盛、朱然、潘璋等人,都是跟随孙权父子南征北战、东挡西杀多年的老将,有的还是皇亲国戚,都不把年轻的陆逊放在眼里,有的甚至公然违反他的号令。陆逊看到这种情形,心想:我必须严明军纪,使将帅一心,才能战胜强敌。他立即召集诸将,手按佩剑,对他们说了如下一番话:
      “刘备是举世闻名的人物,连曹操都怕他。现在刘备亲率大军直逼我国边境,我东吴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各位将军都深受浩荡君恩,应当同心同德消灭敌人。我虽是一介书生,但吴主交给我御敌重任,并要诸位将军屈尊来协助我,也不是没有原因的,是因为主上看到我多少有一些长处。所以,各位将军一定要忍辱负重,做好本职工作,不能推三阻四。国有国法,军有军规,违令者必依法严惩,望大家切莫违犯。” 

       陆逊起初避开刘备的锐气,不与蜀军交锋。有人笑陆逊怯懦,他也不管。等到蜀兵日久疲惫,守御松弛,他才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采用火攻计,大举反攻,结果火烧刘备连营七百里,打得蜀军一败涂地,刘备逃回蜀国。不久,白帝托孤,一命呜呼。

       成语“忍辱负重”出自《三国志·吴书·陆逊传》,负:担当。意思是:忍受耻辱,担当起重大责任。现指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暂时的屈辱。
        小试牛刀:
       请判断下面这个句子中成语“忍辱负重”使用是否正确:
       世界乒坛男单全满贯第一人马龙成功的背后,不知经历了多少忍辱负重的刻苦训练与难以想象的辛苦付出。

       辨析:国乒队长马龙在乒坛取得巨大成就,不是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更不需要忍受屈辱。所以此句使用“忍辱负重”是错误的。可把“忍辱负重”换成“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