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 让我们一起 向老一辈通航人致敬! 一、直升机 1970年5月,120厂房职工加班抢干直升机零部件。 1970年,当时的江西省革命委员会和上级主管部门提出了“三个当年”(即当年设计、当年建厂、当年出飞机)的口号,并把“当年出飞机”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只要飞机上了天就是实现了“三个当年”,认为这样才最符合多快好省的原则和无产阶级的革命路线。1970年春节后,在经过了匆匆的准备后,工厂开始进行首架直6型直升机零部件的生产制造。图为“五一”劳动节期间,120厂房内的职工放弃休息,加班加点开车生产。 1985年12月,直8首飞大会。 自1983年起,随着直8型直升机研制的“变缓为上”,全厂职工心情振奋。1985年12月7日至9日,航空工业部在工厂召开直8首飞评审会,时任航空部副部长王昂签发了02架机放飞评审书。12月11日,雪霁天晴,阳光灿烂,吕蒙机场上人群云集。“直8首次飞行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下午15时,现场指挥部总指挥苏敏剪彩后,02架机由海六团试飞员霍效才驾驶升空,在完成了预定的飞行科目后,准确、安全地返回地面,机场上顿时出现了欢呼雀跃的庆祝场面。 02架机首飞的成功,宣告了我国第一架大中型直升机的诞生,并标志着直8研制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1999年12月,直8型直升机吊挂滑膛炮试飞成功。 1999年12月16日,直8型直升机在景德镇市罗家机场成功完成了吊挂滑膛炮的科研试飞科目,标志着直8的性能和用途又有了新的拓展。上午8时50分许,直8从吕蒙机场轰鸣着飞临罗家机场,在机场上空作了一个小盘旋之后悬停滑膛炮上方。这时,在场的观众看到从直8的肚皮底下放出一条吊钩,地面工作人员迅速将吊钩挂在滑膛炮的挂钩上。随着直8的缓缓升高,滑膛炮慢慢离开地面,到了300米的高度后,直升机迅速向远方飞去。10分钟后,直升机飞回机场上空并缓缓下降,准确地将滑膛炮放回到起吊位置。直8此次的吊运航行试飞距离为30公里。 2002年8月,直11型中继航拍机交接暨颁证仪式。 2001年12月15日,中央电视台购买直11型中继航拍机合同签字仪式在昌飞公司举行。这标志着昌飞自己生产的直11型直升机开始进入民用市场,而中央电视台则成为我国首家拥有自己的新闻采访直升机的国家新闻媒体。2002年8月25日,中央电视台与昌飞公司直11型中继航拍机交接暨颁证仪式在北京昌平小汤山中国航空博物馆举行。 此架航拍机交付央视后,相继完成了三峡导流明渠截流、淮河流域抗灾救灾、西气东输工程等电视航拍任务。 二、固定翼 图:上世纪70年代,南阳机场工作人员正向“运五”飞机上装载飞播造林树种。 过去,运五是空运主力。1965年,中国民航广州管理局第十六飞行大队(南航南阳基地前身)在南阳建立飞行中队,当时的南阳机场能停16架“运五”飞机。当时运五飞机的性能与现在的大型喷气飞机相比是非常落后的,没有空调、没有增压、没有雷达,夏天机舱里面像蒸笼、冬天像冰窖,所有飞行操作都需要靠人工完成。专业飞行十分辛苦,有时一天要飞60多个架次,住的是用毛毡、木箱搭的房子,但正是这样烦琐而复杂的操作、艰苦的条件,使老一辈飞行员练就了过硬的飞行技能和品质。 当时南阳飞行中队的运五承担的飞行任务主要是森林病虫害防治、灭蝗、航空探矿、城市上空灭蚊蝇、空投救灾以及飞播造林。机场虽小,但作用非常大,不仅服务南阳经济发展,还经常执行中南五省的飞播任务,飞播造林速度快、效率高,对于地广人稀、交通不便、不易组织群众造林种草的地区更是优势明显,从广州到中原多少荒山变绿林。 如今的运五飞机虽已淡出了客货运市场,但仍是通用航空的主力机型,特别是它的一些改进型机型依然在物探、空中摄影、救护、跳伞和旅游客运等领域大显身手。 图:一架运五飞机正在执行病虫害防治任务 图:当年南阳基地的运五飞行员 图:执行专业飞行任务的飞行和后勤人员在任务间隙休息 三、通用航空 六十年来,我国通用航空从无到有,奠定了新中国民航事业发展的基础,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近年来,在中国民用航空局(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简称“民航局”)的重点扶持下,各通航企事业单位发展势头良好,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特别是北京辖区内的通航事业更是蓬勃发展,现有通航企事业单位9家,作业项目涵盖农业、测绘、电力、交通、邮电、环保、气象、体育、旅游和卫生等10大类100多项,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通用航空机动性强,在医疗卫生、抢险救灾等方面具有其他交通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在“98年抗洪抢险”和“5.12汶川地震”等特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废墟上空总是活跃着通航的身影。通航人不辞辛苦,一班一班地接送重伤群众,快速准确地向灾区空投救灾物资,有些村庄因为灾后道路不畅,村民一连几天断水断粮,通航运来的物资就是他们维系生命的唯一保障,飞机作业声也被受灾百姓亲切地称为“救命福音”。在灾后重建和后续医疗救护工作中,通航的表现依旧抢眼,为灾区人民尽快恢复生产生活,重拾对未来幸福生活的信心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了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航空飞行人才的教育训练历来是高投入、资金密集型产业。如果单靠航空运输企业自行解决,无论是在飞机运行成本还是技术手段方面都会捉襟见肘。通用航空以其专业培训技术和飞机运行独有的小成本、低油耗优势迅速占领飞行人员培训市场,多年来为航空运输和自身发展培养和储备了大量的飞行技术人才,从侧面搞活了人才培训市场,为整个民航事业尽快适应市场经济和全球竞争做了铺垫。 通用航空事业在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拉动航空消费等方面也发挥着特殊作用。在国家”十二五“规划计划纲要中,明确将通用航空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范畴。随着低空空域分类划设与管理工作的持续推进,未来小型公务包机、私人飞机甚至民用无人机都会在祖国的蓝天上有序翱翔。随着通航飞机租赁市场的逐步建立,整个通航产业将朝着人才、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方向发展,为我国航空运输产业结构升级、由粗放型发展向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过渡提供了一个探索平台。 