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迷影的世界里如何当一个影迷

 内陆飞鱼 2021-04-02

抱歉,最近更新有些慢,因为工作忙。赶紧写几句,还是想说点什么。

过年到二月底期间,写了一篇个人观影史,26000字,自己给自己录口供,1985-2016,从故乡写起,一场风,一场雪,一个痴心的人,走在乡村的小路上,记忆触电一样,唰唰唰无数黑影一闪而过,感觉被掏空,人生过去了一半。

涵盖露天电影、录像厅、淘实体碟、网路DL几个阶段,最怀念惨绿惨绿的80、90年代,写得最多。从1985年开始,是因为这一年,在故乡露天电影场,刚刚学会走路还站不太稳,记忆倒是有了,都是被父亲抱着看电影。隐隐约约记下了《乔老爷上轿》《峨眉飞盗》《星光灿烂的夜晚》《今夜星光灿烂》《鬼妹》几部电影。

摘一段给大家看看:

“1987年,父亲成为一名代课教师,在邻村任教,后来调回村里,爱看电影的喜好不改。此前,他的身份是生产队计分员、会计、副村长之类,他有五六本蓝色硬壳、活页式记账簿,上面登记着村里的每一笔收支状况,详细记录了村里用公费进行电影包场放映宣教的情况,很多片子不记得内容了,只记得片名,像有《泪洒姑苏》《闪电行动》《清水湾淡水湾》。

像《清水湾淡水湾》这样的国产生活片25元一部,《鹰爪铁布衫》这样的港产武侠片,30元一部。在公务员工资不到100块钱的年代,价格不算便宜。父亲在账簿的收支备忘栏里严谨标注了钱的来源,比如'卖出村口枯死古树一棵,收50元,包电影两场’。”

“电影放映流程是这样的,先是找一张桌子放在场子中央,摆好放映机,在场地周遭铺设线路,绑好银幕,放正音箱,再往远处安置手动汽油发电机。发电机声音太大,会干扰电影对白,必须远离人群,遇到阴冷天气火花塞经常不能打火,需要一根皮绳卷住转轮不断打火发动。在村小放映,发电机一般摆到朱炳玉家门口的柴堆旁。

突突突,发电机发动了,点亮了放映机旁挂着的电灯。放映员就开始在桌边架起两个铁架子,从铁盒子里拿出一盘胶片拷贝装在一个架子上,接着拿出一盘圆形的空胶片夹挂在另一个架子上,抽出胶片头连接过去,然后摇动手柄开始“倒带”,动作像人工纺纱一样。电影胶片不像录音带分AB面,放完一卷头尾就调换方向了,必须重新倒带,才能进行下一次放映。放映中途如果胶片高温烧断,用透明胶带粘牢连起来就可以了。”

总是意犹未尽,那么多点字,怎么写得完那么长的时间跨度,得闲继续梳理一下,估计以后可以扩充到10万字。

书房里还有几百张2006年前淘的简装D5,一直舍不得扔,搬家什么的扔过很多了,原本有1000张左右的。包括一大堆电影杂志,有很多本,上面有自己的文字。这些是时间留下来的证据,扔了,就怕自说自话死无对证,就暂时在灰尘里留存着。

经常在微博、豆瓣留言里看到求资源的朋友。我已经过了找资源的阶段了,知道哪个网站,哪个人会发想看的电影,去静候就可以了,微博那么多资源帝,其实也不缺我一个,不想做一个搬运工,想看的电影,在硬盘里,在碟里,在云盘里已经静静地躺着。

当你走过初级影迷阶段,就不会为找不到资源苦恼了,找不到,是因为不用心观察,是因为突然心血来潮想看,却从不去留意一堆堆涌现的资源聚集地。

爱看电影可能和性格有关,因为,看电影和阅读、写作一样需要深沉的独处,可以闭锁在幽暗房间里独自一人完成,不需要麻烦别人,坐着、躺着、站着,看得呵欠连篇,还是泪流满面,或者手舞足蹈,自由自在,无碍别人的观瞻,尤其在看碟、看下载的时代。

在漫长的时间洋流里游来游去,年岁渐长,还是等着一部接一部的新片,温习那些看过一遍又一遍的老片。

看,只看喜欢的电影,偶尔也用烂片调剂一下神经,就像过日子。也许,电影看多了就是看镜中另一个自己。

赏味期限

春风十里,不如你。

书影音,见真心,

花你十分钟时光倒流,读我一篇小文春风不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