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我站在青青的牧场 看到山鹰披着那霞光 …… 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 盼望铁路修到我家乡 …… 每每听到这首高亢的歌曲,都会想象青藏高原上的“天路”是怎样的一种面貌,行走在其中又是怎样的一种感觉!终于有机会可以踏上这片土地了,自然要选择汽车进藏,车轮一点点碾压土地的感觉和随走随停的方便都是火车所不能给予的。 经过2天的奔波,我们如期到达了高原起点格尔木,虽然天色还早,大家还是遵循了领队的嘱咐,早早吃饭早早休息,为度过“最艰辛的一天”作好充分的准备。
通过青藏公路格尔木至那曲段,之所以被称为最艰辛的一天,一是这段路的平均海拔都在4500米以上;二是路段比较长,总计约800多公里;三是路况不好,路面窄、坑多,且大型货车川流不息,事故多发。第二天清晨5点我们就已经起程向高原进发,车窗外漆黑一片,我们在似睡非睡中行进了一段时间,借着车灯的光隐约看到了路边写着“巍巍昆仑,万山之祖”的两块石碑,标致着我们已进入了中国的第一神山——昆仑山。 晨光渐渐驱散了黑暗,车窗外山峦绵延起伏,层层叠叠,圣洁的阳光洒落其间,宁静的水面倒映着巍峨的山峰,为人间展现出一幅最美的画卷。车子行驶在蜿蜒的山间公路上,每一个转弯,都是一阵惊叹,雪峰扑面而来,银装素裹、云雾缭绕,让人无不为之雄壮温婉之美而叹服!
很快我们就到达了昆仑山口,这里海拔4768米,建有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标志和环保卫士索南达杰纪念碑,这里也是青藏公路的一个休息区。站在山口,寒风即刻吹透你的全身,势不可挡,极目远眺,高原荒漠野生植被清晰可见,巍巍昆仑的千峰万壑如群群奔马,风起云涌,滚滚向前,真可谓“峰外多峰峰不存,岭外有岭岭难寻,地大势高无险阻,到处川原一线平”。
(二)穿越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过了昆仑山口,便进入了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国家自然保护区。辽阔的保护区一望无际,醉人的蓝天、低垂的白云触手可及,成群的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悠闲地啃食着高原低矮的植被,众多大小湖泊波光粼粼,青藏铁路如一条巨龙穿行而过,使辽远的保护区更加灵动。
当我们的车子行驶到保护区的一处低洼地带时,道路两边通行的车辆全部停下来,这时一大群藏羚羊奔跑着通过公路,所有的人都在安静地给羊群投去注目礼,这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令人感动,也让我对索南达杰的敬仰之情倍增,这应该就是英雄的索南达杰的心愿,也是世界上千千万万环保人士的心愿! (相机受限,未能拍到藏羚羊) (三)翻越唐古拉山 “唐古拉”,藏语意为“高原上的山”,由于终年风雪交加,号称“风雪仓库”。唐古拉山是青海和西藏的分界线,海拔5231米,山口处建有纪念碑及标志碑(天黑通过,未能拍照),是沿青藏公路进入西藏的必经之地,并是长江的发源地。 由于西藏警方对新疆籍游客的特殊检查、登记等,使我们在唐古拉山西藏检查站被迫停留了近3个小时,导致我们一行人全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映 。唐古拉山虽然海拔比较高,但山脉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险峻,总体比较平缓,山上植被覆盖严密,在夕阳的映照下平滑细腻,有种童话般的景致,远处清晰可见的雪山和冰川又不断提醒你这是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原。 随着车辆的前行,海拔高度也在不断上升,高原反应程度也在不断加剧,剧烈的头痛让我无法再欣赏窗外的风景,那一刻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快快翻过这座“雄鹰飞不过去的高山”,这时候,你会真切地感受到人在大自然面前是多么的渺小,也会对修建青藏公路和铁路的筑路者们油然而生敬意,是他们的艰辛付出,才让更多的普通人走进了西藏,欣赏到了雪域高原的壮美! (四)安多的天价汤饭 青藏公路昆仑山口至安多段的路况尤为差,加之进藏检查耽误了时间,使我们不得不夜行这段极为颠簸的路,到安多已近晚上12点了,大家都没有吃晚饭,跟车的警察(西藏的特别规定,19座以上旅游车辆必须全程跟一名警察)热情地带我们去了一家位置偏僻的饭馆,14个人点了两盆(家用和面盆大小)西红柿鸡蛋汤面,没想到这两盆汤饭竟然以320元人民币卖给我们,这个价格让我瞠目结舌!几根挂面、几片西红柿、几颗蛋花、大半盆水就可以卖这么高的价格,难道高原的饭也按海拔高低定价不成? (五)辽阔的藏北草原 青藏公路那曲至拉萨段的路况算是最好的,全程300多公里,大部分从藏北草原通过,使行走的人们有足够的时间欣赏沿途的美景。 藏北草原是我国五大牧场之一,这里植被丰富,郁郁葱葱,虽然没有风吹草低现牛羊的景致,但那些低矮的牧草还是很茂密,将苍莽的草原编织成巨大的绿毯伸向远方,成群的牦牛贪婪地啃噬着绿草,藏民的房屋星星点点地置于草原中,宛如童话世界。外型独特的牦牛毛帐篷、随处可见的玛尼堆、飘摇的经幡、耸立的古塔,给辽阔的草原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道路右侧的念青唐古拉山绵延起伏、白雪皑皑、云雾缭绕,如一条巨龙,日夜守候着草原上的万物生灵。行走在这样的环境当中,你会觉得整个世界都放慢了脚步,心也变的辽远而又漫无边际。
撰稿:白雪 采编:大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