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史慈与孔夫子,竟有这等渊源——第二章:北海之围

 情缘半岛 2021-12-15
上回书说到:与孔融论道的是须菩提,须菩提初入佛门,思想有所偏颇是可以理解的。

第六卷:徐州

第二章:北海之围
孔融在北海六年,因其深得佛儒两家之所长,所以孔融制下的北海可以说深得民心,在其汉下,不仅兴儒道,亦不限制其修行佛家。

到今日,北海早已兵强马壮,孔融更是本着“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的思想,广交天下豪杰。

糜竺来至北海,孔融当即亲自接待,双方礼遇过后,糜竺也不讲什么客气话,忙取出陶谦的书信道:

“曹操以报仇之名围攻徐州甚矣,望明公出手相救。”

孔融展开书信,看后不禁眉头轻皱,知道事情紧急,忙道:

“我与陶恭祖(陶谦字恭祖)交好,又有子仲(糜竺字子仲,古人比较麻烦,虽然有名,但为表亲切,往往称其字)亲来,怎能不出兵?只是,我与曹操无仇,急派兵不妥,不若先谴人送书合解,如其仍执意要攻打,再兴兵讨之不迟。”

糜竺急道:

“曹操兵强马壮,此时出兵名为报仇,实为吞并徐州,绝不肯合。”

孔融叹气道:

“子仲莫急,我这就点兵,再写一封书信送去便是了。”

于是孔融急忙派人去点齐兵马,又亲自写了合解书着人于曹操送。

一切准备妥当,只待兵发徐州,忽有人报,黄巾贼党管亥领数万群寇杀至,孔融大惊,急点精兵出城迎战。

两军阵前,管亥跨马上前一步道:

“素闻孔北海仗义疏财,听闻北海粮广,特来借一万石。”

管亥嘿嘿一笑,接着面色一沉道:

“若借得粮米,即刻退兵,若孔北海吝啬,那老子定要打破城池,老幼不留啦!”

孔融闻言大怒:

“我乃大汉之臣,守大汉之地,岂有粮米给你这等贼寇?”

管亥闻言大怒,拍马提刀直取孔融。

管亥本是黄巾余党,张角曾授太平道,游历天下,游历之时曾路过青州,管亥本为青州农家,不期老父病重。家中无钱不说,就算有好心医生来看,也暗自摇头,无能为力,都认为这老人家回天无望。

谁知张角只让他饮了碗符水便痊愈了,自此管亥便一心跟了张角。后张角黄巾起义,教众无数,管亥便成了他手下一员猛将。张角号太平道人,法术了得,不过他成秉师命,此书不可予外人看全。就是说你可以传给别人,但不能传全,否则必有大难。张角不知师命为何,不过也没敢违反师命,他将太平道术分为上五卷与下五卷,各传了手下将领任其自行学习,各凭资质。

其中便有管亥一个,这管亥是上五卷第三卷,学得本是符印方面的道术,不过管亥资质不佳,难悟其大道。故而虽有太平道术之奥义,却是一知半解,难通其义,虽是如此,管亥也可称的上是黄巾军中狡狡者,是黄巾军中四道十一杰里十一杰中第五杰,这四道自然是只习道者,而这十一杰里却个个是体修中的好手,管亥能排的上第五杰,足见其能。

管亥也用大刀,此刀有二百七十三斤,在当时也少有这等气力的人,而说来好笑,这管亥的体修却是全凭一身虎力。

管亥靠这一身虎力在这黄巾军中占了一席地位,只是后来张角在天兵围下败亡,管亥却逃了出来。

管亥对张角死心蹋地,虽然张角已逝,不过其志不冥,管亥便继续在青州行他的黄巾起义,也是深得人心,拥兵万余人。

只是都是农民,锄头镐头就参军了,却哪有什么余钱来供养这么多人,不久便军资匮乏。

管亥虽学了太平道术的上五卷第三卷,不过也解决不了这柴米问题啊,于是便想到了抢,北海孔融以仁治天下,所在郡守地非常富饶,有高人告诉他有人来孔融处借兵,围可得粮,于是管亥便引兵前来。

管亥见孔融不卑不亢,心中有气。孔融一介文人,还敢如此张狂,便舞刀而上,杀了过去,孔融帐下一员小将宗宝拍马而上与管亥战在一处。宗宝虽未习法术,却也颇有些武艺,师从长眉真人,属于正宗的体修一途。

