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焦老师讲成语故事之四十七:铤而走险

 新用户8635YIC1 2021-04-02

公元前611年,宋襄公的夫人王姬派人杀死了当时暴虐无道的国君宋昭公,拥立宋昭公同父异母的弟弟公子鲍为君,即宋文公。宋的盟国晋、卫、陈、郑的国君都对宋昭公被杀感到震惊,他们商量着要一起讨伐宋国,给宋昭公报仇。

(宋文公画像)

次年春天,晋灵公派大将荀林父联合卫、陈、郑等国出兵伐宋。但宋文公一向为人贤明,礼待国人,因而深得民心,而且暗中给诸侯送了礼,诸侯不仅没跟宋国打起来,反承认了宋文公的合法地位,于是撤军

    (荀林父画像)

不久,晋灵公召开诸侯大会,准备和宋文公缔结和约,却不见郑国来参加。当时,晋、楚两国都非常强大,他们争当诸侯盟主。郑国不来,晋灵公就怀疑郑国与楚国有勾结。

   (晋灵公画像)

为了消除晋国的误会,郑国国君专门写了一封信,并派使者拜会宋国的卿大夫赵宣子。信上写道:“我郑国虽小,但三年来多次朝见晋君,以人臣之礼相事,已尽最大诚意,但是你们依然怀疑我们的忠诚。现在,我们郑国既害怕楚国来犯,又担心晋国来攻。当我们被逼得走投无路时,就像被猎人追捕的鹿一样,为了活命,就会铤而走险,还有什么好选择的呢?若晋国过分威逼,郑国在穷途末路之际,即使会走上灭亡的下场,也会倾全国之兵抗晋,或投靠楚国。”

       (赵宣子画像)

这个故事记录在《左传·文公十七年》里。成语“铤而走险”由此而来。铤,读tǐng,意思是“急走的样子”走险,奔赴险处。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无路可走时不顾一切地采取冒险行为。现在多用为贬义词

请注意,近年全国各地中考题的字形题也经常考“铤而走险”,如果写作“挺而走险”,那就是错的了

正确用法:

在中考的过程中要绝对避免出现违规、作弊的情况,不能铤而走险,酿成终身的遗憾。

错误用法:

一看到有个儿童不慎落水,湖南大学的陈宇翔院长立即铤而走险,跳入水中,将落水儿童救上岸来。

辨析:“铤而走险”是指在无路可走时不顾一切地采取冒险行为,是个贬义词陈院长勇救落水儿童,是见义勇为的行为,不能用贬义词描写他,此处应该用“奋不顾身”

湖南大学的陈宇翔院长奋不顾身,勇救落水儿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