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与目标(之一 专题文献摘录9)

 课程教学研究 2021-04-0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小学阶段具体目标

1)价值体认:通过亲历、参与少先队活动、场馆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获得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理解并遵守公共空间的基本行为规范,初步形成集体思想、组织观念,培养对中国共产党的朴素感情,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2)责任担当:围绕日常生活开展服务活动,能处理生活中的基本事务,初步养成自理能力、自立精神、热爱生活的态度,具有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生活的意愿。

3)问题解决: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学校、家庭生活中的现象,发现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将问题转化为研究小课题,体验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提出自己的想法,形成对问题的初步解释。

4)创意物化: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初步掌握手工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技能;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并制作有一定创意的数字作品。运用常见、简单的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于学习和生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初中阶段具体目标

1)价值体认:积极参加班团队活动、场馆体验、红色之旅等,亲历社会实践,加深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能主动分享体验和感受,与老师、同伴交流思想认识,形成国家认同,热爱中国共产党。通过职业体验活动,发展兴趣专长,形成积极的劳动观念和态度,具有初步的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

2)责任担当:观察周围的生活环境,围绕家庭、学校、社区的需要开展服务活动,增强服务意识,养成独立的生活习惯;愿意参与学校服务活动,增强服务学校的行动能力;初步形成探究社区问题的意识,愿意参与社区服务,初步形成对自我、学校、社区负责任的态度和社会公德意识,初步具备法治观念。

3)问题解决:能关注自然、社会、生活中的现象,深入思考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将问题转化为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学会运用科学方法开展研究。能主动运用所学知识理解与解决问题,并做出基于证据的解释,形成基本符合规范的研究报告或其他形式的研究成果。

4)创意物化:运用一定的操作技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将一定的想法或创意付诸实践,通过设计、制作或装配等,制作和不断改进较为复杂的制品或用品,发展实践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提高创意实现能力。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实践,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字化产品的设计与制作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高中阶段具体目标

1)价值体认:通过自觉参加班团活动、走访模范人物、研学旅行、职业体验活动,组织社团活动,深化社会规则体验、国家认同、文化自信,初步体悟个人成长与职业世界、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增强根据自身兴趣专长进行生涯规划和职业选择的能力,强化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和感情,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国际视野。

2)责任担当:关心他人、社区和社会发展,能持续地参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关注社区及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热心参与志愿者活动和公益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法治观念,形成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理解并践行社会公德,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3)问题解决:能对个人感兴趣的领域开展广泛的实践探索,提出具有一定新意和深度的问题,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用科学方法开展研究,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及时对研究过程及研究结果进行审视、反思并优化调整,建构基于证据的、具有说服力的解释,形成比较规范的研究报告或其他形式的研究成果。

4)创意物化: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实践,熟练掌握多种操作技能,综合运用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复杂问题。增强创意设计、动手操作、技术应用和物化能力。形成在实践操作中学习的意识,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2017


课程强调学生通过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获取综合知识,激发学生潜能,利于学生正确利用考察探究的意识和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创新意识和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小学生具备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和经济全球化时代所需要的基本素养。

郭亮 《H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管理现状与问题研究》 2018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和思想。综合实践活动既是课程也是学习方式,作为课程,它除了有课程本体性育人功能外,在优化学校课程结构、回归学生生活世界、促使学生深度学习、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等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课程内涵;作为学习方式,它旨在推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综合、实践、开放式学习。该课程的设置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自然、社会与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体现了课程育人的新理念,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陈丽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新时代内涵》 2019

乡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一客体满足主体需求的一种特殊关系。主要关涉四方面价值:乡村学生完整发展的价值、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学校特色发展的价值、社会发展的价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如何基于自己的兴趣,将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成就感,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进阶式发展,并培养了乡村学生对乡村文化与自身的认同感。乡村资源蕴含着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对其进行深入的挖掘、选择和整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优秀的个性品质。把家乡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资源、民俗文化和多彩的社区生活融合到综合实践活动这个有机整体中,有益于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入源头活水,使之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高艳霞 《核心素养视域下乡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研究》 201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目标已经从实验版的“普遍性目标”取向走向“行为性目标”、“表现性目标”、“体验性目标”取向,将期冀学生意识和能力的发展落脚于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四个素质领域,且每个具体领域内部又依学段呈现出一定的层次结构,从整体上规范了预期要达到的学生整体素质标准,让课程设计与评价有据可依,有迹可循,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

王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2019

作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和亮点之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与实施对于我国的学生发展、教学改革、课程管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及意义。

首先,在学生发展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引导学生在探究,质疑、合作等过程中获得发展。较之其它课程,它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参与、探究和动手,对于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个性品质和公民责任感等都具有其它课程不可代替的作用和价值。

其次,在教学改革上,作为一门新型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根据预定目标预先准备设计,而是由师生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逐步建构和生成课程资源。它注重学生的兴趣和经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的组织设计与活动开展中,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开放的空间。并且,其打破了传统书本中心主义,克服传统课堂中学习内容繁、难、偏、旧的缺陷,对于转变我国课程教学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再次,在课程管理上,是由国家设置、地方指导和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具体开发与实施的课程,改变了我国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对于探索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方式具有独特的价值。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国家课程,但又不同于其他国家课程,因为它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没有国家审定的教科书,更没有细致完备的知识内容系统,而是一门学校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下的,由学校自主实施且拥有较大开展空间和开放性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传统的学科课程完全不同,其将学生置身于一个完整的世界,学生可在这个世界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自由地进行探究、反思,学生的学习其实就是一项具有综合性和跨学科性的生活实践。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我国学校课程的“另一半”,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突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新的价值追求。首先,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条理念”: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可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追求越来越凸显其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我成长的影响。另外《指导纲要》还提出了学生发展的“四个目标”,即关注学生的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四个方面的意识和能力。这为我们理解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了较为完整的理论框架。该框架的价值追求至少包括如下“回归生活世界”、“运用学科思维”、“践履社会责任”等新时代教育价值观。

朱仙美 《新制度主义视角下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问题研究》 201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