与管亥枪走刀来战在一处,这宗宝也是了得,一条枪虽是轻便,却能借力打力,与管亥大战百余合而无败像。

诸位要知,体修一途毕竟是耗体力的,管亥虽是天生神力,但毕竟也是力有尽时,二人战了一百余合,宗宝能不落败相,可见其能也非是一般。

管亥虽是法修,却是根骨不佳,所以其实法术一般。

二人战着战着,毕竟宗宝是体修正宗,管亥大刀沉重,长久下来却是落了下风。管亥只觉这大刀越舞越废力,眼见宗宝厉害,忙施展太平之术,趁着空档,口中念念有词。

太平道术便是这个厉害,虽然根骨不佳,却也能起些用处,管亥本来愚笨,就学会一招,而且还是时好时不好,平时也少有用时,这日实在是战不过了,便又使了出来,只见一手从袖口里掏出一道符,吐了口唾沫,又念了几句,将这符印甩出。宗宝只觉眼前一黑,管亥一看有了作用,忙冲了过来,挥刀将宗宝斩于马下。趁机挥军而上,孔融兵马大乱,忙退回到了城里。

管亥见孔融杀败,也不攻城,管亥心里有底,只将城池围定,孔融必急。

果然管亥不急,孔融却是急了,糜竺是来求救的,自己却被四面围定,如何不急,糜竺更急,想那须菩提要是有了闪失,自己可就郁闷了。

糜竺此时往城下一看,只见贼兵无数,不由心忧,却见那中央站着一将坐在跨下马上骂阵,看着此人,糜竺心中不由一震,他虽是被禁了道法,但眼睛却不瞎,眼见此人虽是身上妖气震震,但隐约间,竟能看出一丝佛气,这妖气中竟隐着佛气,当然,只是那么淡淡一丝佛气,糜竺不禁心中狐疑。

第二天一早,孔融早早便登上城门看黄巾贼的情况,不见则已,一看便是愁上心头。

只见四面管亥兵马围定,营帐紧连,环环相扣,不着边际。这哪有退意,分明是要将北海困死。孔融以儒家思想治理州郡,因此兵将却是不多。

如今这阵势打肯定是不敌,不过孔融粮多到也不怕困城,只是徐州陶谦却是如何是好,望着数万军马的围城之相,孔融只是不住摇头。

正盯着城下管亥军马无奈之际,忽听城外嘈杂声大起。孔融心中奇怪,定睛一看,只见正南方敌营乱作一团。再细看却见城外有一小将在万军丛中而过,掌中一把枪用的出神入化,枪过之处,绝无生还,过手之人更无一合之将。

只见所过之处,兵甲乱飞,血溅长空。枪扫处必有人亡,马踏处必无人挡。万余人中如入无人之境,直杀到城下,那管亥的影子都不知道在哪了,孔融如何知道,那管亥见这小将厉害,比那宗宝更甚数倍,知道不是对手,想以人海战术将其困死,自己早躲到军中去了。

此人真虎将也!只是这小将的脸却是看的不真切,贼众此时追得正紧,孔融也不知这小将是否是自己人。

怕是那黄巾军为了赚开城门演的一出戏,只好紧闭城门,静观城下战况。这小将似乎看出了孔融顾虑,转回身去,连刺数人于马下。

贼兵虽大,却无人敢上,只用长枪锁定这小将,孔融见状,忙开了城门将这小将放了进来,城门处又是一片厮杀,好在这小将枪法了得,才未让黄巾贼兵杀入。

那小将动作利落,进了城,下了马,直登上城门,来到孔融面前,向孔融行了个军礼,甚是恭敬,孔融此时方看清这人面目,只见这小将双眉凌厉,面目俊朗,一身甲胄甚是英武,周身隐有白气,显然是道家正宗,只是孔融当真不认得,还礼道:

“请问这位小将军尊姓大名?孔某眼拙,却是不识小将军。”

这小将闻言道:

“某乃东莱太史慈,老母多蒙照顾,此次回乡醒亲,听说大人有难,特来相助。”

这话却是说给别人听的,虽然却有此事,却绝不至太史慈冒生命危险去解救,试问,乱军之中,一人之力如蝼蚁一般,太史慈又不是傻子,如何能亲涉险境,孤身来此救个素不相识的人呢?