我国通用航空的发展是一个系统的整体跃进,它不仅带动了机场保障体系的完善、低空空域服务和短途运输体系的建立,而且促进了社会公共服务能力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其他相关产业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有力地拉动了内需,对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通用航空事业对我国社会做出的诸多贡献是其自身艰苦奋斗,不懈发展的成果,也是历经了60年艰难曲折道路的漫长积淀。其间发生的重大事件不胜枚举,仅就华北管理局辖区内的通航历史而言,就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开创期 新中国成立以后,1951年5月,军委民航局首次使用C-46型飞机执行广州市防治蚊蝇危害的飞行任务。1952年,中国民航组建了第一个通用航空飞行队,即军委民航局农林队,基地设在天津,配备有捷克的爱罗-45型飞机10架,职工数十人,开展了多种通用航空作业项目的试验与生产,日后,通航就在此基础上发展壮大。 低潮期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文化大革命”开始,我国通用航空事业受到很大的冲击。由于通用航空的主要用户农业、林业、地质、测绘部门仍按国家计划按期提出通用航空任务,广大的通用航空技术人员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坚持生产。这一时期,通航仅累计完成作业飞行280882小时,形成新中国通用航空史上的一个低潮。 恢复发展期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我国经济建设百废待兴,虽然在此前后补充了各类通用航空技术人员,更新了部分飞机、直升机和专用设备,但通用航空生产能力仍有限,无暇顾及加强业务建设、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队伍素质等工作。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国各项建设事业重新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在正确方针指引下,通用航空出现了新的转机。1980年3月15日,民航局脱离空军建制,划归国务院直接领导。这项决定有利于航空运输和通用航空运用经济手段,按照经济规律办事。1986年1月8日,国务院颁发《关于通用航空管理的暂行规定》,进一步规范了我国通用航空事业的各项管理。 这一时期,先后引进了安-12、安-30、米-8、云雀等飞机和直升机。这些机型大都是以涡轮喷气发动机为动力,马力大、载重量大、油耗低,机载电子设备比较先进,升限范围大,飞机机动性好,一部分机型还配有自动驾驶仪,大大地降低了飞行员的劳动强度。同时也扩大了通用航空的应用范围,使我国开展复杂地区的通用航空作业有了可靠的物质保证。 持续发展期 80年代开始,中国的航空运输业进入持续快速的发展时期,到1991年,航空运输总周转量已达32亿吨公里,为1978年的10.7倍,平均每年递增20%。改革开放带动航空运输的迅猛发展,民航局直属航空公司购置大量运输机,通用航空为航空运输培养、储备和输送了大批空地勤专业骨干和管理人才。这一阶段,虽然通用航空也有较大发展,但从趋势上看已发生严重下滑:作业量下降较大;相应机型没有更新,飞机数量减少,整体实力日益下降。 针对这一情况,1995年12月民航局召开了全国民航通用航空工作会议。会后做出《中共民航总局党委关于发展通用航空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下发后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经过多年的贯彻、落实已见成效。此后,我国通用航空进入了持续发展的时期。2009年12月,民航局下发了《关于加快通用航空发展的措施》,围绕着“改善通用航空发展环境,增强通用航空的作业服务能力”这两个方面,提出了共15条具体措施,这是民航局历史上第二次在通用航空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出台的重要政策。 2009年5月26日,我国第一家专为通用航空培养综合人才的院校——中国民航大学通用航空学院在天津正式成立。新成立的通用航空学院将开展包括高职、本科、研究生的多层次人才培养,并将逐步建成我国通用航空学历教育、科学研究和技能培训的基地,为我国通用航空事业的发展储备人才。民航局局长李家祥为该学院成立揭牌并题词。李局长强调,通用航空大有作为,办好通用航空,人才培养是根本。 自2000年以来,我国通用航空作业飞行总量年增长率为12.3%。2009年,我国通用航空作业123838小时,比2008年增加11.9%,其中工业航空作业52916小时,比2008年增加4.6%;农业航空作业26309小时,比2008年增加6.6%;其他通用航空作业44613小时,比2008年增加25.9%。按照国际民航组织统计口径,全年通用航空飞行总量约为32万小时。 截至2008年底,通用航空行业现有飞行人员、机务维修、签派等专业技术人员3201人,其中飞行人员2270人。通用航空机场、临时起降点共有399个,其中通用航空机场70个,通用航空临时机场(起降点)329个。截至2009年底,持通用航空经营许可证的企业为93家,通用航空飞机在册总数为907架。 近年,国家领导人在多个场合提出通用航空发展的重要性,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有利于通用航空发展的政策措施。特别是2010年11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了《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将低空空域改革作为助推通用航空发展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加之近年来通用航空制造业地发展,为通用航空产业链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动力。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的长足进步为通用航空发展提供了广阔天地,机遇千载难逢,发展任重道远,通用航空事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离不开奋战在民航各条战线上的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共同努力。 世界主要直升机机型汇总 在这里,汇总了全球主要直升机厂家的主要机型。 有着全面而准确的介绍,包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