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竹子

 曹小玲200612 2021-04-02

竹子

校园里种了两片品种相同的竹子,由于所处位置不同,长势千差万别。

第一片竹子位于男女宿舍楼之间,所有植物都具有向光性,竹子也不例外。在没有栏杆控制的情况下,它们细长的身子毫不犹豫向中间的道路弯曲,远看大有倒下去的趋势。在自身弯腰驼背还阻碍交通的情况下,领导一声令下:挡路者,砍;难看者,砍;弱不禁风者,砍;稠密者,砍。在锄头等的淫威中,大多数竹子七零八落地倒在地上,幸存者则一副凄凄惨惨戚戚模样,令人惋惜不已。

第二片竹子种在小水池西南。胳膊粗的竹笋三五成群,蹲下身子似乎就能听到其拔节的嗖嗖声。放眼四望,每一根竹子都笔直、挺拔,刚刚露出地面的探头探脑,一寸高的生机盎然,一尺高的咄咄逼人,一人高的长势喜人,更多的则直竖竖伸向天空,大有“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气势和魄力。朋友轻轻用手剥下一个笋壳叶,一股清香瞬间扑来,更有一种油光发亮的青绿盈满我们的双眸。“好纯净、好迷人的色彩!”我们不约而同欢呼。“瞧,这是嫩竹的外衣,有的呈棕褐色,有的呈麻棕色,它们里边光洁外部多毛,是包粽子的最好原料。”朋友娓娓道来。“这种竹子竹节细长,一年四季都会生长竹笋,是做笛子的上佳材料。竹子的粗细是由竹笋决定的,竹笋如小拇指,竹子再长100年也仍是小拇指。”

“品种相同的竹子,为何现在有天壤之别?”我提出质疑。“小水池里的水向四周渗透,虽然我们表面上看不到竹子的营养,但肥沃的池塘水早已被深入地下2米左右的根及根毛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竹子体内。就如父母修养好的孩子,潜移默化中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这种教育并非外在的语言交流,而是内心深处的精神感染。三代培养不出一个贵族,十代难成就一个诗人,就是这个理儿。”

细细品味朋友之言,那些不成器的竹子一下子变成了可怜的孩子,他们或父母离异,或身处单亲家庭,或被迫成为留守儿童,身在贫瘠、干旱的土壤中苦苦求生存,自身尚且不保何谈来日方长?而那些品学兼优的孩子,正如池塘边的竹子,有“温暖的家”这个坚强后盾,有“深沉厚重的父母之爱”这条涓涓溪流,他们定会一路欢歌一路笑,成为栋梁之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