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焦老师讲成语故事之二十三:危在旦夕

 新用户8635YIC1 2021-04-02

“孔融让梨”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故事的主人公孔融,字文举,是孔子的二十世孙、都尉孔宙之子。孔融自幼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长大后,成了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汉献帝即位后,孔融历任北军中侯、虎贲(bēn)中郎将、北海相。北海的治所在今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东南。孔融任北海相时,清正廉洁,刚直不阿,荐举贤良,礼待百姓,广受北海军民爱戴,时称孔北海。

那时,朝廷黑暗腐败,外戚何进专权,宦官十常侍横行朝野,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衰颓,又逢连年大旱,农田颗粒无收,但朝廷赋税不减,贫苦农民走投无路,纷纷揭竿而起,参加巨鹿张角发动的黄巾起义。他们烧毁官府,杀死吏士,四处劫掠,一个月内,全国七州二十八郡都发生战事,孔融所在的北海也未能幸免。

当时,青州黄巾军的首领管亥,带领几千起义军,把北海相孔融紧紧围困在都昌城。孔融率领北海军民坚守在城内,城中粮草一天天即将耗尽,形势万分危急。

这天晚上,一个年轻人趁着夜色,悄悄绕过黄巾军,来到城内,求见孔融。

手下人把这位年轻人带到孔融面前。孔融不由仔细打量起来,只见此人二十多岁,身高八尺,俊眉朗目,乌发美髯,肩宽背阔,英俊威武,气概非凡。

年轻人来到孔融面前,跪倒磕头,自我介绍:“丞相,我就是太史慈啊!我前几天刚从辽东返家,家母告诉我,自从我去往辽东后,您对我母亲抚恤有加,比起老友旧亲,有过之而无不及。听说您被贼人所困,我和母亲焦急万分。于是,我辞别老母,日夜兼程,来到都昌,乘夜色找空隙进得城内,请您给我一支兵马,我救您出去!”

孔融迟疑再三,觉得太史慈虽然年轻英武,但是冲入敌阵,恐怕凶多吉少,白白搭上性命,就说:“还是等待援军吧,那样稳妥些!”

三天过去了,朝廷并没有派兵来援救北海,城内粮草消耗殆尽,孔融万分焦虑。他打算派人给平原相刘备下书,请他派兵救援。可是,都昌城被敌军围了个风雨不透,水泄不通,怎么出得去呢?手下没有一个人敢接令。

这时,太史慈前来请令。他言辞恳切地说:“过去,丞相曾经救济过我的母亲,如今丞相有难,我母亲命我前来救您于危难之中,我一定想尽千方百计出城下书,请您相信我!”

孔融见他态度真诚,听他言辞殷切,只好答应让他前往。

第二天一早,太史慈饱餐战饭,浑身上下收拾紧趁利落,背上弓箭,跨上战马,带着两个骑兵,各拿一个箭靶,打开城门,径直来到城下。城外的黄巾军见有人出城,都十分惊骇,赶紧集结起来,严阵以待。但太史慈只骑马来到护城河边,插好箭靶,练习射箭。练习完毕,便入门回城。第二天早晨也是如此,城外敌军有的站起戒备,有的躺卧不顾。太史慈再放好箭靶,习射完毕,再入门回城。第三天早晨,还是如此,城外敌军懒得站起戒备。太史慈突然扬鞭,“啪!”朝着马屁股猛的一抽,战马扬起四蹄,直突重围,向平原奔去。等到敌军发觉,想要阻挡,为时已晚,太史慈已冲出重围。有几个敌兵紧紧追来,太史慈拈弓搭箭,使个回头望月,“啪啪”几箭,射杀数人,再无人敢来追赶。

不久,太史慈来到平原,拜见刘备,恳切地说:“我是东莱人太史慈,与孔北海并无骨肉之亲,也非乡党之友,只因慕名而来,兼有报答他救济老母之意。现在孔北海被管亥率贼军围困,里无粮草,外无救兵,危在旦夕。我很早就听说您仁义著于四海,更能救人急难。现在北海正盼您出手相助,就派我冒刀刃之险,突出重围,从万死之中托言于您,惟望您救人于危难之中。”

刘备闻听,深受感动,即刻派遣三千精兵随太史慈返回都昌,解孔北海之围。

管亥的人马听说援兵已至,怕内外夹击,腹背受敌,立即退走。孔融得救,感激不尽,兴奋地拉住太史慈的手,说道:“你真是我年少的挚友啊!”

太史慈见孔融平安无事了,就告辞回家,禀告母亲。他的母亲说:“儿子,我很庆幸你得以报答孔北海啊!

这个故事出自《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旦夕:早晨和晚上,形容时间短。危在旦夕,指危险就在眼前,形容十分危险。请注意,全国各地中考题常考“危在旦夕”的字形,不要写成“威在旦夕”或“危在但夕”。

错误用法:

周末晚上十一点,我还没有做完家庭作业,眼看危在旦夕,这可怎么办啊?

辨析:危在旦夕,指危险就在眼前,形容十分危险。写不完周末家庭作业,并没有什么危险啊!所以不能用“危在旦夕”。

正确用法:

1.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

2.这次地震中,一男子右脚踝关节处被预制板死死卡住,无法移开,生命危在旦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