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高考原创押题临门二弹:“青年四力”中国学生核心发展素养

 郑州一中侯巍 2021-04-02


遇语文



审题指导:张月  王琳琳

撰文:廖鹏  王琳琳 

美编:一粒沙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曾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十月文学奖等国内外数十种文学奖项的著名诗人陈先发在儿子16岁要去读书时,曾写过一段告诫之语,劝儿子在生活中要积蓄起人生“四力”。

一、眼力:世界无限而你唯一,你须积累起一种强悍的辨别能力,剔除芜杂而后知道什么是你所应坚持的。

二、思力:习得一种方法,形成一种眼光,而后才有你自己的世界。

三、定力:不为他人的判断与观点所摆布,不为世界的复杂而乱了方寸之心。

四、抗压之力:不因挫败而弃,不因重负而失去对生命的激情。

   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或感悟,从以上“四力”中任选两种,谈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评析


【审题立意】(张月 王琳琳):

本题属于材料作文写作。

第一步:读材料。

材料是著名诗人陈先发送给16岁儿子的告诫之语,其核心是人生“四力”,即眼力、思力、定力和抗压之力。

这四力,眼力指向观察世相,辨别是非,去芜存真;思力指向掌握方法,明确认知,思考积淀;定力指向坚定思想,坚守初心,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抗压之力指向不畏不惧,坚强乐观。

这四力,都是正值青年的学生走向成才之路、成为栋梁之才的必备素质

第二步:读要求。

题目要求“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或感悟,从以上“四力”中任选两种,谈清两者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

写作的核心要选择其中两种力,找到它们之间的组合关系,并写清楚,要有思维深度

写作内容要关注自己的生活实际,不可只写别人的事迹和名言警句,写作中要有真情实感,要有“真我”

写作的过程中要关注社会现实和自我经历,深入思考并充分挖掘,要有现实思考

第三步:立意。

常见的逻辑关系有——并列关系、偏正关系,承接关系、递进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因果关系、目的关系,转折关系、让步关系,举例关系、总结关系……

从成长和成才需要必备的条件的角度,结合现实,任取两个组合——如眼力与思力,眼力与定力,眼力与抗压之力,思力与定力,思力与抗压之力,定力与抗压之力等,写出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而形成中心论点。

比如眼力与思力,两者既是并列关系,又是条件关系;定力与抗压之力,既是并列关系,也是因果关系……要学会变通思考。

同时,它们又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青少年的成长。

【参考题目】

《越了解 越坚定》

《有定力 不放弃》

《拿出眼力 恒持定力》

《坚定在心 无畏成果》

《思考与坚守的协奏曲》

《眼力与定力 相伴一生》

《不因繁复乱心 不因挫败而去》

名师下水作文1


拿出眼力,恒持定力

崇阳一中 廖鹏

《战国策》有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著名诗人陈先发可谓是“为儿计深远”的典范。他在儿子要去读书时,告诫儿子,在悠悠岁月中须恒持人生“四力”,即眼力、思力、定力、抗压之力。在云波诡谲的当下,我认为我们要拿出眼力,恒持定力。

拿出眼力,剔除芜杂,方能存留精华。

“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鲁迅先生于《拿来主义》中发出的论断言犹在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面对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时,有“孱头”、“昏蛋”生怕受到腐蚀,全盘否定;有“废物”崇洋媚外,全盘接受。独有“拿来主义”者具有眼力,先占有,再“运用脑髓”挑选。时隔八十多年,全盘否定或全盘接受的论调常谈不绝。君不见,有人自办私塾,教导小朋友死记硬背无法理解的四书五经,名其为“国学经典私塾教育”,罔视教育规律。君不见,部分青年人眼中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穿衣只穿国外品牌,过节只过洋节。媚外之心昭然若揭。鲁迅先生不愧是解剖国民心理的大师,种种丑态在当下仍数见不鲜。只有我们自己拿出眼力,建构起一种强悍的辨别能力,剔除芜杂后才知道什么是你应坚持的。