看家有所不知,太史慈来此却是大有原因,昔年孔子有七十二个杰出弟子,后来孔子飞升成仙,魂归原位。

七十二弟子作为孔子的得意门生,自是要为孔门护法,众弟子以子路最为勇武,故而众弟子便推举子路为孔门护法,并合力为之打造了一把养由弓,此弓自是厉害非常。

而子路的后人也谨祖上遗训,若孔家有难之时必有人来助,而太史慈正是子路的后人。当然,太史慈却已经是子路后人中的旁系了。太史慈的母亲是子路的后裔,所以太史慈也只能算是子路的多少世的外孙了。

但太史慈受了养由弓,便也成为了孔门的护法,但孔家子嗣众多,孔门护法不可能一一保全,每每只保全世袭爵位的孔家人以及孔家中的杰出人物。孔融,无疑便是孔家人中的杰出人物。

养由弓自然也有个来历,这孔子成圣前曾授子路箭法之道,孔子曾问子路:

“你有什么喜好?”

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

孔子说:“我不是问这方面。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怎么会有人赶上呢?”

子路说:“南山有一种竹子,不须揉烤加工就很笔直,削尖后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的厚皮,所以有些东西天赋异秉又何必经过学习的过程呢?”

孔子说:“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头磨得锐利,箭不是能射得更深更远吗?”

子路听后拜谢说:“真是受益良多。”

其实孔子乃传的是射箭之道,只是凡夫无法参透其中奥妙而已,子路自此射术更精,所以七十一弟子才为之做了这把养由弓。

子路生前便将箭道传于后人,卫国内乱。子路为了救主以身赴死后,其后人便一直在东莱修道,只是其后人虽得道缘却根骨不佳,难以修成。直到这太史慈,却是颇有道缘,对祖上的道法一目了然。如今道法已是虚境后期,只是还欠些功德便能再有突破。

此时正逢乱世,便出山修功德,恰巧孔家有难,七十二弟子特传太史慈去救。太史慈与其祖上子路却也颇有几分相似,子路勇而直率,而太史慈之勇,仅单骑敢入狼群,其勇可知,他接下来这句话,更是让人撑目,只听太史慈道:“某愿借兵一千,出城杀贼。”

这当真是豪言了,要知以千军破万军,单这份胆识,已是无人可及了。

太史慈虽勇,孔融却也怕这小将出事,忙道:“君虽英勇,然贼势浩荡,不可轻出啊。”

太史慈闻言道:“吾奉母亲之命特来解北海之危,如不能解北海之围,慈亦无脸见母亲大人,某愿与之决一死战以保北海,府君放心,慈自有良策出城。”

这番话更是道明其来意,并非小恩小惠,实是有大道之所在。

孔融闻言点了点头,苦思这破敌之计,思来想去,忽想起虎牢关前大战吕布之景,不由眼前一亮,便道:“昔年虎牢关前,吾曾记得有一位叫刘备的义士,此人乃当世英雄,如得此人相助,则北海之围必解。”

太史慈闻言急道:

“府君修书,某自闯将出去。”

孔融闻言急修书一封,交于太史慈,太史慈虽勇,但不是无谋之人,虽然本事了得,但毕竟多杀无辜,不但会损寿,还大不利于修道。自己这样硬闯,多造杀孽,自是不可取。于是太史慈连续两天于清晨时引领从人,备足弓箭及箭靶到北海城门之下,装作练习射箭然后回城。

黄巾军起初惊疑,每日严防,后来以为这是北海城中的习惯便习以为常,不再留意,太史慈便于第三天突击。独身一人,直跃过黄巾军近壕,贼兵来追,太史慈回枪便刺,连刺伤数人,这才突围而去。

管亥听闻有人出城,知此人必是去搬救兵了,心叫不妙,急引着自已的护卫千余骑围向太史慈。八面围定,直迫太史慈,勿要将此人赶回北海。

太史慈见状忙收了铁枪,取出养由弓。从箭囊中取出八支貂翎箭,拈弓搭箭,啪啪朝八面射去。一箭化作几道光芒而去,众人无不应声倒地。管亥大惊,这人能一弓八箭,这是何等箭术,知自己绝非此人对手,不敢应战,只得收兵归营。

却说太史慈马不停蹄,星夜向平原赶去。

那么他能否请得动刘备前来解围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