   拿出眼力,更要恒持定力,才能守脑如玉。

   勒庞的《乌合之众》曾道出一个真谛:个体大多是聪明的、理性的、冷静的,但一旦陷入群体或成为群体的一部分,就容易变得迷信、盲从、愚蠢、暴力。个体之所以一到群体中就容易变得愚蠢,其实是因为定力不够。知易行难,有眼力易,有定力难。苏格拉底上课时,从短袍中掏出一个假苹果,问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味道。刚开始只有几位同学回答闻到了淡淡的苹果香味!当他再次举着苹果从学生中走过,问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味道时,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闻到了!苏格拉底的学生未尝不知道那苹果无味,但是却没有定力,因而只能以假为真。无独有偶,《皇帝的新装》里面,也有一群人自欺欺人,上至帝王大臣,下至平民百姓。反倒是那小孩以一句“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戳穿骗局,揭露真相。可见眼睛谁都有,可是要挖掘隐没于冰山一角下的巨大冰山,要洞悉掩藏于扑朔迷离表象下的本质,则需要恒持定力。守脑如玉,恒持定力,方能不为他人的判断与观点所摆布,不为世界的复杂而乱了方寸之心。

   帕斯卡尔“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的谆谆教导犹且温热,周国平“不要做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的铮铮呐喊虽久弥新。请拿出自己的眼力去“慎思之,明辨之”,剔除芜杂;然后恒持定力,“笃行之”,如此则“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名师下水作文2



有定力  不放弃

新郑高中  王琳琳

《大学》有言:“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定力是心,不因外物而动,不因他人而改;屈原在江边吟唱“路遥遥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抗压之力是行,不因挫败而弃,不因重负而冷却激情。若人生是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那么二者就是这长河的两岸,规范着、推动着人生之河滚滚向前。

不为外物所困扰,不因挫败而放弃,人生在世,当有定力,不放弃。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不乱心,有定力,才能不惧不怕,风云雷电任叱咤。

孤峰峥嵘,寒风凛冽,万木披靡,唯青松咬定山石,不随外境而动;终能不惧雷电,抵挡风雪,成就千里冰封、银装素裹中一抹苍翠。凄风苦雨,洞庭波兮木叶下,唯屈原坚定爱国心,砥砺报国志,不因嘈杂而屈服;终不惧奸邪佞人,无畏诽谤打击,成就举世皆浊中一股清流。心乱则身不能安,身乱则国不能安。正年青的你我,当如青松,学屈原,任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任别有用心者千方诱导、世界万千欲望开合,亦坚守初心,不为所动;如此,方能根深叶茂,迎难而上,不惧风雪雷电,行稳致远。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不放弃,有抗压力,更能坚守初心,一路豪歌向天涯。

粒种子,若贪恋泥土的舒服,终将是一粒腐烂的种子,归于沉寂的大地;若顶着大地的压力,百般努力,不屈服,不放弃,迎接它的将是万丈光芒。种子若是,人亦如此。正是有昔日钱学森、梁思礼、师昌绪等老一辈科学家无惧艰险、排除万难的归国支援建设,才让我们的科技强国梦不只是梦,才让我们“一路豪歌向天涯”,更有底气去追逐星辰大海的理想征程;正是有昔日“万水千山只等闲”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度天险,才有了我们今天砥砺前行的万丈豪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不放弃,有抗压力,扛过粉骨碎身,“清白”愈显人间。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定力是因,抗压力是果。没有定力的抗压力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看似强悍实则脆弱;没有抗压力的定力,如水中月,镜中花,因无支撑而被束之高阁。定力与抗压力,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人生于世,不被外物迷惑,不因失败退缩,不为名利动心,不因困难转移,不随波逐流,不轻言放弃,光明磊落,迎难而上,自会“直挂云帆济沧海”,“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遇语文


“遇语文”,一线名师精品语文号, 欲集结万众语文人,百名主创团队,立足河南,放眼全国,打造最硬核语文自媒体,只发原创精品语文教学类文章:阅读、写作,备课、备考,教育、教学……邂逅就在转角处,最美语文遇上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